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期待革命

期待革命

  奧巴馬當選,民主黨繼續擴大在國會的領導地位,一黨獨大的情況再度出現,這種情況在美國的兩黨政治生態下時有發生。布殊的前副幕僚長羅夫在評論大選結果時指出,政黨的盛衰是一個循環,盛極必衰,絕處又會求生。這位政圈老搞手,點出了美國政治一個令人不安的常規,也透露了共和黨已開始重整旗鼓,眼光看準了2010的國會中期選舉。

  回顧老兵麥凱因奮戰的過程,雖然他是作為共和黨的候選人參選,但在整個選舉過程,並沒有甚麼共和黨味。過中原因多樣,首先,是現共和黨現政府民望低沉,高官少露面便算幫忙了,特別是布殊本人。其次,麥凱因從來都不代表共和黨的核心價值,也沒有一個忠誠兼可調動的共和黨班底,難怪麥凱因九十多歲高齡的母親也公開投訴共和黨沒有支援他兒子。還有一點,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共和黨的精英早就洞識時局,有了一位可能是美國史上最失敗的總統──布殊,不論由誰出戰,共和黨都將註定無緣白宮。與其硬碰拆損,不如韜光養晦,徐圖後計。

  這可以解釋為何當麥凱因一直沒法令到共和黨人的積極投入選戰,直至選了保守氣味更濃,更共和黨的佩林當副手,他的競選運動才真正找到了動力。當然,有說成也佩林,敗也佩林,如何計算得失,很難有精準的方法。佩林可能令麥失去一些中間選民,但卻為他帶來沒有投票意慾的基本盤票源。

  不論如何,麥凱因一戰相信早已在共和黨權力核心的布局之外。羅夫相信兩年後共和黨大有機會取代民主黨成為多數黨,現在聽起來有點是痴人說夢,但君記否,同樣情況在1998年也曾發生過。在克林頓治下兩年,民主黨便在很不體面地輸掉了兩院。共和黨因為布殊而成為厭棄的政黨,但布殊下台後,怨恨對象消失在大眾空氣,共和黨便有了自身的機會。按羅夫預估,在2010年十年一度人口普查後,傳統共和黨州份將增加國會議位,相反民主黨大州將損失席數,他相信這會補充共和黨的實力。

  在未來一段時間,世界會聚焦觀察奧巴馬白宮的一舉一動,但真正的革命極可能是來自一個急需洗心革面的共和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