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的勇氣
在幼發拉底河飄浮著一具美軍的屍體,雖然他可能只是三千四百多名死於伊拉克的士兵中的其中一人,只是一個統計數字,但這名來自加州的士兵的陣亡消息,更能動搖布殊總統脆弱的伊戰策略。
國會民主黨人通過了附帶撤軍時間表的軍費法案,但在白宮的堅持和戰場急需的兩造壓力下,民主黨最終都放棄了對撤軍時間表的要求。布殊總統是小勝了國會,在伊拉克卻仍是深陷泥沼。總統昨日重申伊拉克已成為反恐戰的核心,美軍只許勝不許敗。此番話無非是試圖再借反恐來鞏固民眾對戰爭的支持,可是,從河上撈獲的美軍屍首,卻發出一個相反的信息。該名美軍與同伴在月初被伏擊時聯同其餘兩名美軍被俘,戰鬥中另有五名美軍陣亡。事件發生後,美軍出動千員兵力搜救這三名美軍,目前只剩一人仍有生存希望。
軍方人士在俘虜事後即說,美軍被活捉比陣亡更恐怖。除了被俘者會受到身體折騰外,對士氣也有很大的打擊。不要說有士兵被俘,就算只是一架戰車或直升機,美軍也不願落入武裝分子手上,怕他們借來做宣傳,羞辱美國。美軍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三名被俘美軍逐一被殺害,並且是分隔棄屍的時間和地點。千餘美軍沒法營救三名同僚,說明了伊拉克局勢並不在美軍掌握之中,往下也看不到美軍有反敗為勝之術。
越來越多人用越戰來對比伊拉克戰爭,布殊總統在年初提出要增兵數萬人至伊拉克,相信只要有龐大的兵力,便可以鎮壓武裝分子,以及讓伊拉克軍警能更成熟運作,好使美軍能夠「功成身退」。幼發拉底河上的士兵屍體,間接證明增兵計劃成效不大。而如果把今日伊拉克的大環境與越戰比較,發覺相似地方也真的不少。當年詹森總統不斷向越南增兵,也是相信以壓倒性的先進武器和兵力,將可以擊潰越共。實況卻相反,更多的美軍只帶來更多的傷亡,而南越軍卻依然的不可靠,最終美軍也只能不顧南越而去。這也許是今日伊拉的最佳寫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