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誰來報道

誰來報道

  1865年創刊的《三藩市紀事報》昨日公布正面臨空前的經濟困難,如果開源節流計劃不成功,將會出售這份百餘年來見證三藩市風雨滄桑的大報。《紀事報》是目前本地僅存的一份收費英文日報,在最惡劣的情況下,不排除有停刊的可能。雖然大地已回春,但對美國報業來說,嚴冬才是剛開始。類似《紀事報》的多間全國名牌大報,不是破產就是面臨結業的威脅。奧巴馬政府花了數以百億元拯救金融業和汽車業,很應該也認真研究如何保護美國的「新聞自由」。

  與別的產業不一樣,報章雖然是一門營利的事業,但它卻同時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是人民賴以維護民權與監察政府的重要工具。民主社會的完善,也絕不能缺乏流通的新聞資訊。具規模的報章大量裁員,或甚至離開市場,最受打擊是民眾的知情權,進而衝擊國家社會的穩定。

  現今是網絡資訊氾濫成災的年代,人們還愁資訊不足嗎?打開互聯網,有你窮一生精力也沒法看得完的各種信息。不過,博客的滔滔雄辯、不知從那裡互相抄襲的小道消息,以及那本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加添材料的所謂網絡百科全書,統統都不能代替經專業新聞記者,秉持客觀中立原則所寫的新聞報道。新聞記者的負責任對象是公眾,他們追求事實真相,勇於為民監督政客,他們是民主社會的房角石。

  可惜,在過度商業化的經營壓力下,新聞素質已普遍下降,兼且日漸失去中立及其可靠性。在廣告市場的轉型和金融風暴的雙重衝擊下,報業的生存空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沒有了忠於讀者和社會的記者,網絡資訊再多也只會令人們更加迷惑。白宮和國會不能只顧拯救純謀利的企業,應擴大公款對媒體的資助,除了目前的公共電台和電視台外,獨立不受政府管理但卻得公款資助的公共報章,看來是維護美國新聞自由的最後防線。因為,連生存空間也沒有,何來自由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