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July 09, 2008

瞎子摸象(三)

瞎子摸象(三)

  續評《紀事報》那篇《奧運環改造中國》的報道。撰寫該則報道的記者認為京奧是象徵著西方文明搶灘攻入中國,此觀點是以大西方為本位,認為西方文化優於中國文化,所以當從封閉落後中發展起來時,中國也將毫不保留地仰慕和吸納西方文明。夾雜著近年在西方極流行的環保概念(保護稀有瀕臨消失事物),記者帶譏諷地指出,中國在擁抱西方文明的同時,卻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文化。

  近年西方興起批評中國破壞環境,所謂的環境,除了天然地理資源外,還包括傳統文化。這些批評的背後思想是:中國人不懂得愛護環境,愛護自己的文化,無知地學西方的皮毛。因此,《紀事報》記者下了貶義的結論,認為京奧令中國政府加速西化,但卻犧牲了寶貴的傳統文化。 

  京奧反映轉變中的中國,記者在這點上是看對的,可惜卻沒有明白中國怎樣在變。京奧不等於討好西方,也不等於接受全盤西化。報道提到政府宣導教育民眾注重公共衛生及儀表,是為了討好西方來的遊客。這說法有小部份可能是事實,卻極不完全。從梁啟超的《論公德》到八十年代的「五講四美」,到近年中國政府提醒民眾在國內外注意儀態,其精神是一貫的。提高國民的公德及公共衛生意識或儀表,與國家的經濟條件關係最大,不見得是專為討好西方而做。

  自從改革開放政策促成中國經濟起飛,國民生活水準得到普遍提高之後,重尋社會價值觀便成為中國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紀事報》記者以為中國是在迎合西方,而事實上剛好相反。中國人崇洋於上世紀最烈,當代中國對西方的了解更深刻,也因而明白西方文明的優劣,不再是盲目的崇拜。如今年初國內民眾自發聲討CNN等西方傳媒、抵制法資超市,以及有九成網民不在乎法國總統是否出席京奧開幕式等,都反映了中國人就自身在國際的立足點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這又與中國的經濟成長互為因果的。

  中國社會目前並不存在傾慕西方,以至自我摧毀傳統文化的問題,中國只是處於重整價值觀的時期。建構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材料,不是借奧運風吹來的西氣,而是從中華五千年文明裡重新汲取養分。一個本來沒名氣的師大女教授在電視台講經典《論語》,想會有多少觀眾呢?特別是一般人都會想中國經歷過共產思想及文革,這類經典還會有人感興趣嗎?與所謂的常理相反,于丹藉講《論語》而成為炙手可熱的名人,與品三國的易中天齊名。除了他們兩人外,國學在中國近年大受歡迎,不是老先生懷舊,是年青人也愛讀經典。

  所以,《紀事報》記者看到中國受西方文明的清洗是戴著有色眼鏡的結果,情況絕對不是如此單純。中國對外開放,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是必然的。與此同時,這種開放也是對內的。重新發現或檢討傳統文化,與新知識新思維相結合,表現出來的便是新中國的未來。就如唐人與宋人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但他們都是中國人。中國正在走著自己的路,將之視為步西方的後塵,可謂失之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