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抱舊
超級星期二終於到臨了,空前的選舉熱情相信會令加州總統初選創下投票率新高。至目前為止,兩黨選戰中最為耀眼的競選口號是「變」。民心思變,是布殊總統八年任期所留下來的成績單,求變幾乎是全民共識。不過,有了共同主題,誰最能說服選民自己才是能真正帶來改變的總統,便是勝負的關鍵。
支持奧巴馬的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說,民眾需要「新的一天,新的一代」。「新」是奧巴馬人氣急升的主要動力,這是切合時勢的。不過,選舉操作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表面所看見和聽到的,並不就是事實的全部。如奧巴馬將自己打造成為對抗如希拉莉一樣權貴政客的新一代的草根領袖,但他在南卡州初選後的升勢,全是依賴民主黨內公認的元老愛德華.甘迺迪的推薦。而更諷刺的是,愛德華所灌頂傳授給奧巴馬的,是其亡兄甘迺迪總統的精神。愛德華說把甘迺迪的棒子交給了奧巴馬。
甘迺迪總統遇刺過身之時,奧巴馬還是小孩,而奧巴馬的大群年青支持者,更是未出娘胎。故總統的精神如何可以替奧巴馬吸引選民呢?說穿了最重要還只不過是名牌效應而已。新世代的總統候選人,要元老的加持,這才是政治的現實。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共和黨,麥凱因與羅姆內何嘗不是爭著要做列根總統的繼承人,而同時打著改變時代的口號競選。
既要表現新活力、新思維,又要搬出舊招牌,兩者矛盾嗎?當然不會,因為競選政治從來就不是尋求絕對真理的地方,任何一位候選人都極之樂意講目標選民愛聽的說話。而且,成功政客必備的條件是經常能夠在矛盾立場間自圓其說。
希拉莉也是推出「變革」為口號,為何沒有奧巴馬如此成功呢?其中關鍵是克林頓這姓氏將形成新現代新政治家族,令不少人恐懼。與甘迺迪政治望族不一樣,克林頓則富爭議,討厭見到「克林頓家」創造歷史的大有人在,這可以解釋為何希拉莉的可愛指數與被憎惡指數是相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