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傳媒 (二)
續昨日話題,談美式民主制度不能保障人民利益。巧合得很,田納西州法律學院教授Glenn Harlan Reynolds也在同一天發表文章題為:《這就是我們最佳的表現嗎?》,與筆者不謀而合。
教授評論兩黨候選人時感嘆地說:美國有三億人口,這就是我們的最佳人選嗎?美國在開國初期,人口不多,但卻有華盛頓、傑克遜、阿當斯等開國偉人。雖然今天的美國有著更多曾受高等教育的國民,但卻沒法有如當年一樣的治國水準。今天的政治制度令真正有才能的人望而卻步,在選舉中勝出的政客只需具備兩項條件:籌款能力強、在電視前形象吸引。Reynolds教授認為需要一個結構性的改革,以及文化的更新,讓有實幹經驗和能力之人當政,而不是只會籌錢和搞形象。
金融海嘯徹底考驗現代資本主義和政府的應變能力,發生在大選前,更是對美式民主的巨大衝擊。兩黨候選人目前在選戰中的表現,是傳統的選舉文化──片面宣傳、負面攻擊、空頭支票,配以億元計的廣告攻勢。雖然競選口號是「轉變」,但候選人的政治思維沒有半點的革新氣味,一旦當選,又將如何應對急速以不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的世界政治與經濟環境?
這進入第二部份的反思──法治。民主普選不保證素質,於是政務的推行便必須要用法規來保護,法治比民主更形重要。布殊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也是最不守法的總統。每當布殊或切尼要推行一些超出憲法授權的政策,白宮律師便會指示司法部官司撰寫法律釋義文件,確認總統沒有違憲,此做法形同自編憲法。陳水扁至今仍能風騷非常,與社會法治觀點和執法單位效能有關係。除了有法不依外,問題更大的是法治所本的法,是由民選議員制訂的,倘議員或議會腐敗,則法制將會受到全盤侵蝕。議會不再是維護公益的地方,而是讓各利益團體與政客交易的場所。肅清議會內的腐敗,中斷議員的涉外利益關係為優先要務,其次便是要把議會改變成為專業的立法機關,壓抑政治化,加強針對具體政務的專業調研。
金融危機爆發後,奧巴馬及民主黨人蜂擁而出攻擊布殊及麥凱因,但他們真的明白危機出現的來龍去脈嗎?據說,聯儲局主席布南克花了一整天聽金融專家報告,也未能徹底明白崩潰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如何運作的。連負責監管的技術官僚也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又怎能相信非金融專業的大嘴巴政客可以為我們解套呢!相對來說,中國的立法議會──人民代表大會,民主代表性遠不如美式議會,但在立法效能上,更較為專業和實在。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