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一如事前預料當選第五任香港特首,得票為七百七十七,令她和建制派都很有面子。選舉後,林鄭以候任特首身分首度會見記者,現場氣氛與其說是勝選記者會,不如稱之為傳媒公審會。記者的所謂提問充滿刻薄的挑釁,甚至責罵。有女記者用責問的口吻問林鄭:泛民要你要反省,你反省了沒有。看到林鄭全程受到政治立場鮮明兼偏頗的記者圍攻,本該也同情她幾分,但想到她在答問前的勝選演說,同情也許不必了,因為是她先交出了話語權。
林鄭的勝選演講把「修補撕裂」和「團結香港」作為重點,並且在回答提問時一再重複。顯示這位被稱為「好打得」的候任特首,其實已深陷反對派的圈套中,希望她只是不小心,而不是暗自認同。
目前香港的政治狀態是台灣的翻版,所以看看馬英九執政時代,便可以輕鬆弄清楚彷彿極其混亂的香港政治。馬英九的最大錯是以為自己可以做一個全民的總統,於是上任後便賣力討好綠營,不論是政策或是官員任命,都向泛綠傾斜。結果是蹬鼻子上臉,明明是執政黨的總統,卻被民進黨逼得連服貿也掉了;落任後更遭蔡政府起訴。馬有權不用,錯判政治,敵友不辦,今天的下場也只能說咎由自取,林鄭應以馬為鑑。
所謂「撕裂」和「團結」都是反對派的政治論述,是為阻礙特區和中央政府管治香港而設下的歪謬政治迷宮。很可惜,嚴重缺乏政治洞察力和智慧的建制人士,想也不想便如鸚鵡學舌般照用,被賣了還替人數錢。可知,反對派天天重重複複的說「撕裂」「撕裂」,目的是要營造和激化社會矛盾,配合洗腦式宣傳的所謂「生於亂世」說,目的是不亂也要說到亂為止。至於「團結」,於反對派而言是由他們一統天下的代名詞而已,上周本欄亦曾論述過。不論是「撕裂」或不「團結」,都是反對派套在特區和中央政府頭上的罪名,強說香港社會「撕裂」和「團結」都是政府的錯,所以修補「撕裂」和促進「團結」都是政府和建制的責任。
這種類似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成功逼得特區政府處於被動,好像必須放棄所有底線來滿足反對派的要求以謝罪似的。很遺憾的是連一些中央官員和建制政治人物也相信了這套,以為政府真的有責任再進一步討好反對派,看來連林鄭也逃不過。
寄語候任特首,需知道社會存在分歧是最正常不過的,政府不需要為此負上責任。作為行政長官,首要責任是為香港長遠發展的方向把關,落實有利民生的建設。把不同政見說成為危機,打成為什麼「撕裂罪」硬要政府背,道理何在?特首也不必,也不能去團結社會,又不是八年抗戰,能要求萬眾一心嗎?連奧巴馬也只能有四成的民意支持,憑什麼要求特首必須得到全港七百萬人都喜歡。喊「團結」是反對派的必殺技,因為只要反對派堅定反下去,上帝也團結不了他們,管你是林鄭或XX,只能注定團結失敗,更要背上撕裂社會的十字架。所以,有必要浪費精力跟反對派玩團結遊戲嗎?
既然如此,如候任特首有足夠聰明的話,從今後便要停止使用「撕裂」、「團結」等字眼,快快跳離反對派的政治論述圈圈,站高一線,努力幹實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