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unday, August 31, 2008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奧巴馬和麥凱因先後選定了副總統拍檔,「居安思危」四字正好用來分析兩人的思路。奧巴馬是「居安」,而麥凱因卻「思危」。

  布殊政府的支持度不足兩成,反映民怨極深。在厭惡現政府及人心思變的大環境下,令共和黨繼續執掌白宮的機會跌至空前的低位。不分黨派的普遍意見是不論誰代替民主黨出戰,贏算都會遠超過共和黨,布殊八年來的政績實在太爛了。遇到敵黨離任總統如斯糟糕的民望,民主黨重返白宮可謂唾手可得了吧。

  奧巴馬目前的競選策略,明顯是依據同樣的分析而制訂的。在民主黨代表大會上,奧巴馬反覆的形容麥凱因等於是第三任的布殊政府,又指麥凱因九成時間都支持布殊等等。由奧巴馬以至民主黨的高層都相信,只要把麥凱因與布殊綁在一起,入主白宮便是理所當然的了。脫離創新思維,選擇在國會當了卅六年議員的拜登為副總統,也是因為奧巴馬有了必勝的安全感。奧巴馬似乎完全沒有期望要一位可以加分拉票的副手,要不然他應該怎麼樣吞聲忍氣也要選希拉莉。拜希兩人之間,毫無疑問希拉莉吸票能力要強得多,初選時希拉莉在藍領和女性票上的表現便要比奧巴馬好。放棄希拉莉,是因為奧巴馬已相信必勝無疑,何苦要忍受一個總會搶風頭的副總統呢?

  麥凱因的情況剛好相反,在大環境不利下,他必須選擇一位可以加分及能突破困局的副手。也由於未選已先輸的壓力,逼得麥凱因要走不傳統的路,畢竟這極可能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後一場大仗了。阿拉斯加州長佩林其實與奧巴馬在政治背景上極之類似,只不過是換了黨派和性別,選一位與對手具類似特質的人做副手,是冒著自戕風險的。佩林自曝光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後,負面新聞不斷,除了正規的評論外,網絡也流傳她曾拍裸照,甚至把長女生的兒子謊稱是自己所出。雖然負面,但總算是吹皺了一池春水。

  奧巴馬「居安」,因而變得日益保守和被動;麥凱因「思危」,故敢於創新和進取。兩人在不知自覺間彷彿互換了位置。

麥凱因反傳統思維的選擇

麥凱因反傳統思維的選擇

  富革命色彩,以反傳統政治為號召的奧巴馬,成功將「改變」(Change)定調為今屆美國總統大選最鮮明的主題。奧巴馬至今已創造了不少美國政治紀錄,如首位非裔得到政黨總統候人提名、最成功地應用互聯網開展全國競選運動、創下參與人數最多的總統競選集會紀錄,以及是收視率最高的接受提名演說。可是,即將正式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麥凱因,並未放棄重奪「反傳統政治先鋒」的稱號。

  奧巴馬目前的狀況如一年前的希拉莉,同樣被普遍認為已立於不敗之地。奧巴馬很可能在十一月再次創造歷史,但麥凱因軍人的個性絕不會輕易投降。就在奧巴馬發表廣受讚揚的提名演說十二小時後,名不見經傳,比奧巴馬還要年輕兩歲的共和黨籍阿拉斯加州州長佩林,竟然成功搶佔了所有媒體的焦點。麥凱因宣布副手的消息,徹底掩蓋了奧巴馬丹佛演說的威力。

  被奧巴馬陣營描繪為了無新意的麥凱因,自初選以來確也是沒有什麼驚人之舉。對於副總統的人選,媒體幾乎只關注奧巴馬的選擇,只是萬萬也沒料到麥會把這場選舉的命運交託於這位年資淺,才四十四歲的女州長。一眾驚訝過後,反應變得兩極,有人認為麥老先生做了天下間最愚蠢之事,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天才的選擇。
 
  不論如何,佩林突如其來的的風頭,民主黨人似乎有些措手不及,慌亂自衛之間顯得失了方寸。奧巴馬競選總部當日即時回應是嘲笑佩林「只是一個九千人口小市鎮的前市長,外交經驗零蛋,但卻離開總統職務只有一下心跳的距離。」向來以君子風度示人的奧巴其後也覺得此言過於刻薄,表示總部的聲明不常代表他個人的意思。不過,很快他的競選總部便推出新廣告,指選擇佩林是沒用的,沒法改變麥凱因依然是布殊的延續。

  至於民主黨評論機器在各大主流媒體更是蜂擁而出的狂轟麥佩配,顯然他們是感受到某種程度的危機感。《新聞周刊》的Jonathan Alter說:「生日快樂,尊尼.麥!你現在七十二歲了,又是一名癌症倖存者。……你的競選運動攻擊奧巴馬的理由是他沒準備好做總統,但你竟選擇了一位在一年半前還是一個八千五人口小鎮市長的人做選舉拍擋。」

  《華盛頓郵報》的Colbert King警告希拉莉支持者不要變心,投票給麥佩配等同政治自殺。同一報的另一政論家Ruth Marcus說:「我不能相信麥凱因真心相信佩林是在一心跳之隔便可以接任總統的人,特別是白宮主人將是有史以來最老出任總統的人。」
  
  《紐約時報》的GAIL COLLINS同樣刻薄地說,麥凱因從不重視副總統職位,曾說副總統是用來參加喪禮的;祝賀麥凱因72生日快樂。政治新聞網《Politico》的 JIM VANDEHEI & JOHN F. HARRIS長篇評論的中心點:佩林是麥凱因絕望的選擇。類似的評論一日間充斥著各主流媒體,可以用排山倒海來形容。尖酸、刻薄、鄙視和年齡歧視兼而有之,但倘若麥選擇的不是佩林而是利伯曼或羅姆尼,會引起這麼多的非議嗎?在選戰中,重拳只會用來打擊有能力的對手,從如雪片飛來的負面評論之中,可能找到麥凱因選佩林的思路。
  
  民主黨言論機器狠批佩林政治資歷不足,並嘲笑麥凱因自毀長城,從此不能再批奧經驗不足了。可是,批佩的政論家可能忘記了這是兩面刃,他們隨時墮入了自設的陷阱,把本來已近全冷卻的「經驗問題」再次炒熱。當了一年零八個月州長的不配當副選,那只當了兩年聯邦參議員便出選總統的人又可以做正選嗎?如果政治經驗是如此重要,奧巴馬那句「判斷比經驗重要」的名言又應如何理解呢?佩林雖然從政年日短,但共和黨卻可以即時擺出她多項擲地有聲、非常堅實的政績,如清洗黨內腐敗政客、熟識能源事務但又拒絕石油公司遊說、退回浪費的聯邦基建撥款、收縮政府開支又不加稅等等。

  麥佩配也有意無意間打破了自初選以來的「新鮮人魔術」。別忘了奧巴馬不是因有實幹政績而贏得提名的,他憑的是演說魅力,以及華府圈外新鮮人的形象。難以說服公眾的是,號召年青人改變華府政治的奧巴馬團隊,竟撻伐一名更年青,且勇於挑戰黨內舊勢力的新進女州長?所謂以毒攻毒,佩林可能引發民眾思考:「年青有衝勁但沒經驗的人,真的可以出任國家元首嗎?」思考的答案,可以是雙向的,不一定對奧巴馬有利。再者,麥接受一名大膽敢言的年青人做副手,而奧卻要起用在華府當了卅多年議員的人做拍擋,到底誰更具革命前衛性呢?
  
