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央視春晚的總導演馮小剛說,罵春晚已成為一股潮流,所言甚是。近年來批評春晚的聲音不絕,並且藉互聯網高速散播,甚至春晚還在演出,貶評聲音便此起彼落。而且,自劉謙在春晚一舉成名後,拆穿春晚魔術更成為每年的例菜。對於一個專門訂製供全中國,以至全球華人作為年夜娛樂的綜藝節目,何以會吸引大批越來越挑剔和刻薄的抨擊者呢?央視春晚有原罪嗎?
馮小剛在今年春晚的開場片中其實已經回答了上述問題,並且回應得相當實在和有深度。筆者看春晚多年,由看不懂,到喜歡上,再到平常心,這過程與自己對當代中國的認識和感覺是相吻合的。擴大至全中國,央視春晚首播時期所發揮的社會意義恐國際間也沒有哪個電視節目能及,它的那份節日濃情,曾溫暖和撫慰了無數的心靈。時至今日,一些網民大V在高聲抨擊春晚,也許他們自以為是走在潮浪尖端,但實在也只不過是時代變遷的副產品罷了。
春晚的誕生與成長,以至成為億萬民眾最期待的節目,有著其特定的社會背景;今天出現了罵春晚潮,也是當下社會背景的使然。春晚沒有罪,拆穿魔術也不是什麼高尚的情操。能夠罵春晚,是因為社會大環境寬裕了,寬裕到可以從罵春晚中自找娛樂,而不必從春晚中取樂。富二代嫌棄父母窮親戚,問題自然不在於窮親戚,況且,那窮親戚算是體面的。
對電視節目的點評本身無傷大雅,但形成一股為抨擊而抨擊的風氣,恐不是藝文評論那麼單純。這股反春晚的聲勢很可能只局限於互聯網,其反映的尖酸與刻薄,與中華文化崇尚的仁愛精神格格不入。眾口雖然難調,卻更顯得包容的可貴;對待一檔節目如是,對待社會和身邊不相識人更是如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