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June 18, 2008

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

  A君呼籲在2030年前在全國興建四十五個新核電站,以減少對外國燃油的依賴,及促進環保;A君並指責競選對手B君為大油公司減稅開綠燈。這邊廂的B君在高談強硬反恐,誓言絕不能允許本拉登做烈士。按發言論內容的調子,A君是民主黨,B君應是共和黨。而事實卻剛好相反,推銷環保能源政策的是共和黨的麥可恩,窮追本拉登的是民主黨的奧巴馬。

  民主共和兩黨的政見有著基本的分歧,但這並不一定會反映在選戰上的。因為勝選的關鍵是中間選民,過強的黨性只會打擊自己的吸票能力。所以,在總統選戰中,候選人會努力模糊自己,盡可能做到面面俱圓。麥可恩指民主黨在反恐戰上打投降牌,於是奧巴馬便要向拉登叫陣。同樣,民主黨指責共和黨與油商勾結,麥可恩便要推環保能源,兼揭奧巴馬支持油商。

  這種移形換影的變身法,在美國選舉中可謂司空見慣,也印證了選舉諾言之不可信。政客可以為了勝選而講盡選民愛聽的說話,投其所好,亦即是沒有一句真話,當選後的表現才是真章的。這樣的競選文化已為民眾所接受,媒體天天在捕捉候選的精句和新政策宣示,整個選舉內容就是候選人的一張嘴,但偏偏這張嘴又是可以兩面開合的,這意味著什麼呢?

  原來,選戰的交鋒與實際施政是兩碼子事情,選舉的言論純是為了爭取選票,不單是實現沒有保障,連是否屬於候選人的真心話也沒有保證。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只能保證個人參與投票的權利,除此之外,作為選拔國家領導人的方式,顯然不是十分有效的機制。民主選舉與中國傳統所謂的「選賢與能」是不一樣的,前者重點是人人有份選,後者重視的是選中有能力之士。近年流行講「全民參與」或「公民參選」,表面似乎是普世價值,但卻流於膚淺,重量而不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