  最後,足以令民主黨幾乎要總動員反擊的另一原因是,佩林擁有奧拜配所沒有的元素:佩林是一位女性。不僅如此,她是一位育有五名子女的在職婦女。比奧拜更草根更中產。她不如希拉莉在女兒長成後才參政,佩林的長子正前赴伊拉克作戰,最小的兒子是在州長任內所生的、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嬰兒。佩林沒有因為胎兒驗出有問題而墮胎,反而以實際承擔回應墮胎的爭議。這些令普羅大眾、特別是普羅婦女輕易引起共鳴的經歷,是佩林拉票的最佳本錢。
  
  所以,民主黨莫再嘲笑老少配了。在奧巴馬開創的迎「新」潮流下,麥凱因可能已聰明地初步達到借力打力的效果。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疑幻疑真

疑幻疑真

  奧巴馬創造了美國政治歷史,一名非裔移民的兒子問鼎白宮,是典型的美國夢實現了,是值得驕傲的。在現場九萬名支持者和以萬計電視觀眾前發表接受提名演說,奧巴馬的表現一如過去的競選集會,沒有帶來新意,反而是更多的疑惑。

  奧巴馬昨晚的演說主打民生悲情牌,而主調則是終結失敗的布殊年代。在選舉策略而言,這兩招式只屬中等素質。首先,奧巴馬陳述了民生如何艱苦,汽油貴、屋價跌、物價升等等。民生疾苦對於一般勞苦大眾容易有共鳴,可是奧巴馬接著重提到克林頓時代人民收入上升,布殊年代卻下跌。不論是克林頓或是布殊,與奧巴馬將要做總統又有何干呢?若然要懷念克林頓,何不直接由希拉莉出選。繼續追討布殊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無論如何布殊是必定會下台的。

  民主黨的策略是要把麥凱因與布殊連結,把麥說成為布殊的第三度連任。而事上稍為熟悉政治的民眾都會有印象,麥凱因是共和黨的異類,亦即是非主流,他與布殊相異之處遠多於類同。奧巴馬硬要把對手打成為布殊第二,其實是虛耗了彈藥,也不夠誠實。如奧巴馬承諾十年內令美國不依賴外國石油,並批麥反對替代能源,而事實上麥早在國會已提出獨立能源法案,提倡替代能源。

  另奧巴馬的所謂振興經濟政策,核心是在減稅。減稅吸引眼球,所以政客流行推銷減稅。布殊不是推行了八年的減稅嗎?麥凱因反而是在初期反對布殊減税方案的議員之一。減稅人人歡迎,就如布殊政府早前送每人六百元現金,誰不笑納。但作為治療美國經濟的藥方,減稅二字太粗淺了。如何減?能否減?減稅錢何來?等等問題還是一大堆的。

  為了吸引中間靠右的選民,奧巴馬在演說中也帶點共和黨味道,如他提出要重建美國軍力,打擊基地和塔利班。擴軍不正就是共和黨最失敗的政策之一嗎?請看,無論是選舉文化、操作和內容,與過去的總統大選有分別嗎?

問題在那裡

問題在那裡

  民主黨代表大會進入高潮,重量級人物紛紛上台演說,今晚將是主角奧巴馬。目前奧巴馬與對手麥凱因的民意支持度打成平手,相信在提名演說後,奧巴馬將會把距離拉大。不過,這是競選年的常規,共和黨代表大會後,麥凱因也可以享受同樣的待遇。美國政客是靠口才得天下,真正的決戰不在各自的代表大會,而是在末來三場的電視辯論會,但總是離不開一張嘴。

  參加黨代表大會是熱心兼忠貞的黨員,台上的演說也是給鐵票團聽的。所以,代表大會是候選人享受光榮和讚頌的場合,毫無挑戰可言。美國的這種選舉集會傳統,其實已經日漸與民眾脫節,對於糾正國家軌道,沒有很實質的意義。

  兩黨候選人都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點出了當前美國所面對的表面問題,如中東政局的困擾、經濟不景氣、聯邦預算赤字、貿易逆差等等,都是奧巴馬或麥凱因常掛在嘴邊的議題。可惜至今還沒有聽到令人振奮的解決之道,反而是在一個電視時事節目中聽到了答案。

  波士頓大學教授Andrew J. Bacevich說,「不論是奧巴馬或是麥凱因當選,我們國家所面對的根本問題仍會頑固地存在。」因為這兩位候選人都不願意提醒國人照鏡子。教授認為美國人總以為眼前的種種問題的成因是外在的,不是在中東便是中國或墨西哥;失敗無能是華盛頓政客,因為他們沒法解決這些危富美國的外在因素。但其實,問題根源是出於美國文化,那種超前開支,享樂至上的生活文化,以及帝國主義式的國際政治。詳細觀點各位可以在網上搜尋。

  很認同教授的觀察,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其精神文明是不可分的。總統候選人喜歡形容自己是修理華府的能手,但不論技藝如何高超,如果不從根本反省,美國要自強還得要等待,再等待。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人頭無罪

人頭無罪

  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陳水扁家族海外洗錢案,相信將越演越烈。除了案件涉及金額之巨令人咋舌外,扁家耍出的反擊招數,也令人大開眼界。如報名來美就讀法學博士學位的陳致中,攜嬌妻回到台北,在機場氣定神閒的接受媒體採訪說,一切都是由媽安排,自己只是當人頭。陳的語氣態度,似乎聽媽話是天經地義的,當人頭是無辜且沒什麼大不了。夫妻倆神情自若的模樣,真似是局外人一般。

  陳水扁愛妻,所以財政全由妻管,對數億元存款全不知情。扁子愛母,於是任由母親利用自己和妻子的名字開戶口,並且存入不明來源的款項。扁本人是與案無關,只是太信任妻子而被陷於不義;扁子更是可憐,都是孝順惹來的禍。正是父慈子孝,當個人頭罷了。

