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勝負
舉凡兩雄相鬥,大眾總愛評評勝負。伊英水兵事件落幕了,但戲仍在演,要論勝負,只可以取巧一點的說:互有勝負。伊朗是贏了名,英國是得到利。名是政治名聲,利是英兵各人所發的患難財。
被伊朗扣留的十五名英國水兵回國後,其中七人在記者會上翻供,稱是受到威脅,才合作拍攝承認闖入伊朗水域的錄影,並投訴在被扣留期間受到惡劣對待。這與他們被釋放時與伊朗總統握手道歉的情景,何止是天壤之別。伊朗指英兵記者會是宣傳戰,並請英國以善意回應伊朗。兩國口水戰正酣之際,被拘留的唯一女兵接受太陽報的專訪,據稱獲得酬金近廿萬美元。而其餘的水兵都表示得到不同的有酬訪問邀約。
水兵被捕事件最關鍵之處是伊朗成功顯示了挑戰西方的意志及能力。 事發之時,正是聯合國就伊朗核子問題表決的前夕。傳統智慧認為伊朗在國際壓力之下,應該扮乖,改善形象才是。但伊朗卻粗暴地扣留十五名英國兵,升高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似乎在配合演出邪惡軸心國的角色。當日有評論認為伊朗太過魯莽,進一步在國際間孤立自己。
但隨著事件逐步發展,主客之勢也確立了。英兵認錯的片斷接連在電視上播出,鏡頭所見他們精神良好,集體用餐及下棋耍樂。英國政府除了口頭譴責外,基本是採取柔軟的外交手段與伊朗談判。至於聯合國和美國,也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行動,直至人質被釋放那一刻,主動權全都在伊朗一方。全身光鮮西服的水兵向伊朗總統握手道別兼道歉,邪惡政權與滿臉感激之情的英兵,構成一幅諷刺十足的畫面。
水兵從被捕至獲釋期間一直表現軟弱,回國後又將遇險經歷圖利,令英政府面目無光。事件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即時演變成無限商機,而伊朗則藉事件壯大了聲威,接連向美英喊話,更堅持發展核技術,取得壓倒性的政治勝利。兩個截然不同調及層次的反應,令人懷疑西方與伊朗周旋,到底還有多少籌碼可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