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une 17, 2010

虛與實

虛與實

  香港社會就政改爭論不休,特首曾蔭權在與議員余若薇辯論中問香港還能浪費多少時間,曾所指的是若不通過政改方案,便會浪費推動香港民主政制向前的時間。對於政改方案,筆者不想介入討論,但特首「浪費時間」說,卻令我想到的不是政改時間表,而是整個香港。為政治利益而激化的各種社會矛盾,是在虛耗著整個社會,甚至幾代人的寶貴光陰。政客都喜歡說什麼「為民請命」之類的說話,當中有是多少是實質?多少又是虛無的呢?

  時下不少人不求甚解地崇拜「民主」,只要口號上有「民主」兩字,便以為等同「正義」。用口號代替事理分析,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當有人在嘲笑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之時,又有沒有察覺到今天在香港搞各類抗爭的學生或政客,不少也是採用了極類似的手段和思考方式。

  有所謂「後發先至」,這在物質生活層面上最顯而易見。電話通訊由有線發展至無線,原本有線電話服務也很落後的中國,直接享受到科技進步的成果,快速進入無線通訊時代。在政治制度方面,除了死板的抄襲西方模式外,能在其基礎上去蕪存菁,得出更有佳的制度嗎?抑或不鼓勵思考,只懂膜拜呢?

  香港政制發展的爭論,幾乎只集中在「普選」;若把「一人一票」作為香港政制的終極目標,未免流於膚淺。任何政治制度都應是為全民服務,有效及公平地維護與分配全民利益。有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便能達至良好管治與全民均富,甚至國泰民安嗎?地球上有不少例子可供參考。而美國的富強是由於有普選,抑或擁有強大而無可比擬的發鈔能力呢?

  選舉制度的第一受益人是參選的政客,其次是政客賴以當選的利益集團。至於民眾的利益?熟識美國政治的人士都會看得清楚,以奧巴馬稱聲為全民而推動的健康保險改革為例,結果最大得益者是誰?答案是:保險業和藥廠。

  普選是一種「虛」的形式,如何讓百姓得到「實」利,需要額外更大的工程,而這往往是政客不屑去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