  不過,反過來看,扁父子也實在太無情。吳淑珍半身癱瘓,體弱多病,且官司纏身。因身體狀況惡化,年來不得不長期向法院請假。身心已飽受折磨之際,愛郎和乖兒媳,竟然一再公開的與自己劃清界線,又把洗錢的罪名全推在自己身上,是多殘酷和無情呢!是有情還是無情,扁父子又究是何種構造?真的不得而知,但扁嫂是女超人卻當之無愧。

  試看,由兄長到丈夫和兒媳,都把洗錢的罪名推到自己身上,要是常人可能都會因眾叛親離而發瘋了,但扁嫂仍是堅強的面對檢調訪談,沒有相當能耐,可能嗎?陳水扁全家,真的只有扁嫂最能幹。早前總統國務機要費出了問題,已由吳淑珍率先到法院應戰;現在洗錢案起,又是她一力承擔,相信若再有新案子爆出來,也將會由她獨自應戰。吳淑珍一人便可以挑戰全台灣的司法,能不令人佩服嗎?可能她是看準了,就算是把罪名都全頂了,法院又能怎樣對待她呢?最壞也不過是到醫院住住而已罷了。

  所以,台灣人民若要向扁家討回公道,法院判決書作用不大,反而是能全數充公扁家不法所得,才算有點意思。

Monday, August 25, 2008

新瓶舊酒

新瓶舊酒

  以政壇新手身分擊倒了縱橫政壇數十年的希拉莉,奧巴馬的競選主題口號:「改變」應記一功。不過,當奧巴馬取得足夠的提名代表票後,所謂的「改變」卻越來越變得模糊及令人難以起勁。奧巴馬在初選時推銷自己是可以開創政治新風氣的新派政治領袖,不會再因循華盛頓政客的歪風。他成功地將希拉莉引以傲的從政經驗,貶為阻礙美國進步的舊式政治。

  越是接近大選,奧巴馬似乎越是顯得為求當選,而不擇手段,也不如過去般固守立場。最新一例是在民主黨大會上,奧巴馬太太演講主題是:我愛國。選擇此主題,是因為她曾說過直至丈夫競選總統才為這個國家感到驕傲。見人說人話及看風駛舵是美國政客的取勝和生存之道,奧馬說要推動政治新風氣,應該有更具體和新鮮的競選風格。可惜,奧巴馬帶進丹佛民主黨大會的,不增不減,正是傳統的美國政客惡習。

  在伊戰立場上向右靠,刻意討好基督徒選民,以及到中東巡迴做勢等,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評價,只見連月來奧巴馬的民意支持度節節下降。所謂的新派政治風吹不起,見到的是一些花招,如大肆宣傳以手機短訊形式公布副總統人選,空具新潮而沒有實質意義。至於選擇拜登作為副手,更是間接宣告奧巴馬的「改變」口號已第一個被變掉了。

  拜登卅歲當選國會議員,一做便是卅五年,本是奧巴馬新政治風要整頓改造的舊政治勢力對象,現在卻成為拍檔。那「改變」快車還要開車嗎?抑或是拜登上錯了車?拜登雖然是國會的資深議員,卻未見得具號召力。廿年前首度競選總統因多次失言和虛假自我介紹而退選,今屆參選也從沒有受到重視。要把這位華府油滑政客打造成為「改變」團隊的先鋒,奧巴馬要費勁了。或者,奧巴馬本來就沒有這個打算,因為他要借助拜登的外交經驗以掩飾自己的不足,以及拜登的一張大嘴巴與麥凱因對抗。這不是傳統的華府政治又是什麼呢?如果奧巴馬找一位同樣年輕但有衝勁的政壇新進,也許會稍稍令人相信他真的會帶來新氣象。

Sunday, August 24, 2008

葡萄成熟時

葡萄成熟時

  京奧圓滿閉幕,也是葡萄成熟時。不少國際媒體紛紛肯定這是異常成功的奧運會,連慣常比較苛刻報道中國的《美聯社》也說京奧「近乎無瑕」;《芝加哥論壇報》說中國贏得的遠超過金牌數目。在京奧開幕前,從嚴重的恐襲威脅,到藏獨、示威權和空氣質素等等,一直是國際媒體報道京奧的主題。連殖民地色彩濃厚的一些香港傳媒,也酸溜溜地說擔心因京奧會有更多港人認同是中國人。但隨著京奧成功的開幕,藍天出現在北京,賽事順暢無比地進行,這些抨擊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卻留下越來越多的酸葡萄。

  開幕禮前一分鐘還在暗諷中國辦奧運可能得不償失的NBC電視台,在轉播賽時的同時沒有放棄過滲入批論中國政治的元素。但也許主播們也發現,這種做法與正在進行的奧運會似乎不甚協調。於是,NBC與其他大多數國際媒體一樣,肯定中國的調子響亮了一些。不過,卻始終沒有放棄過用人權角度發洩一點醋意,就如美西藏獨示威者被中國拘留一事,受到廣泛的報道,只是份量和力量也大不如開幕前了。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多個不場合都被問到為什麼奧委會不就人權問題多向中國多施壓,羅格回應的基調是京奧辦得超好,至於人權問題是逼不來的。羅先生在國際媒體的焦點下說出這種「不配合」的答案,不是因為要擦中國皮鞋,而是他有勇氣說出事實。
  
  由發達先進國家以政治、經濟或甚至軍事壓力推動別國改善「人權」的做法,被一些人讚譽為推廣「普世價值」的「正義行為」。這種論調目前相當流行,但其實也頗新鮮的,因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這種正義行為並不存在。目前在國際間推動人權最積極的大國,過去原是肆意掠奪他國資源的霸權國家。在國際難以接受以武力強行控制另一主權國的共識下,人權牌便成為新武器。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中國當局安排了多位奧運金牌得主在奧運結束後到香港作示範表演,引起民眾搶購門票。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2008-8-21)就此作出討論,一男一女主持,加上特邀嘉賓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副教授梁恩榮。其中一段對話如下:

女主持:很多時討論到國民身分認同,都會叫大家剔格仔,覺得自己係中國人,抑或是香港人。現在有奧運,又拿這麼多金牌,又有金牌運動員來,又有偶像,可能真的會產生一種效應,就是將來大家去剔的話呢,特別是新一代,會剔中國人選項的就會多起來了。

男主持:慘啦!拿金牌就剔中國人,拿銀牌就不剔?哈哈!

女主持:拿金牌是好事嘛,哈哈!

