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釣魚島引起一場錯綜複雜的外交戰

  日本政府於今年九月七日扣押在釣魚島海域作業的中國漁民,引發了近年最激烈的中日外交衝突。中國總理溫家寶藉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展現的強硬立場,以及中國政府連串的應對策略,最終導致日本宣布釋放被拘留已經十餘天的船長詹其雄。這場由日方挑起的外交戰,不意卻成為受美國步步進逼的中國一個顯身手的機會。

  眾所周知,釣魚島爭議源於美國在1972年將琉球群島主權及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一併移交日本;這種私相授受於七十年代曾引發猛烈的保釣運動。及後,位處台北對開海域的釣魚島又因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令中國大陸於釣魚島事務上多了一重顧慮;再加上《美日安保條約》的籠罩,令日本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可以控制釣魚島一帶。自七十年代以來,釣魚島一帶的摩擦一般都透過外交交涉平息,但詹其雄事件的本質與背景卻不一樣。從一開始日本便沒有打算將之作為普通事故,船長被「升級」送到日法院,公告以國內法起訴。

  日本決意跟中國正面衝突可能有兩種意圖。一是要確立日本對釣魚島的法理管治權,令日本領海向南移,形成對中國東海的進一步包圍。並趁衝突宣佈加強南部防衛,擴大自衛隊的規模。其次,就算不能完成司法程序,如成功逼使中國跟他展開高層談判,也可以彰顯日本擁有牽制中國的力量。透過扣留和起訴詹其雄,日本野心不可小覷。

  去年七月希拉莉在曼谷高調宣布美國重返亞洲,之後發生天安號事件、美國與亞洲多國在東海、黃海軍演,並介入南海主權爭議,其針對的目標都是中國。日本此時要證明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挑戰在經濟和政治影響力都不斷成長的中國,正配合美國重返亞洲、包圍中國的政策。

  在中國船長被扣留的前後,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會兌現助日本保衛釣魚島的承諾,國務院官員又不點名的批評中國單方面停止與日本高層對話;後來連副總統拜登也表明美中關係的構建必須要透過日本。就在日本宣佈放人前幾小時,日方還引述美國務卿希拉莉的話說《美日安保條約》包括釣魚島。所以,表面上聲稱不介入中日釣魚島爭議的美國,似乎處處提醒中國不要忽略其影響力。

  所以,那些主張解放軍開戰艦收復釣魚島,或怪責中國政府軟弱的人士,把事情過度簡單化,中國所面對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外交形勢,對手也絕非幾艘日本巡邏艇。因此,中國政府才嚴陣以待,重手還擊。尖銳的外交辭令明明白白的告訴日本,如涉及主權問題,中國沒有妥協的餘地。中國既停止與日本官方交流,並使出多種經濟制裁措施,包括停止商討春曉油田的合資開發、暫停討論增加航班、推遲更新售日煤炭協議、抵制日本旅遊業、以及日方披露而中方沒有承認的限制稀土輸日等等。日相要與溫家寶會談,也遭受到中方斷然拒絕。

  中國對日的強硬姿態也應用到美國身上。溫家寶在紐約堅決否定了人民幣需按美國要求升值,亦反駁美中貿易逆差是中國的責任。至於被視為令日本軟化關鍵的四名被中國拘捕的日本人,所屬的建設公司「藤田」本是日本百年老店,但早已被高盛收購。即是,被捕四人是在日的美國僱員。

  面對中國的反制措施,以及藤田職員被捕事件,扣押中國船長由最初是顯示日本實力的籌碼,變成為一隻燙手山芋,為日相菅直人平白增添了相當的國內煩惱。至於昨日還挺日的美國國務院,立即發表聲明稱高興事件得到解決。美官方喉舌「美國之音」的報道則指中國反應過敏過激,將會引起亞洲國家的憂慮。同一日,總統奧巴馬與東盟領開會,表達了美國將積極參與亞洲地區事務(包括南海主權爭議)的意願,並排出系列出訪東盟國家的行程。

  詹其雄船長已乘專機安抵中國,而中國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在新加坡參加「全球對話」會議時強調:「中國始終視東盟和東盟國家為可以信賴的好兄弟」。成熟的策略籌謀與充足的自信,令中國贏了一場硬仗,但戰役遠遠仍未結束。

新保釣事件意義拆解--思考保釣

  因美國將釣魚台群島的行政管轄權轉移給日本而引發的全球保釣運動,隨著本月發生日本扣押中國漁民事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果保釣人士不認清局勢,可能只會有幫倒忙的機會。

  昔日留美學生發起保釣運動,是因為兩岸政府在諸多政治掣肘和考量之下,沒法向超級大國美國說不。由民間自發的抗爭,讓世界聽到中國人捍衛領士的聲音,在最艱難的時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保釣前輩其志可嘉,功不可沒。

