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January 31, 2012

再談春晚

  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全中國觀眾最多的電視節目,但近些年來網上批評和嘲笑春晚的聲音不絕。今年是春晚的第三十個年頭,中央電視台的紀錄片頻道特別製作了五集題為《春晚》的紀錄片,回顧了這個陪伴著中國走在改革開放年代的電視節目,都經歷了怎麼樣的變化,以及它的社會意義。看罷這五集紀錄片,才更深體會到什麼叫做春晚情結。

  中國當代第一男旦李玉剛自2006年經央視《星光大道》節目一夜成名後,五年來一直都希望能上春晚,但每一年都是失望而歸,主要原因是他的表演形式未被節目製作方接受。很多李玉剛的絲粉在此前都心疼他們的偶像老是被拒絕,都替他忿忿不平,紛紛呼籲他不要把春晚看得太重,「不上就不上唄」。可是,李玉剛仍是追逐他的春晚夢,終於在今年登上了,表演時間僅一分五十秒。

  除了李玉剛,不惜一切要爭取春晚演出機會的藝人不計其數。《春晚》是可以讓人快速成名的捷徑,其實利價值太明顯不過,但也不是所有爭取上春晚的人都是為金錢的。李玉剛說他是看著春晚長大的,當年全村只有一台黑白電視機,春晚成為了他接觸文藝表演的唯一途徑,也可以說是他藝術生命的源頭。登上春晚舞台是他個人生命的一道情意結,更勝於事業上的價值。

  回看三十年前的春晚視頻,看到的不光是著名藝人的年青模樣,令人更深感受到的是中國這三十年的發展。當年的《春晚》製作上以今天的標準相比雖然顯得粗糙,但它卻象徵著中國人追求幸福快樂的全新年代,節目還設計有現場電話與觀眾交流,讓百姓真的能直接參與到直播的聯歡會。

  《春晚》紀錄片中提到導演組對一齣小品的要求,該小品在試演時已得到最熱烈的掌聲,但導演們還是不停的要求修改,為的是明確小品有鮮明的社會教育意義。小品的製作人最初很不理解,好笑的小品還不夠嗎?加添什麼教育意義是否太教條主義呢?最後他終於明白,歷來最年青的春晚導演們,想到這是一台給全國老百姓看的節目,它擔負有不一樣的責任和義務。

  最近一位來自廣州的校長對筆者說,中國人用三十年完成了其他國家要兩百年走過的路。三十年前的百姓為看春晚而興奮,三十年後出現了不少惡搞春晚的年青人;也許不是春晚節目變差了,而是中國社會變了,從缺乏娛樂到批評娛樂,也許這其中也有著春晚的一份功勞。

輕於鴻毛

  華裔海軍陸戰隊員廖梓源不堪同袍凌虐自殺一案,其中一名被告昨日在軍事法庭承認襲擊廖梓源,被判入獄30天和降軍階一級。此判決乃控辯雙方所達成的認罪協議,令人想起太史公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敢於以身犯險參軍報國的廖梓源,將年少的生命留在伊拉克,可憐他的死卻如此被輕視。

  廖在部隊中屢遭同袍虐打,如果當時環境有讓廖申訴的可能,或廖相信襲擊他的人將會受到制裁的話,相信他一定不會選擇自盡。按常理,只會在看不見痛苦盡頭的絕望情況下,才會以最死來逃避痛苦。廖在極度的精神和肉體創傷中逝去,而襲擊他的兇手,卻僅受到三十天刑期的懲罰,並且還能保住軍籍。

  國防部將涉案的三名告上軍事法庭,一般都會認為軍方尚算能維持正義,讓施暴者得到處分。可是,昨日的裁決結果,無異於對廖的再一次傷害。被告雖不是直接殺害廖梓源,但廖亦是因他們而死。逼死一名士兵的軍人還能留在部隊,即是說軍方接受被告的行為只是輕輕的一道小錯誤。如果被告是小錯,亦即是說廖要分擔部份責任。而按被告在庭上自辯稱,他們襲擊廖梓源是因為他站崗時睡覺,陷戰友於危險之中,因而出於義憤才去教訓廖的。軍事法庭如此輕判,顯然是接受了被告的解說;否則便應該判以更嚴重的處分才是。

  廖梓源之死不應是輕於鴻毛,部隊內的種族歧視不能被所謂認罪協議所遮掩。為了不讓廖白白的犧牲,華裔社區應該發出響亮的聲音,藉廖梓逼令軍方正視其內部的種種歧視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