梁教授:我也有如此擔憂,事實上從很多的研究,包括我自己做的研究。如果我們將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分開不同的取向的時候,如文化取向、經濟、政治等等,如果我們將國民身分認同細分的話,很多研究發現告訴我們,香港人在某些取向處的分數會高些的,但到政治和政體等等分數會突然間掉下來的。

女主持:是的。

梁教授:那現在的做法很明顯,或說有點兒,算是我猜測吧。他們是故意把這些向導混作一體,然之後有點兒指鹿為馬地,得出一個統一的國民身分認同,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能指示出香港人如何去體會或理解中國的指示。

  以上的一段對話確是存在令人擔憂的部份。女主持表示擔心因為看過國家隊金牌選手表演,而讓香港人(還指明特別是下一代)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梁教授更引出所謂調查,指香港人其實不認同中國政治和政體的居多。他認為中國當局是故意借奧運金牌健兒來混淆視聽,陰謀地讓香港人忘記了對中國政治和政體的不認同,受蒙蔽下籠統地「得出一個統一的國民身分認同」。

  女主持預設更多港人因為京奧而認同是中國人是一個問題來的,潛台詞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而梁教授接著把認同國家政策與國民身分混為一談,指因對國家事務和體制有不同的認同度,於是便不能有統一的國民身分認同。

  經過百多年的殖民統治,部份港人在回歸十年後仍是沒法建立自己的國家觀念,這是港人的悲哀。天下間絕大多數人都有國家,而活在現代文明的部份香港人卻怕有國家,甚至搞不清甚麼是國民身分。最新的民調顯示只有不到兩成的美國人認同當前的國家方向,認同國會作為的只有一成八。按梁教授指鹿為馬的理論,如此超高比例的美國人不認同自己國家的政治,理應同一比例地拒絕國民身分認同。但這可以等同嗎?

  國民身分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可以選擇放棄國籍,可以選擇入籍移居外國,但沒有分段式的國民認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對於國家政制和政策是可以有不同意見的,就如八成美國人不認同當前政治,但他們會否定自己是美國人嗎?那為什麼兩位主持及嘉賓梁恩榮教授,要香港人認同所有中國政治才能自稱為中國人呢?不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港人又是什麼人呢?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阿二與阿四

阿二與阿四

  廣東人稱小老婆為「阿二」,即姨太太的意思。雖然地位有別於正室,但阿二可能更得寵,因而無名卻有利。所以,在舊社會當富貴人家的阿二也是不少人所羨慕的。但數字從二跳到四便有完全不同了,「阿四」是沒有地位下等雜工的俗稱,有勞卻無名無利。目前美國總統大選進入「阿二熱潮」,傳媒在熱炒誰是兩黨的副總統人選。作為超級大國的阿二,最風光的時候是在入門前,即是現在此刻。一旦進了宮(白宮),恐怕地位也只不如阿四般,切尼與布殊配畢竟只是一個異數。

  人們對於未可知的東西總會帶有好奇心的,誰是奧巴馬和麥凱因的副手,是奧運以外美國人最熱門的話題。不論是拜登配奧巴馬,抑或是利伯曼配麥凱因,於國家前途的實質意義來說,可謂極之有限。但於選戰的宣傳而言,卻是現階段的一個決戰點。

  奧巴馬年輕經驗不足,所以要找老練的政客配搭;麥凱因年老經驗夠,卻需要一位較年輕及有跨黨派形象的副手。副手人選的首要條件是補充候選人形象上的不足,是百分百的選舉道具。按美國政制,副總統雖具接班的地位,但沒有工作和權力內容,他能有多大發揮,全由總統支配。

  波士頓大學一名國際外交關係教授說,不要說副總統沒有重要性,連總統候選人在競選集會上所講的也不能太認真。因為一個國家的走向,是國民集體意向所形成的。特別是民主國家,政客為了想得到權位,只會講一些取悅選民的說話,在政策推行和管理上,便要講求現實的延續性。因循是美國政治枱面下的主流,枱面上政客的口水花,只是給選民看得過癮而已。

  

Tuesday, August 19, 2008

官僚嘆

官僚嘆

  老百姓最討厭官僚,而官僚最可怕之處在兩個字;「壓」與「拖」。「壓」就是壓逼和欺壓;「拖」就是無心工作且效率低。民主政制可以很大程度下阻止了官員欺壓民眾,但卻沒法叫官老爺們勤快一點。

  有一個實例,美國聯邦社會安全局無故扣除了一名退休人士的退休金,當事人是在查看銀行戶口時才發現錢少了。經銀行內部查核後,發現錢是被聯邦政府社會安全局提走的。於當事人便到地區社安局查詢,排隊輪候了兩小時後,職員告訴事主,錢絕對不會是政府提走的,應該是身分盜用問題,著當事人向銀行自行追究。

  於是,事主又回到銀行,此次銀行經理找出了通訊記錄,顯示確是社安局向銀行提出轉帳要求。事主拿到真憑實據,又返回社安局,當然也照樣的排隊等了兩個多小時。不是上回的同一職員,但結果依舊模糊。職員說電腦沒有顯示政府有提出轉帳要求,所以他甚麼也不能做。職員說,電腦資料更新有時要等一段時間的,到下個月若政府沒有更正錯誤,可以書面提出申訴。

  到了下一個月,政府當然不會自動獻款。當事人填好了從社安局網站下載的申訴表,並親自把相關資料送交社安局。又一星期後,社安局來電說要再度填寫表格,請當事人到社安局一趟。第四度到社安局,又是排隊又是一番等候。見到職員,卻見到職員說先前送交的資料失了,請當事人重新提交資料,幸好當事人有備而來。靜心的等候職員在電腦上輸入資料,終於聽到職員說所有手續都辦好了。經過一個月來的折騰,以為終於都能拿回自己的錢了。當事人轉身離開時,聽到職員說:「退款會在約六個月後寄回給你。」

  因為官員們自己的疏忽錯誤,受罰的卻是無辜百姓。而政府改正這小小一則行政錯誤,卻要花上半年以上的時間。這就是我們這個超級大國應有的官僚水平嗎!!

