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中國引發了一場火辣辣的公開大辯論,事源中央電視台日前深入報道了星巴克在中國被指謀取暴利的問題,指出星巴克咖啡在中國的定價比美國要高出三分之一。一些國內媒體發表了所謂學者專家反批評央視的評論,網上挺巴批央的聲音也好不熱鬧;而《環球網》昨天發表了挺央視的評論員文章,你來我往的議論,星巴克真的火上加火了。
不論是以何種理由挺星巴克,基本上不能否定的兩點事實,一是星巴克的定價在中國遠超過歐美;二是依該公司自己的財報,中國及亞洲區的利潤率最高。中國實施的是市場經濟,星巴克有絕對的定價權,而市場的接受能力更是定價的最重要因素。只要中國人繼續願意出高價錢購買星巴克產品,星巴克是沒有理由不維持高定價政策的。
一些親西方評論員對於央視針對洋品牌很是惱火,卻不明白他們這種護洋的心態,正是中國主流官方媒體近期連串消費報道真正的用意。星巴克在華謀暴利只是最新鮮的例子,不久前也點名歐洲高檔車和奢侈品,去年也有專題揭露外國連鎖場賣的暴利手段。這些報道表面上是揭露商家的不良經營手段,更深層次是讓國人反思崇洋心理,進而告訴這些外國大企業,中國百姓不是愚蠢的搖錢權。
美國政客過去多年來一直告訴美國民眾不要沉迷中國產品,要愛美國用美貨。全美以至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最近也作出回應,表示將增加店內美國產品的比例,以示愛國。可是,同類情況放在中國,卻總會有那麼一批中國人出來站在洋企的立場發話,就如新華社評論文章呼籲從債限危機思考去美國化,復旦大學的沈丁立便急急的撰文《世界從來未被美國化》。所以,別再說什麼中國沒有思想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