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anuary 27, 2011

中東革命

  奧巴馬上任後積極將美國的外交焦點由中東轉回亞洲,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爆了埃及和也門類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卻可能打亂了他的部署。埃及和也門都是美國在中東的長期盟友,在區域政治和反恐方面長期守護著美國的利益,倘這兩個國家政權出現變動,美國難免受到影響,而更壞的情況是發生連鎖效應,波及其他美國中東盟友。

  埃及現任總統穆巴拉克在位超過三十年,被稱為「埃及最後的法老王」,每一次總統競選都會以超過九成的得票率連任。中東大多數國家都是實施強人或王權政治,美國外交策略講求實利,對於中東盟國是獨裁還是民主,向來都不會干預,畢竟石油利益遠比人權和民主重要。而為了鞏固這些獨裁的盟友,美國有不同的手段,富有而國防能力不足者,美國提供軍隊和軍備;窮國如埃及,美國則給予巨額的經濟援助,平均每年達十二億美元。

  美國經常主張別國更換政權,但只限於在政治上不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國家。美國在中東需要穩定的盟友,只會當這些盟友變心之後才會鼓動民主改革或更換政權,甚至親自動手移植「民主」──如伊拉克。所以,面對埃及政權受到人民的衝擊,美國政府處於兩難之間。依據所謂「自由民主普世價值」原則,美國是應該支持埃及示威民眾的,可是埃及民主的結果卻很可能是出現一個回教主義的反美政府。

  國務卿希拉莉和白宮發表兩面討好聲明,呼籲政府和示威者同時作出克制,稱呼埃及為美國盟友的同時,又表示對普世人權的支持。奧巴馬更為將來可能出現的變局打預防針,說每一次見到穆巴拉克都曾提醒他要改革政府。於美國利益而言,埃及一切不變是最好的;但汲取伊朗革命的教訓,錯過在關鍵時候支持將要掌權的一方,代價難以估計。當年美國的卡達總統因為包庇落難的伊朗獨裁者巴列維而引發大規的反美示威,最終導致大使館挾持人質事件,至今兩國仍交惡。

  奧巴馬政府只能履薄冰般注視埃及的局勢變化,但願這場中東革命不會禍及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