Monday, August 18, 2008

論劉翔

論劉翔

  自亞洲鐵人楊傳廣後,劉翔是唯一擁有星級地位的中國田徑運動員。他們兩人都曾在國際賽事中揚名,楊兩奪亞運會十項全能金牌及奧運十項全能銀牌。劉翔則在上屆雅典奧運一鳴驚人奪得110米跨欄金牌,去年在世界錦標賽事上仍穩佔110欄一哥的地位。兩人在賽場上的光輝年代相差四十餘年,分處海峽兩岸不同的政治環境,但卻同樣背負著無數中國人的期望。

  西方媒體經常提到中國把體育與國家尊嚴掛鉤,彷彿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期待。借運動來顯示國威不是中國獨家,因為文化和國情等因素,個別運動員成為國家英雄的例子多不勝數。過去美蘇冷戰時期,何嘗不是把奧運會當作美蘇集團的戰場。而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的女游手克斯蒂‧考文垂,於上屆奧運會為該國贏得廿四年來第一面的奧運金牌,更是第一面的游泳金牌。當時的新聞報道都說考文垂證明了非洲人是能會游泳的。考文垂勝利回國當日,由機場至回家路上,沿途受到民眾熱烈喝采歡呼,總統贈送五萬美元獎學金給她,並送她一本外交護照。

  考文垂得到的物質利益,比起西方紅牌運動員的酬金和廣告贊助收入,可謂九牛一毛,但她得全國的尊重和肯定,意義卻是非比尋常。津巴布韋是非洲落小國,國人連衣食都成問題,還有動盪不穩定的政局,在奧運會上見到津國國旗飄揚和聽到國歌,讓每天都面對赤貧生活的民眾享受到難得的歡愉。而最特別之處,考文垂是出生在津國的白人,是當地的少數族裔,得到非裔獨裁總統和全國人民的表揚,可見一面奧運金牌於他們來說其意義遠超過運動。考文垂在今屆奧運也奪得一金三銀的佳績。

  同樣,劉翔證明了中國人在田徑賽上是可以拿到金牌的,他的每一步都為中國人宣洩著冤屈氣。九萬名觀眾目睹劉翔離場後,失望得也即時跟著退場。美聯社體育記者說從沒有見過有這麼多觀眾瞬間便消失了,一名老伯伯更說以後都不會再踏足「鳥巢」。人民網在劉翔退賽後即時發表評論說,「十三億人的期望不應由一人扛」,此言甚是。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東亞病夫年代,也絕對不是除了個別罕有運動員外便乏善可陳的小國。中國已經全面發展,要證明中國人能力的地方多著呢,別再把劉翔與所謂的十三億人尊嚴捆綁一起,給予劉翔運動員應有對待吧。

Sunday, August 17, 2008

誤導的力量

誤導的力量

  昨天聽到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英文媒體在上周先後大量報道奧運開幕式假煙火、紅衣女童幕後代唱及質疑中國女體操選手年齡等負面新聞。一名灣區華裔在辦公室內遭到非華裔同事的嘲笑,說「中國人就是愛做假,甚麼都是騙人的」。被挑釁的華裔感到氣憤,但一時又感到有理說不清。

  對於假煙火、代唱和虛報年齡等問題,不論是中國官方或是華人民眾都有他們的說法。如煙火是真有發放的,只是電視播放了預製畫面。代唱是為求完美舞台效果,兩女童都感到同等的光榮。至於運動員年齡,是經由有關的國際體育組織確認的,在法理上已沒有可爭拗之處。

  以上這些解釋當然可以自圓其說,但卻不能堵塞人們的疑問。因為媒體一則簡化而帶誤導的標題:「奧運開幕式煙火造假」,雖然是誤導性強,但卻直接易明,有足夠的抹黑力量。這類負面新聞,於願意取笑或看輕中國的人們,就如是天降甘霖。

  其實,西方媒體沒有停止過在奧運期間穿插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如外國記者拍攝示威時被公安帶走、美國教徒帶三百本聖經入中國被沒收、獨家轉播奧運的NBC電視台昨日播放王丹及其父母的訪問等等。只是因為事情太瑣碎,觀眾都被菲比斯吸引著了,無暇關注政治新聞,就算是美國大選也被冷落了。

  總的來說,京奧至今辦得超成功,對於主辦方是沒法可批評的。炒作中國政治新聞的市場不會很大,但關乎奧運會本身的前述幾項負面報道,反而更深入民心,加深了既有的偏見。估計在若干年後,人們還會想起京奧的成功,但也有很大可能連帶想到那代唱女孩和廿八個電腦創作的大腳印煙火。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難為了扁嫂

難為了扁嫂

  在失去了護身總統特權後,受國務機要費纏身陳水扁昨日終於承認把以億元計的政治獻金存到海外帳戶。不過,扁卻說這等事全都是太太瞞著他幹的,他本人也是年初才知道此事。做扁嫂真的不容易。

  陳水扁由窮家子到學有所成參與政治,至最終成為總統,他的夫人吳淑珍付出不可計量的代價。人稱扁嫂的吳淑珍下嫁當年的優才生阿扁後,在台前幕後支持丈夫參政。1985年陪同阿扁在南部謝票時遇交通意外,扁嫂從此下半身癱瘓。一年後,扁因官司而被判入獄,扁嫂坐著輪椅替丈奔波,還要帶著一對子女。自此,扁嫂成為陳水扁競選時最佳助選員,夫婦兩人在台前的溫馨與悲情,往往能得到民眾的同情與支持。特別是扁雙手抱著太太的鏡頭,更是感人。

  國務機要費案曝光,吳淑珍被列作被告,扁也被指明涉案。扁受到罷免壓力的困逼,他召開記者會說,如太太一審有罪便辭職。扁嫂再一次轉移了外界對扁本人的壓力,扁亦經常對外放話說太太病重,又挽回不少同情票。後來,扁嫂連續向法庭請病假,讓案件審不下去,令扁可以順利完成任期。現在海外戶口曝光,扁又說是太太瞞著他做的事,還說自己從來不插手競選經費,有餘款也全由太太處理。

  真的想不到,一位可以當了八年總統的人,可以從不過問自己競選經費狀況。不是一兩千元之小數目,從市長選舉到兩屆總統選舉,涉及金額是以億元算的,扁全不知情,實在太牽強了。不過,扁能開記者會把責任推在太太身上,相信也必然得到扁嫂的認可。撇開個人操守問題,扁嫂護夫的付出,真是好得無可再挑剔的了。

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為長勝算

為長勝算

  一份英文體育雜誌昨日在報道美國女子體操隊時,不忘揶揄中國隊的「低齡」問題,點名嘲笑運動員鄧琳琳缺了一粿牙,或者需要多一些嬰兒食品。雖然奧委會官方已明確表示接納中國女子體操隊的參賽資格,於法理上年齡的爭議應是告一段落。但兩名被質疑年齡的女體操運動員,臉孔上的稚氣和細小的身軀,確是令人有些難以致信她們是十六歲的少女。相信再過一段日子,這項年齡爭議仍會是話題。

  中國好不容易走出了紛亂和落後,卅年來政治和經濟的穩定發展,社會及政府的硬實力都提高了,但真的是前路漫漫。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完全看她的財富或軍事,而是文化內涵。中國經歷百年的衰敗,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說政治領袖的決策外,中華文化內那股刻苦與環境鬥爭,個人勇於承擔生活責任的精神,是不可忽視的動力。

