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學介紹,廿三歲的洛杉磯機場槍擊案的兇手希爾西亞,在學時十分之內向,四年高中期間甚少見到他跟別人交談。而據希爾西亞在費城的舊鄰居回憶,他很害羞,完全沒有一點暴力傾向,甚至沒有見過他發怒;反而因為文靜內向而遭到欺負。
似曾相識的槍械暴力案件,也是似曾相識的槍手性格,從哥倫拜高中、到維珍尼亞大學,桑迪胡克小學大屠殺,以及昨日早上的洛杉磯機場槍案,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採取不同的立場去分析,把它說成為槍之過,或是人之禍都可以。筆者從簡單常理出發思考,如果這些在成長中形成性格缺陷的人手上沒有槍,當他們情緒爆發之時能對社會構成的傷害肯定會大大降低。
軍火商和支持擁槍權份子喜歡說不是槍殺人,是人殺人。表面上確是如此,沒有人扣動板機子彈是不會射出去的。不過,依此說法,從源頭上遏止暴力血案便得先要去管好人,只不過應如何管才是呢?這些造大案的兇手過去都是全無暴力傾向的「弱者」,最沒有可疑的一群。
於是,擁槍派又有一怪道理,當人人都有槍之時,便可以自保了,所以連教師也應佩槍上課。可以如此想像,如果昨日洛杉磯機場內不論乘客、安檢或機場職工,每人都佩有槍支,相信希爾西亞絕不會衝進機場內開火的。這推斷合乎常理,希爾西亞不敢了,但機場內以萬計流動人員都佩槍,倘他們之間發生爭執矛盾,再加上內裡又有幾名情緒失控者,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呢?
美國社會如果繼續接受軍火商洗腦,繼續迷信槍支暴力,流血悲劇肯定會接踵而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