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統繼續不遺餘力地推銷其「美國優先」政策,此理念本質是訴諸愛國情緒,這令我想起小時在香港常看到的類似口號:「愛祖國,用國貨」;可是這又與特朗普提出的「買美國貨,用美國工人」有根本的不同。當年是香港有不少國貨卻銷路不佳,而現今是沒有美國貨,總統卻硬要人們去買。
支持自己國家的產業,相信這是無分國界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會鼓勵國民購買自家產品。所以,特朗普如果只是呼籲國人多購美國貨,也是無可厚非的。只是當總統將之擴充引伸為「買美國貨,用美國工人」,在現實操作中便不一定對國民經濟有好處。
特朗普認為美國藍領工人失去工作,是因為美國製造業都跑到國外生產,於是為搶救美國工人的崗位,他便試圖用行政手段令美國製造業轉回本地設廠。他認為只要政府強制使用美國製造產品,美國工人便會有好日子過了。這種過度簡化的理論在文字上也許還能說得過去,卻經不起現實考驗。因為特朗普無視基本經濟規律,目前已是全球化分工經濟時代,美國昔日的製造業流失到國外,是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結果,本身並不是壞事。放棄了勞工密集型產業後,美國的創新科技和互聯網產業上創造出更大的財富,所以美國一點都沒有吃虧。
所以準確地說,美國工人整體上收入是增加的,只是工種和技能要求不同了,受惠的人群不同了。總統先生強要美國重拾經濟效益偏低的製造業,有意思嗎?有商人願意幹嗎?增加關稅限制外來產品更是下下策,徒增美國消費者的負擔。
自由經濟體系下的美國已經完成了產業產能的調整和升級,美國企業雄踞世界高新科技的龍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高收入中產。至於在轉型過程中被擠下去的舊中產藍領群,也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總統能為他們做的不是要回他們的舊工作,而是讓他們加入創新自救行列,開發新經濟和產業模式。在這方面總統先生可以向中國取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