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uly 12, 2012

永遠稱霸 (二)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走上稱霸之路。在前蘇聯瓦解後,美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球霸主;而其用以稱霸主的工具則是異常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美元。全球駐軍策略是用武力維護美國利益,而藉著多種手段將美元發展成為世界幾乎單一的儲備貨幣,令美國可以堅握著環球經濟的大動脈。面對美國這位不惜一切保持全球霸主地位的對手,中國何應對呢?回顧一下歷史,新中國在不同時期對美國採取了很不一樣的態度,效果也很不一樣。

  二戰結束時,美國軍事力量如日中天;作為最大的戰勝國,美國擁有了實質權力和道德地位指點戰後的世界事務;不論是歐洲、中東或是亞洲區的重建,美國都擔任絕對主導角色,蘇聯勢力範圍僅及東毆和中國。此時的中國剛從內戰喘定,在政治意識形態上選擇了與美國截然相反的共產主義道路。此時的中國在美國眼裡只不過是蘇聯在亞洲的「附庸」;雖然美中在政治上對立,但也只不過美蘇冷戰的一支插曲而已。

  當時的白宮並沒有把中國看成有威脅的對手,美軍出征朝鮮時也沒有考慮中國因素,麥帥部隊直衝到鴨綠江邊撒尿時,並沒有想到會有什麼後果。意料不到的是面對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兵臨城下,仍處於一窮二白狀況下的中國政府,竟敢在發出強烈的外交警告後,便直接發兵數十萬越過中朝邊界主動迎擊美軍,重創這位新霸主的銳氣。

  韓戰結束,表面上是中國勝利,美軍敗了;但這對兩國國力的懸殊並沒有絲毫的改變。美國繼續壯大,中國反而負上戰爭債,經濟困境加劇,美國的經濟制裁令情況更加惡劣。不過,中國並沒有因而調整其政治意識形態上與美國的對立態度。越戰爆發,中國在國內條件仍甚艱辛之下,給予北越源源不絕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為的就是要制止美國在亞洲的擴張。

  可以說,在整個五六十年代,中美國力極度懸殊下,中國政府不惜一切阻止美國霸權在亞洲伸展,尤其不能靠近中國邊境。因為於當其時的中國領導人來說,這不單是意識形態之爭,更是國家民族存亡的危機感。所以,毛澤東不惜一切推動艱苦的三線建設,於文革動蕩時期,仍然取得了兩彈一星的舉世觸目成就,形成了亞洲全新的軍力格局,為未來中美接觸設置了很不一樣的平台。歷史證明,雖然付出巨大代價,但中國成功了。朝鮮半島僵持不下,越南長年失利,至使尼克遜總統在七十年代全盤調整了美國全球戰略,選擇了撒離亞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