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內戰 美國應負多少責任
巴勒斯坦陷入內戰,經過月來戰鬥,加沙地帶與西岸分別由哈馬斯及法塔赫控制,東西割據局面初成,屬法塔赫派的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更宣布解散聯合政府,屬哈馬斯派的哈尼亞總理已宣稱拒絕接受。這是阿拉法二零零四年死後,巴勒斯坦面臨最嚴重的內部危機。
巴勒斯坦這場內戰,遠因源自以巴衝突這個老問題。早在二戰結束時,英美等強國扶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建國,令巴勒斯坦人從此過了五十多年沒有國家、沒有安全保障、沒有基本人權的生活。部份巴人以極端手法絕地反?,恐怖分子這個標籤令世人忽略了加諸巴人身上的一切可能極不公平。
巴人面對國際社會不公平的對待,巴以雙方冤冤相報的血債又愈積愈深,抗爭手段在激進與溫和之間搖擺。在阿拉法年代,主張不同的派系甚少出現嚴重衝突。可是阿拉法一去世,他所領導的法塔赫與哈馬斯便爆發激戰。目前不斷升級的權力鬥爭、自相殘殺,外人看來彷彿咎由自取。可是,巴人的命運由二戰至今何曾自主。二戰一筆已如上述,眼前這一筆賬,看來美國難辭其咎。
戰後歷任美國總統表面上都為以巴和解出力,卻一直把以色列的利益遠遠凌駕於巴人之上。美國每年平均給予以色列卅億元計的經濟與軍事援助,是美國對外援助的最大受惠國,而給巴人的援助每年平均不過八千五百萬元。
克林頓時期以巴和解乍現曙光。一九九四年,巴勒斯坦成立自治政府,仍未能建國的巴人首次有自己的臨時政府,也開始了議會民主選舉,阿拉法領導的法塔赫派系順理成章地主控了議會及政府的武裝力量,把激進的哈馬斯稍稍壓下去。可惜以巴的猜忌和暴力從未停息,二千年前後更轉趨激烈。巴人的大規模騷亂更遇到以色列新任總理沙龍的強硬回應,激起巴人更大的民憤。而美國總統也換上了布殊。
布殊政府徹底改變了克林頓政府的以巴政策,更認為巴人的暴力對抗罪在阿拉法,指責他包庇哈馬斯行兇。布殊相信只要阿拉法此人一去,巴以便可以和解。於是,美以聯手孤立阿拉法,拒絕與他進行和平談判,甚至容許以軍圍攻阿拉法總部。二零零三年,布殊政府成功逼使阿拉法讓出部分權力,選出阿巴斯出任新增的總理職位。布殊沒想到架空了阿拉法後出現的權力鬆動,反使哈馬斯取得擴展空間,為今日巴勒斯坦的內戰埋下炸彈。主張徹底消滅以色列及策動自殺襲擊的哈馬斯,在路線上雖與法塔赫不盡相同,卻不會公然挑戰阿拉法。阿拉法在巴人心目中的領導地位,是阿巴斯完全沒法取代的。
阿拉法二零零四年死後,布殊公開表示巴勒斯坦出現新希望。布殊當時的如意算盤是翌年重新選舉的政府會由親美的阿巴斯勝出。一直推銷用民主選舉來解決中東問題的布殊政府發夢也沒有想到,選舉結果竟然是哈馬斯取得多數議席,並贏得總理職位。倡議民主選舉的美國至此並沒有尊重民主選舉出來的哈馬斯政府,拒絕接受選舉結果之餘,更愚不可及地明裏暗裏策動巴勒斯坦內鬥,意圖從經濟、軍事和政治方面打壓哈馬斯政府,扶植選舉中失勢的阿巴斯重掌實權。思維方式與當年扶植南越對抗北越如出一轍。
美國停止給巴勒斯坦經濟援助,改把撥款直接交給阿巴斯的法塔赫官員,無視他們是聯合政府中是少數。主管對巴人撥款的美國官員更在國會公然聲稱,援助款項會獨家供給非哈馬斯市長,使生活在非哈馬斯市長治下的居民生活優於哈馬斯市長治下,藉此打擊巴人對哈馬斯的支持。美國的各式手段確是成功地令贏得大選的哈馬斯無法執政。
軍事上,美國國會的報告顯示,二零零五年阿巴斯當選主席、及巴人政府由法塔赫派主導時,美國給予巴勒斯坦的援助中只有二百卅萬元可以用作軍事項目;但在哈馬斯大選勝利後,國務卿賴斯卻提出阿巴斯的衛隊要加強武裝力量。在今年初向國會申請巴援經費中,更大幅增加軍備專款至四千三百萬元。而二零零五年以前,美國給巴人的撥款全部禁止用於武裝項目。美國鼓勵阿巴斯把經援變軍援,擺明是想借法塔赫消滅哈馬斯,為兩派的權力鬥爭火上添油。美國派駐當地的最高軍方特使狄頓將軍向國會爭取擴大軍援阿巴斯時就直接了當地說過,此舉可以保障美國和以色列的國家利益。卻沒有提及一旦觸發內戰對巴人造成什麼傷害。
經常計算失誤的布殊政府看來並沒有汲取越戰策略失誤的教訓,似乎這一次又要失算了。截至六月中,美國支持的阿巴斯武裝並未佔優勢,反而是哈馬斯派系節節勝利。
目前的巴斯斯坦政府瀕臨瓦解,美國和以色列得到了好處嗎?擁有壓倒性軍力的以色列當然可以揮軍重新佔領加沙,但一個比阿拉法時期更混亂的巴勒斯坦,除了加添巴人平民的痛苦外,難度不會令以色列的處境更加危險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