  中國人踏實、誠懇,不計較付出,肯努力做到最好,這才是中國持續發展的力量。中國要挺直腰的站立在世界上,必須要以同樣的精神,踏實不浮誇,懂得韜光養晦。回顧歷代王朝,走向敗亡之路的帝王,都是好大喜功,只求眼前光榮而沒有長治久安之計之徒。中國只要不自亂陣腳,不走追逐虛榮之路,將來在各方面的實力是驚人的。在還沒有到達這一階段之前,不必先張揚,就算是有朝一天真的擁有超級大國的力量,更要刻意低調。

  幕後代唱是失策的,真正的完美不在於外表,而是參與過程中的努力。但願京奧能踏實圓滿的結束,不要令十多億海內外的華人失望或尷尬。

平常心

平常心

  中國女子體操隊昨日奪得了團體賽金牌,NBC旁白員在中國選手出場時說:「她三歲便離開家庭接受訓練,每年只可以見到父母一次。她曾嚷著要回家不想學體操,但她的父母拒絕她的要求,因為這對他們一家太重要了。…」言下之意,是中國運動員都是被不人道地強逼訓練的。同一位旁白員日前在預賽時也重提兩名中國女子體操選手被指虛報年齡,加上連續在美國雅虎新聞頁頭條出現關於京奧的負面新聞,可見不論開幕式如何成功,西方輿論仍是會用超強顯微鏡來看中國的。

  面對如此苛刻的環境,中國又應如何反應呢?答案該是:平常心。近兩天,英文媒體大字標題的指京奧開幕式造假,先有電腦合成的腳印煙火,後有紅衣女孩由幕後代唱。雖然報道有相當大程度的渲染和誇大,但也不能說事出無因。只怕追求完美京奧的結果會是弄巧成拙。

  拍電影可以任意運用特技,因為觀眾不會期待電影都是真實的呈現。但在奧運會場上展現的,任何失實失真都是遺憾。拍不到天空的腳印無損開幕式的壯觀,找一個能唱又樣子可以的女孩出場表演又有何難?這些人為的追求完美是不必要的,並且有些愚蠢。特別是幕後代唱一例,主辦認為美的臉孔,在國際觀眾眼中卻不一定如此,外國人眼裡的中國美女,也不一定是中國丈夫愛的妻子類型。這些無謂的挑剔,結果惹來批評也是活該的。

  全力以赴,問心無愧便是了。京奧對中國以及中國人都重要,但過度沉溺於所謂的完美,反而會得不償失。中國實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成就驚人,但對於一個有十三億人的國家,不足之處還是有很多,不成熟地勉強擺出完美的形象,只會令我們忘記眼前要奮鬥的挑戰。「貪勝不知輸」,也許是不錯的座右銘。

Tuesday, August 12, 2008

中國情懷

中國情懷

  美國雅虎網站的體育評論員Adrian Wojnarowski昨日發表文章,呼籲姚明從今起要向中國說不。Wojnarowski指中國國家隊對姚明要求過多,訓練過度又不照顧運動員,姚明的雙腳都曾受傷及動手術。因而他認為姚明在京奧打完中美大戰後便再沒有欠中國的了,應該好好在美發展,享受星級運動員應有的照料。

  評論員的寫作筆調似乎是在為姚明抱不平,對姚明的國際籃球明星地位讚不絕口。但與此同時,卻嚴詞批評中政府壓逼運動員練習,不理會他們的身體狀況,到運動員抵受不住時,國家便把他們淘汰掉,另找新人補替。評論員是真心為姚明著想,抑或是借題抨擊中國的體育政策,要作者心裡才最明白。但最低限度,可以看到該評論員完全不明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的心態,他的觀點,相信也不一定會得到姚明本人的認同。

  中國文化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先國後家的觀念鞏固。無論是那一個王朝,經歷甚麼激盪的政治運動,國家優先的理念一直沒變過。「有國才會有家」的觀念,是自古以來的中國情懷。所以,能夠參與京奧為國家比賽,是中國運動員夢寐以求的,絕對不視之為苦差。姚明在美國收入豐厚,雖沒有加入美國籍,但也可說是實現了美國夢。但顯然他個人成就的滿足感,並沒法代替他為國家出征的熱情。

  何止姚明一人,以五十歲高齡參加京奧劍擊賽的女選手欒菊杰,在第二輪比賽中被淘汰。但她首戰勝出時展示「祖國好」橫幅的照片,被中國網民評選為至今最佳奧運圖片。不是姚明,也不是郭晶晶,為甚麼網民要選一位戰敗的老將照片呢?這就是中國情懷,個人成就是美好的,但愛國心更可貴。這是雅虎體育評論員所沒法理解的。

Sunday, August 10, 2008

看過了嗎

  近日經常聽到四周的說:「看過了嗎?」,看過甚麼呢?當然是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國際輿論一直努力要把京奧政治化,在開幕禮之前,用各式政治油漆塗可謂處於顛峰活動狀態,千方百計的要令京奧成為中國政府的遺憾。直至開幕的展開,一切政治喧鬧都靜止了,換來是驚嘆和讚譽。英國報章昨日報道京奧煙火是電腦偽造的,美國雅虎新聞網頁即刊出了文章,題目為:沒可能真實的完美。美章引述英國報章的報道,冷嘲雖是假煙火,但也很美。

  如雅虎和英國報章的酸葡萄言論相信日後會陸續出現,甚至會有更激的,因開幕式而平靜下來的惡意批評,相信很快便又出籠。就在昨晚,獨家在美播放奧運的NBC電視台主播Bob Costas在北京訪問布殊總統,問布殊有沒有當面質問胡錦濤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又問如果中國主辦奧運成功,會否令到中國政府的統治變得合法。

  多麼無知的主播,這位先生在過去的奧運會都是當主持,並且有不少侮辱中國隊的旁白。這次他親自到北京做節目,肯定是渾身不自在。在開幕式播放前,該台便安排了政治新聞的金牌記者做了約五分鐘的中國政治評論,結語是中國主辦奧運會,可能了一大進步,也可能會後退兩步。

  NBC沒法擺脫用政治有色眼鏡看中國,布殊總統昨晚回應該台主播的言論,反映了布殊經過八年的實習,對國際政治比這些電視台名主持要有見識得多。當主持人頻頻追問總統有沒有向中國施壓時,布殊說:與中國相處,首先要讓中國人感到受尊重。此話一語中的,今天在國際輿論上看到對中國的抨擊,大多是出於自大和無知,未懂得如何尊重另一個民族。

