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6

一帶一路



    日前看了六集關於「一帶一路」的紀錄片,一些感悟想借專欄分享。

  「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近年推出的國際發展戰略,想信讀者們都會有所耳聞。所謂「一帶一路」是中國與古代陸路和海上絲綢沿線的國家和地區,逐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經貿合作項目,最終達至聯通互惠,共榮共富。

  有人說它是用來反擊美國的重返亞洲的純政治策略,也有說是中國輸出過剩產能的手段。有評論認為一帶一路要連通約六十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政制、文化和宗教,以及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階段,他們有的相互之間甚至是水火不容的仇敵,中國要同時說服他們參與共同經濟開發,難於登天。再加上美國肯定不會閒著乾等著中國與這些國家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利用威逼利誘去挖中國牆腳是必然的。那麼,中國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是大白象政績工程嗎?是野心過於龐大和不設實際嗎?

  不少人都會質疑「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以發展中,甚或戰火未休的國家為主,其中變數太大了,恐難成事。這種質疑是偏重看具體項目完成及其運作效益來衡量「一帶一路」的成敗,是用錯了指標。因為「一帶一路」的最核心價值是它提出一種全新國際觀,也可以說是中國模式。現今的所有帶「國際」一詞的事物實質都是美歐的標準和價值觀,於發展中國家沒有太大的關係。「一帶一路」以早已被遺亡的歷史作出發點,喚起這些地區人們的歷史記憶;他們的祖先當年也曾輝煌過,也曾是世界貿易的樞紐;這世界應有他們的一份兒。


  美國的外交總離不開戰爭和武器,經濟輸出不是血汗工場,就是污染產業。中國提出以共同發展經濟為主軸,不附帶政治干預的「一帶一路」,是在美式國際模式以外提供了另一選擇。這些過去沒受到大國關注,長期經濟滯後的國家,多麼渴望能有真正發展和自強的機會,「一帶一路」對他們自然有相當吸引力。中國提出中華民族復興的同時,也扶持及樂見其他民族的復興,要讓大國與小國變得更平等。所以,不必等待「一帶一路」的各個項目都完成才算是成功之日,提出美霸權世界觀外的另一選擇,這本身便是一種成功了。世界的改變,先源自觀念的轉變,而這轉變正透過「一帶一路」在發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