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病交迫
讀到一則關於美國醫療費用超級昂貴的報道,即時想到健康真是無價寶,特別是窮苦人家,生病也得要選好地點。
報道中的東灣男子派馬在金門橋駕電單車出了車禍,被送到三藩市總醫院治療。傷者是沒有保險的低收入戶,在醫院急診室前後八個小時,其中超過七小時是無人聞問的等候時間。診斷結果是他肋骨有骨折,可以回家休養,只不過當他收到醫院寄來一萬二千元的帳單後,他怎麼樣也沒法安靜下來。
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的派馬抗議收費過高,院方回答低收入病患減費只適用於本市居民,最後只同意減收起動創傷治療系統的四千元手續費用。派馬對記者說,他現在認真考慮搬到法國居住,因為法國有全民提供醫療健保。
據報道,除了法國外,在已發展國家中,只有美國沒有提供全民健保。而美國民眾的醫療開支卻是已發展國家中最高的,平均每年每人達六千一百元。法國、加拿大和澳洲約是三千元,而英國更低至二千五百元。而最令人難過的是我們付出昂貴的醫療開支,卻沒有換來更好的健康,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發展國家中敬陪末座。
美國是世上唯一超級大國,是國際領袖,但卻沒法完善照顧國民的健康。醫療服務費用異常地昂貴,和越來越多人沒有任何健保等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回顧過去歷任總統都曾揚言要解決健保問題,但都沒法取得成功。較為具體行動的是克林頓總統,曾提出一套全民保健方案,但最後也是胎死腹中。
所以,總統候選人們都很高調的宣傳改革醫療照顧政綱,希拉莉更再次提出全民健保大計(克林頓當年的健保改革也是由她操刀的)。雖然候選人都在談健保,卻沒法令人樂觀,因為任何醫療制度的改革,必將與財雄勢大的醫療企業形成利益矛盾,業界強大的金錢遊說力量,足以為他們在國會取得決定性的支持。醫療改革是難度極高的,大多數政客都只是在競選時借題發揮,事後便會忘記得一乾二淨的了。試問有多少政客真有膽量去「與虎謀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