  國學大師錢鍾書妙語曾言,成年女子可以愛護小女孩,但對於婷婷玉立的少女就會批評得體無完膚。中國的進步惹來批評,道理大概也是如此。無論如何,開幕的壯觀場面和創意,的確讓世界第一身的體會到中國的智慧和誠意。

Wednesday, August 06, 2008

懶理他

懶理他

  越是接近京奧開幕,英文媒體上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如潮湧至,甚麼達爾富爾、人權、警察打記者、示威者被拒入境、政府粉飾太平等等一大堆,更不用說六四舊帳,當然是首選材料。在達爾富爾運動領袖被拒入境的新聞下,幾小時內便有近五千條留言討論,其中絕大部份是辱罵中國,充滿歧視與傲慢。讀到這些所謂報道和評論,相信很多華人都會氣憤,但只要想深一層,誰會是最後微笑者,大可不必太介懷眼前。

  中國全力辦好奧運,目的是要向世界展示現代中國的面貌。熱面卻遇到不少冷屁股,表面上是得到了反效果,其實不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不到六十年,改革開放實施了三十年,亦即佔新中國一半的時間。在這三十年之前的一百年,中國先後經歷了殖民地掠奪、日本侵略、內戰。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可欺及最貧窮的國家。因此,雖然是錯誤,但西方社會對中國歧視和誤解是常態,要改變他們這根深柢固的印象,一不能指望他們主動欣賞中國,二不能期待一場奧運會可以改變一切。在驕傲的西方政客腦子裡,如國會議長普洛西,他們仍然以為讓中國主辦奧運是一種西方給予中國的恩賜。

  不過,中國要發展便必然會與世界接軌,也必然會在國際上佔一席位,在國際事務上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明顯。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軌道,管你欣賞也好,罵也好,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中國人能否自強不息。弱國無外交,中國人要得到尊嚴,不能等待別人的「賜予」,也不必好像一些華人總是先來自我「檢討」,老是說:「因為中國人不自愛才導致外國人批評」。中國人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實事求是的搞好國家建設和民生。

  就讓好批評中國人繼續他們的漫罵吧,中國要扎實走自己的路,過早渴望國際的掌聲,只會讓目標變得模糊。

Tuesday, August 05, 2008

名媛與白頭翁

名媛與白頭翁

  美國第一位名媛芭麗斯.希爾頓不甘其肖像被共和黨總統候選麥凱因利用在競選廣告上,昨日公開了自製諷刺短片,嘲笑人麥凱因又皺又老,是超級老古董。芭麗斯加入選戰,為近日趨向平淡的選戰加注了熱力。

  麥凱因被美人恥笑又老又過時,有點是咎由自取的。麥在奧巴馬歐洲行回來後推出宣傳片,譏諷奧巴馬只是風頭勁但卻沒有當總統大任的資歷。宣傳片旁白讀到「奧巴馬是國際紅人」時,畫面閃出了名歌星布蘭妮和名媛芭麗斯的肖像,雖是短短的一秒,可說是一瞬即逝,已惹得美人全家都氣憤難平。

布蘭妮曾紅極一時,但婚姻、家庭和私生活一團糟,成為娛樂圈的笑柄。芭麗斯私生活沒有如布蘭妮般不堪,但年前因醉駕而坐牢,又有性愛錄映在網上流傳,是公認的問題少女。麥凱因選擇以她們來影射奧巴馬,目標觀眾是較保守的選民。芭麗斯還以顏色,對麥凱因其實是越罵越幫忙。

  相對奧巴馬而言,麥凱因確是老得多,但麥從沒有試圖要扮年青,反而是以老賣老,把老變成為優點。道理很簡單,年長選民要比年青選民多,取得他們的認同於票數有實利,也較容易成功。俄前總統葉利欽當年為表年青,在台上與年青樂手大跳扭腰舞,此情此景只成為日後被取笑的話柄。所以,芭麗斯侮辱麥凱因老,其實是連帶開罪了不少年長選民;奧巴馬的年青支持者可能看得開心,而奧巴馬卻慘被與芭姐混在同一陣線了。

  十一月的選舉除了傳統黨派之爭外,也是種族與年齡之爭。奧巴馬近日蓄意公開宣告自己多了白頭髮,無非是要顯示自己成熟。想不到選戰會發展至如此幼稚的地步,麥要以臭名美女為影射,奧要靠頭上忽然冒出的白髮拉票。任何人期望十一月之後我們會有一位偉大而清新的領袖,可謂癡心妄想。

Monday, August 04, 2008

互亂網

互亂網

  因為外國記者投訴在京奧新聞中心所提供的互聯網服務受到管制,未能上網查到西藏和六四的資料,中國互聯網自由連日來都成為國際新聞話題。三藩市《紀事報》周日起一連三天刊出了關於中國互聯網發展現況的報道,首兩天基本上是介紹中國互聯網蓬勃的勢頭,以及年青一代如何依賴和沉迷於上網。第三輯則寫中國網民如何挑戰政府的監管。總的來說,記者是鋪陳事實客觀地報道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狀況,但到了第三輯,仍脫離不了西方媒體的「八股」,以政府監管作為主題。

  雖然有「八股」內容,但總算是一篇較可讀的報道。因為記者雖是訪問了不滿政府監察的網民,但在文章末段卻引用了一項新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中國網民認為互聯網是應該受到政府管理的,並且有四成一網民認為網上政治言論也應受到管制。而在前一天的報道的另一數據,七成五的年青中國網民借互聯網發表及搜尋意見,但在美國只有四成三。這顯示中國青年比美國青年更習慣在網上表態。亦可以理解為中青在受監控的互聯網上樂意發言,而美青卻是在相對少監控的情況下不願意發言。(註:在愛國法授權下,美國政府對互聯網採取細密的監控,只是手法與中國政府不同罷了。)

  武俠小說有所謂後發制敵,社會發展也有類似情況,特別是涉及科技方面。中國過去基本的固網電話極不普及,但到現今卻是手機戶最多的國家。在互聯網方面,中國網民數目已經超越美國,而互聯網作為娛樂、交友和資訊交流的功能,中國網站一點不遜色。而西方媒體經常把中國互聯網抨擊得一無是處,只不過是他們聚焦在中國政府對敏感政治材料的監管,卻完全無視互聯網在中國社會所引起的巨變。

  不論西方如何抨擊中國互聯網不自由,不可否認中國政府確實是讓互聯網在遍地開花,加入了對政治敏感內容的干預,大前提只是維護社會穩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違反人權的借口,但對於一個剛從動盪中恢復過來的十三億人大國,穩定的價值實在太高了,不容有失。日前有一位南灣的社區人士稱中國為一隻怪獸,他大概不明白互聯網是更大的一隻怪獸。任何虛假或煽動爆力的資訊與所謂「善良」的資訊使用同一快速傳送管道,可以是推動社會進步,但同時也具強大的破壞力。互聯網與互亂網也只是一字之差而已。

