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之言
政客是另類「民族」,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心思和舉動也是獨特的。
曾經是民進黨打馬英雄的莊國榮在大選後境況慘澹,除了被公開修理外,還失去了教席。昔日吹捧張國榮的戰友多亦自身難保,沒有幾個夠膽站出來力挺;而普遍輿論是認為莊當日打馬的言論太過份,今天的遭遇是「罪有應得」。本來張國榮事件就這樣在傳媒間鬧一陣子便過去了,但馬總統卻竟然開腔要各位給莊一個機會,又把事情炒熱起來。
有說法認為馬英九沽名釣譽,也有說總統以德報怨,社會應予學習。批馬與挺馬者的立場當然不一樣,但除去粉絲心態,馬作為總統,在莊國榮事件上發言,確實是不恰當的。因為政大的行政權並不屬於總統府的職權管轄,馬公開為莊求情,政大應如何處理呢?總統連行政院事務都可以不過問,就偏要過問一所大學如何處理聘用人事嗎?馬強調是以受害人身份發言,更是證實了他公私不分的毛病。
馬英九是現今的台灣總,這是沒法逃避的事實。不論他聲明以何種身份發言,總統的權威都必然如影隨形,搞換轉身份只不過是自欺欺人。政大處理莊國榮是站在校政事務立場,馬為莊發聲,不能避免地造成了總統府干預大學校政。
不論從那一個角度,馬介入莊國榮事件均久妥當。倘馬是真心要為莊出一分力,則是濫權干預大學行政。若只是說說而已,則是沽名釣譽或是貓哭老鼠。馬英九就是太顧存自己的外表形象,少了一份真實感。
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une 26, 2008
經驗回來了
經驗回來了
奧巴馬擊倒希拉利奪得民主黨提名競選總統,被形容為「改變呼聲」壓倒了「經驗說」,是參與初選的選民大致認為期待改變的來臨,比推舉一名更富經歷的人重要。希拉利過去一直強調自己的從政經驗和能力,想不到卻成為負資產。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似乎「經驗」在選民心目中又變得越來越重要。
民調中關於誰能更好處理伊拉克殘局的問題上,39%選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可因,選擇奧巴馬的只有33%。在獨立選民方面,這分別更明顯,兩成五認同麥可因,奧巴馬只得到一成五。另外,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麥是更佳的軍隊統帥,奧巴馬僅得一成人的信任。
雖然在全國民調上奧巴馬仍然領先,但上述民調絕不容忽視。奧巴馬在初選中經常指責希拉利投票支持開戰,並揚言會上任後即時撤軍。反戰成為奧巴馬初選的主打武器,事實上也收到效果,但很可能只限於初選範圍。不久前一名民主黨籍的前傳媒人說,他一定支持奧巴馬,因為他反戰。原來,這種純因反戰而投票給奧巴馬的選民,並不是多數。
上述民調說明了更多選民能把戰爭立場和處理戰爭實務分成兩個議題,反戰是佔多數,但論到處理實際的戰場善後,他們還是選擇一位更富經驗的候選人。所以,奧巴馬在民主黨內初選的反戰優勢,在大選時便會消失。年青衝勁在黨內初選可以引起熱潮,在全國卻又是另一回事。那麼,民主黨丟棄了希拉利是否選擇錯誤呢?
民主黨何止一次選擇錯誤,四年前遺棄戈爾,現在又推希拉利出局,倘奧巴馬又走回克里敗選的舊路,不要怪選民。不論是四年前或今天,民主黨的初選受到黨內干預嚴重,只能怪民主黨無大將,缺乏有遠見及有析力的領袖。
奧巴馬擊倒希拉利奪得民主黨提名競選總統,被形容為「改變呼聲」壓倒了「經驗說」,是參與初選的選民大致認為期待改變的來臨,比推舉一名更富經歷的人重要。希拉利過去一直強調自己的從政經驗和能力,想不到卻成為負資產。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最新公布的一項民調,似乎「經驗」在選民心目中又變得越來越重要。
民調中關於誰能更好處理伊拉克殘局的問題上,39%選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可因,選擇奧巴馬的只有33%。在獨立選民方面,這分別更明顯,兩成五認同麥可因,奧巴馬只得到一成五。另外,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麥是更佳的軍隊統帥,奧巴馬僅得一成人的信任。
雖然在全國民調上奧巴馬仍然領先,但上述民調絕不容忽視。奧巴馬在初選中經常指責希拉利投票支持開戰,並揚言會上任後即時撤軍。反戰成為奧巴馬初選的主打武器,事實上也收到效果,但很可能只限於初選範圍。不久前一名民主黨籍的前傳媒人說,他一定支持奧巴馬,因為他反戰。原來,這種純因反戰而投票給奧巴馬的選民,並不是多數。
上述民調說明了更多選民能把戰爭立場和處理戰爭實務分成兩個議題,反戰是佔多數,但論到處理實際的戰場善後,他們還是選擇一位更富經驗的候選人。所以,奧巴馬在民主黨內初選的反戰優勢,在大選時便會消失。年青衝勁在黨內初選可以引起熱潮,在全國卻又是另一回事。那麼,民主黨丟棄了希拉利是否選擇錯誤呢?
民主黨何止一次選擇錯誤,四年前遺棄戈爾,現在又推希拉利出局,倘奧巴馬又走回克里敗選的舊路,不要怪選民。不論是四年前或今天,民主黨的初選受到黨內干預嚴重,只能怪民主黨無大將,缺乏有遠見及有析力的領袖。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