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失去甚麼

失去甚麼

  香港無線電視台有一個叫《一百萬人的故事》的節目,內容是介紹香港貧窮人口的生活狀況。關懷弱勢社群是應該鼓勵的,也可以喚醒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可惜該節目過度重於煽情,太刻意誇張故事人物的悲慘成份,卻沒認真分析問題的成因及尋找解決方法。整個節目讓人感到是製作單位在把窮人的故事娛樂化,欠缺真誠的關懷。因而,每次看完這節目都會有點兒沮喪,只有感傷而沒有出路。

  除了製作方處理故事的手法令人不安外,部份故事人物的感言與旁述員的獨白,總是對政府帶有幾分的埋怨或批評,認為政府沒有做好照顧窮人的工作。如近一集專門介紹窮學生,一名女大學生抱怨政府的資助不包括學費,學生貸款也是由借錢日便開始計算利息。

  想起小時候的香港,筆者家境也不怎麼樣,唸小學時便要幫忙推木頭車送貨;升大學也是向政府借的錢,生活費不夠,便去當私家補習及夜中學的教師,一點也沒有抱怨政府,反而覺得自己已相當幸福。對比節目中那位女學生,言談間那種不甘心,當中出現了那些問題呢?

  是時代不同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家庭普遍都不甚富裕,我的一位同學住在大廈三樓天井中央凌空架起的木屋,每次探訪他都是從三樓的公共樓梯中間爬出天井。雖是窮,但在他的小屋裡也玩得挺開心的。可能因為多數人的生活條件都差不多,也就沒有什麼可比較和抱怨,大家都是自食其力。

  但現代香港富裕了,貧富之間的差距擴大,容易產生不滿情緒。因為在一個相對富足的社會裡,低收入便似乎變得不合理。這是低收入戶的經濟條件惡化了,抑或是世道人心變化了呢?沒有絲毫批評的意思,這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使然,正是廣東俗語所說的「人比人,比死人」。也正由於此,作為媒體的更不應只顧渲染窮人的悲慘,而是應鼓勵傳統自強不息的美德。抱怨政府或是期望政府解決一切問題,並不是答案,只會製造更多的不滿與困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