明知故問

(以下是上月卅日寫的文章,忘了放上網,今日補發)

明知故問

  在議長普洛西的主導下,國會眾議院7月30日通過議案指責中國人權狀況在奧運前沒有改善。而同一日,美聯社發出篇幅不短的報道,指京奧新聞中心內的互聯網服務受到監管,一些政治敏感的網站被阻擋不能進入。又有記者投訴指上網速度太慢,懷疑是故意令記者們放棄使用。離奧運揭幕還有八日,國際輿論也會快馬加鞭的令中國難堪。

  在美聯社的報道中舉出了被中國官方禁制不能進入的網頁,包括六四事件和西藏問題相關的網上資訊。報道指中國曾經答應讓記者可以自由採訪奧運,但竟然在互聯網設限,是違背了申奧承諾。中國在互聯網的開放程度上設限,是西方社會一般難以理解的,因為這似乎抵觸了言論自由的大原則。對於公用資訊透明度和開放程度,中國政府的政策確有檢討和改善的餘地。

  不過,事物總是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中國的網民數目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多國民上網的國家。除了人數多外,互聯網的硬件也是最先進的,絕大部份中國網民都是使用寛頻。互聯網對人民生活與及思想的影響是鉅大且急促的,而這股來自科技的力量,也將繼續影響中國社會以至政府決策。所以,一些網站被阻擋等事情,相信也是一時期的現象,不必過度造文章,美國也不一樣阻止中東半島衛星電視落地嗎。

  另一方面,西方媒體在此時重提西藏和六四相關網絡資料搜尋被封,是在製造新聞。因為中國官方對政治敏感網頁的監管不是始自奧運,而採訪奧運的記者要在新聞中心查找六四和西藏相關資料,本身也是奇奇怪怪的。在中國報道奧運非連帶提到西藏六四不行嗎?為什麼中國辦奧運必然要與人權掛鉤。議長普洛西在國會說中國取得奧運主辦權以及得到布殊總統親臨,是給賜予中國的榮譽,中國應回報以改善人權。好一個皇恩浩蕩,何謂帝國主義,不是很明白了嗎?

Sunday, August 03, 2008

中國印象

中國印象

  美聯社周末發表了一篇關於京奧的報道,內容主題是中國政府和民眾本對奧運有極高的期望,盼能讓西方見到一個進步和友善的中國,可是因為西藏和火炬傳送遭到示威等事件,西方反而興起抵制京奧的聲音。記者CHARLES HUTZLER採訪了一名中國民眾說:「熱面迎來冷屁股」。這句中國俗語用在此處,可謂可圈可點。

  中國變了,但西方(特別是政客和媒體)對中國的觀念和態度卻沒有改變。相當一部西方記者到北京採訪奧運,並不是往常的體育記者,而是政治記者,他們正在盡一切所能發掘或撰寫京奧的負面新聞。充斥著近日英文媒體的京奧新聞題材包括:「天安門廣場大屠殺十九後,中國仍是處決死囚最多的國家」(紐西蘭先驅報);「京奧是一些中國人的惡夢」(矽谷聖荷西信使報);「中國對國際傳媒一吋不讓」(英國獨立報);以及「京奧期間示威要提前申請」(多間西方媒體)。企圖在國際媒體上為中國討回一點公道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罕有地為西方記者召開了記者會,希望他們公正報道中國。不過,這種努力能有多少效果,相信也是主席所不能控制的。

  西方媒體和政客之所以不能放下成見,有著和各種原因。於媒體而言,不外是懶惰和市場兩大原因。懶惰者,是記者沒有嘗試努力認識眼前的中國,重複使用過去報道中國的慣常角度,對他們而言是安全又省力,於是人權、民主自由等便成為京奧新聞的主打。至於市場因素,是貶低中國的新聞會有市場,花時間寫中國的正面報道可能反而吸引不了觀眾的眼球。至於政客,抨擊中國好像便會自然顯得自己正直和人格高尚,於是趁熱鬧來鬧的居多。

  昨日美聯社一則報道指有十多名中國民眾前往天安門廣場示威被警察阻擋,細看內容,原來是因建場館被拆遷的民眾。連這麼小的一個社會新聞也上了美聯社視線,是記者敏感抑或遲鈍呢?又西方重點報道京奧示威要提前申請,彷彿是中國壓制人權的例子,但試問美國示威要提前申請嗎?當然要,那為何在中國就是新聞呢?熱面遇上冷屁股,結果可能是面冷了,也有可能是屁股被炙熱了。且看中西文化如何因京奧而起化學作用吧。

Friday, August 01, 2008

種族牌再現

種族牌再現

  希拉莉在民主黨初選中敗陣,與奧巴馬陣營成功運用「種族牌」相關。希拉莉是白人,奧巴馬是黑人,常理是:只有白人侮辱和排擠黑人。所以,當奧巴馬一方指責希拉莉和克林頓種族歧視,很容易被不加思考地接受了。希拉莉中了這招受傷非淺。奧巴馬得到近九成非裔的選票,是他擊敗希拉莉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食髓知味,奧近日又向麥凱因施出「逆向種族牌」。

  何謂「逆向種族牌」?簡單就是賊喊捉賊。奧巴馬成功利用自己的族裔身份,在選戰中打扮為種族主義的受害人,在刺激非裔支持外,也可以爭取反歧視的中間和開明派選民的同情。不過,密切監察民主黨選情的麥凱因團隊,自然很明白奧巴馬運用種族牌的技倆,麥沒有像克林頓夫婦般被抹得一身黑至有理說不清,麥營即時予以迎面的還擊。

  事緣稍早前,奧巴馬在演說指共和黨不想看到一位與美鈔上頭像不一樣的人做總統。明顯,這是在煽動民眾,使他們相信共和黨反對奧巴馬全因為膚色之故。奧巴馬演說技巧是了得的,他沒有明白說出種族,是陰用其意,留下聽眾無窮的想像空間,而不必提供實質的歧視例證。

  麥凱因選擇了直接還擊,直指奧巴馬在玩弄種族牌。一名白人候選人指責非裔對手耍種族手段,本來是很不尋常,且會引來反效果的。麥之所以在奧巴馬一字不提族裔的情況下把種族爭議提到台面,是汲取了民主黨初選的教訓。除了種族牌外,相信還有更多在奧希之爭的議題會陸續浮現。奧巴馬能擊敗希拉莉,但用同一手法對付麥凱因能否見效,則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