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政治人物都愛寫傳記,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希望借書為自己找「對」歷史定位。希拉莉的自傳是為自己競選總統做鋪墊的,佩林有樣學樣,借簽書會全國走透透。而克林頓那本厚道幾乎要用雙手捧著的自傳,囉嗦地回味自己的白宮歲月,比不上妻子的自傳受歡迎。被布殊開除的前財長奧尼爾和中情局局長洛特,離任後也發表了自傳,揭露布殊政府的決策內幕,試圖挽回自己的尊嚴。這類「失敗者」的書也沒有太高的可讀性。
另外,兩位前總統最近幾乎同步出版了自傳式新書。卡特的新書名為《白宮日記》,是實實在在的日記體。老總統在序言中介紹,除了一些極不合適的內容外,為保持日記能真實反映他在白宮的日子,並沒有對原文進行改寫或美化。筆者翻到鄧小平訪美時的日記條目,發現兩人互動十分之坦率和友好。鄧問卡達需要他做一些什麼,卡達則表示自己幼年時曾參加教會的捐款資助中國醫院運動,他個人很希望中國能容許聖經在中國自由出版。鄧小平立即答應了,並且也真的實踐了諾言。卡達的日記條目每則篇幅不長,也因沒有必然連貫性,頗易讀的。
另一位近日出了自傳的是小布殊。本欄目經常批評小布殊的政策,對於他的傳記,筆者最初提不起勁。不過,昨日讀到《美國今日》報一篇小布殊的專訪,讓我改變對他的觀感。
布殊正為推銷自傳而頻繁接受媒體訪問,不過,他表示這一輪訪問過後,他將不再曝光。布殊退任後即時遠離政治圈,《美國今日》報的記者形容布殊似乎對政治失去所有興趣,不談時政,更不批評奧巴馬,連名字也沒有提及。布殊說:「我心內有平安,真的有,我對爭逐名譽是零慾望。」對於奧巴馬仍不時公開批評他,記者問布殊有沒有想過要回應或辯護,布殊說不會,因為一旦發言,又等於涉足政治了,他真的不想。他只希望為自己當總統時所作過的決定留下記錄,由後人來評價。
相對於克林頓仍四出為民主黨人站台、卡達在關鍵時候不忘表態。小布殊似乎有老布殊的傳統,卸任後便不談政事,小布殊可能做得更加徹底。明白這種淡然對待政治的態度,也許有助理解布殊任內一些決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