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July 13, 2012

永遠稱霸 (三)


   五六十年代的中美關係是單純的。此時,美國國內掀起瘋狂的麥卡鍚反共白色恐怖,中國也經歷著革命精神熾熱的火紅歲月。兩國基本是一種準戰備敵對狀態,是政治意識形態和軍事上的對峙,經濟上兩國則沒有瓜葛;是一段只有分歧與猜疑,沒有共同利益的時期。由於「敵我」如此分明,危機意識反使得中國政府對美的出處進退更容易掌握。

  踏入七十年代,中美關係出現了微妙變化。美國在總統尼克遜策劃下大幅度調整了全球戰略,具遠見的他意識到維護美國的中東利益,要比與蘇聯冷戰重要和更符合美國需要。於是,尼克遜高調提出撤出亞洲政策,從越南撤軍、裁減駐日美軍規模。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蘇聯有機可乘,尼克遜看準了中蘇交惡的時機,主動拉攏中國,在策略上借中國來平衡蘇聯在地區上的影響力。

  隨著《上海公報》的正式發表,中美關係便有了質的改變。從過去的完全敵對變成求同存異,首次有了共同利益。而美中這時期的所謂「利益」全是國際和地緣政治,兩國彼此之間很明白是一種各取所需的關係,彼此都是為了蘇聯而握手。

  於美國而言,是暫時放下身段,為了更大的目標而與中國改善關係。美國是穩賺不賠的,因為美方不需要有任何實質的成本,不像在韓國、日本或越南等,美國都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財力。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純是一種姿態,讓蘇聯明白其中利害便足夠了;況且尼克遜還留有一手,沒有按中國要求從日本撤軍,還把釣魚台送給了日本。雖然改口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尼克遜直至落任也沒有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先進武器照樣賣給台灣,對台軍售至今仍是美中關係的敏感議題。
 
  此外,其時的中國於美國而言也只有政治價值,中國落後的計劃經濟,美國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只要美蘇冷戰的政治大環境因素不變,美中這種合作是頗輕鬆的。當時的毛澤東雖已處於暮年,卻不是老頑固,竟與被他咒罵多年的紙老虎把酒言歡。毛心中應很清楚「超英趕美」不成了,但美國卻可作為保護中國國家安全的一枚棋子,說得更坦白,美中關係「由敵變友」,本來就是一宗政治交易,中國政府也算清了得失。

  所以,不論是對敵時期或轉換成求同存異模式,中國於此段雙邊關係中的定位都是清晰的,與目前境況大不相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