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角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了中國行,一般評價是象徵意義遠超實質,賓主友好互動,沒有什麼特別出格或招來話柄的舉措。一些英文主流報章的評論指奧巴馬對中國過於卑躬屈膝,但事實上奧巴馬並沒有完全離開向中國輸出美式價值觀的慣例。
在上海與大學生的交流裡,便由美國駐華大使「代表」提問關於開放中國互聯網的問題,讓奧巴馬自然地有了批評中國的言論自由政策的機會。而在結束訪問前,奧巴馬還特別接受了以批評中國政府見稱的《南方周末》的專訪,以顯示他中國新聞自由的支持。只是,這種動作看來都比較間接和溫和,身段放得特別柔軟。
過去美國官員在向別國輸出所謂「普世價值觀」的時候,都是語調強硬且堅定,不單說教味濃,甚至是命令式的。奧巴馬面對仍然被西方形容為獨裁專制的中國領導人,沒有擺出舊官腔,部份原因或許是他個人的作風使然。處理國際矛盾和衝突,布殊似一頭蠻牛,奧巴馬暫時更像一頭獵鷹,喜歡先花時間觀察才行動。
除了主觀個性因素外,客觀環境也不容許美國向中國硬輸出價值觀。縱使中國互聯網有國家的強力防火牆,但網上資訊流通的力量,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沒有Youtube不等於中國百姓在網上便什麼也看不到,他們對外國文化和觀念的認識,相信要比活在自由國度的美國百姓對中國的了解要深得多。
過去在國際輿論空間,西方價值觀是唯我獨尊的,現在必須要面對中國價值。在西藏暴亂和奧運聖火的報道,中國百姓對西方媒體的強烈反彈,說明了中國對西方價值不再是盲目的膜拜。再加上中國政府出巨資發展面向國際的英語傳播事業,國際社會不單要接納一強逐漸富強的中國,還要有心理準備面對「中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