  隨著中國和平崛起,以及兩岸關係在馬英九治下快速改善,與四十年前相比,中國面對著很不一樣的國際環境與挑戰,釣魚島的戰略地位也發生很大的變化。美國把釣魚島移交給日本,一手製造了中日領土糾紛,如今每次聽到美國呼籲中日和平解決釣島紛爭,便覺噁心。其時中美並未建交,台灣又是在美軍保護範圍之內,美軍另有基地在南韓和沖繩,而釣魚島離台灣和沖繩都相當近。當年美國將釣魚島轉到日本治下,不如說是有意留為己用,以作不時之需。
  
  中美日台關係這四十年來發生幾番的轉變,經過船長詹其雄被扣押事件,可以清楚看到,收復釣島的主要障礙並不是日本,而是美國。當中國採取連串手段反制之時,日本並沒有什麼牌可以反擊,只是不斷請出《美日安保條約》,一者用來威脅中國,二者作為日本管治釣島的法理證據。美國之所以一再配合演出,是因為奧巴馬政府已經決心要做亞洲的領導。欲當上亞洲一哥,則必先要壓抑中國。
  
  但幸而今天兩岸形勢緩和,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讓大陸在釣魚島問題上少了一些後顧之憂,與日美交手的可用籌碼也更多,不必單靠民間。溫總理在紐約演說時指出:「在涉及到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中國是絕不會妥協,絕不退讓。不僅現在,即使在很窮的時候,中國也是錚錚鐵骨。」事實也證明,中國政府運用經濟、政治等手段,成功逼使日本退讓。
  
  所以,民間保釣運動應依新國際形勢而調整,出海保釣宣示主權已經不再是優先。更不要說一些所謂保釣人士,表面是保釣,內裡卻想醜化中國政府,搞個人英雄主義,將保釣變成控告自己政府的鬧劇。為了中國的持續發展,面對凶險的國際形勢,保釣運動應朝著為國家分憂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製造內部矛盾。

強國外交

  日本於今年9月7日非法扣押中國漁民事件引起的新保釣事件,至24日漁船船長終獲無條件釋放,其間中日美的三方的明暗過招,反映了最新此三國的利害關係與國力的強弱消長。

早前一些關心此事的民眾認為中國政府過度軟弱。近的有星島中文電台的女聽眾說看到中國兩艘船政船遭七隻日艦包圍,極度氣憤,怨中國政府為何不敢派戰艦到釣魚台。遠有香港一些主張出海保釣的人士,快而準地把槍口指向內,責政府軟弱無能。這類埋怨有的是出於愛國義憤,也有些是源於個人英雄主義和反中情意結。妖魔化中國的現象其實並不單流行於歐美,在中港台也不乏同好。

  其實只要好好關注事態發展的相關新聞,便會清晰看到中國政府在此起事件中的應對手段,均比過往強硬、多元和有智慧。其間包括層層遞升的外交壓力、實質的經濟制裁、以及溫總理的「反制措施」(包括在紐約公開譴責日本、4日本人涉嫌擅自闖入軍事管理區被捕)。

新釣島衝突的嚴重程度,也不局限於海島的主權糾紛,而是關涉到更實在和更長遠的中國國家安全,以及與美日三邊勢力的消長。也許有些會認為真槍實彈的對峙才算是強硬,但未見得這就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國政府處理此事的決心和智慧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

  時下流行質疑保釣運動自七十年代以來,為何未見中國政府以武力收回釣魚台?

於地理位置而言,釣魚台屬台灣宜蘭縣的管轄範圍,台灣政府一直宣稱擁有釣魚台主權。中國大陸若真的調動戰艦群前赴,恐未遇上日本戰艦,便要先面對來自台灣政黨的抗議,甚至會演變成另一波的衝突。若沒兩岸事前充份的共識,大陸武力保釣必須極度謹慎。兩蔣時期是動員勘亂,李登輝則認同釣魚台屬於日本所有,他的繼任人陳水扁又自稱是全台最親日的政客。中國的海軍倘於其時進入釣魚台水域常規巡邏,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可想而知;而台灣海軍主動與日對抗更是不可能發生之事。

  自馬英九上台後促進兩岸交流,大大增強了兩岸官方高層的互信。此一轉變令日本開始為可能的兩岸統一而作出軍事準備,早前日本拋出加強南部防衛計劃,以及在釣魚台水域強行「執法」,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要形成封鎖中國東海的基本格局。與早年只是日右翼份子蓋燈塔,層次已經截然不同。

  至於月來在東海與南韓軍演頻繁的美軍,在沖繩有長駐基地,雖然當地民意恨不得美軍離去,可惜支持遷走基地的日本首相鳩山卻先一步下了台。在發生扣押中國漁民事件前,美日特意澄清《美日安保條約》仍然適用於釣魚台水域;昨日(廿三日),國務卿希拉莉與日外相見面後又重申了一遍。所以,在批評中國為何不派出戰艦到釣魚台之前,要理解中國海軍面對的並不止於幾艘日本小巡邏艇。貿易掀起實質的軍事衝突,並不是明智之舉,孫子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上策,船長獲釋顯示了今天的中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保護國土和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