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所代表著的是古人的世界政治觀,放眼所見天下之事,都應歸天子管治。於晚清列強相繼進犯之時,中國人以慘痛的代價明白到這天下原來是洋槍洋砲說了算的。二次大戰後,美國卻竟然嫁接了此本來相當中國的世界觀,六十餘年來一直奉行「天下事皆美國事」。在此種天朝心態作祟之下,美國政客真心相信美國有權主導任何他們想干涉的各國事務。
美國國會兩院的541名議員,加上白宮主人,掌握美國權力核心的542人中,只有行將退休的眾議員保羅公開反對「大美國主義」。畢竟,人都是受其成長的文化背景所影響的,天朝思想已成為現代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除非遭遇如晚清般的失敗,否則,美國是不會從中醒悟過來的。因此,不必譴責「大美國主義」,中國也不必空想與美國能發展具實質的良性合作關係;純民間交流還可以,於政府層面則幾乎不可能。
所以,論到中美關係,於中國而言,重中之重是尋回「國家定位」。過去流行說「中國了解美國深,美國了解中國淺」,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又一之錯判。只要美國一招手,願意提供各類中國材料和情資的中國人多的是。維基解密中可見,不論是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或是央視製作人,都願意向美國情報員「分析解說」中國國情。這種現象說明中國人面對美國出現了極嚴重的定位危機。日本侵華時期湧出大批漢奸,可以勉強理解為是「面臨生死關頭的抉擇」,但現在又是為了什麼呢?
美國自身定位是相當清晰的:「美國人就是世界上最優秀和善良的,美國必然是世界的領袖」;那麼,中國現今的定位又是什麼呢?孫中山先生說:「一定要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何謂「屹立」?不是單純的存在,而是昂首挺胸、有尊嚴、有本事地立足於世上。一九四九年後,毛澤東減去了孫中山那種政治浪漫情懷,務實地推出中國要在團結第三世界的努力上發揮領導作用,謀求在美蘇兩超級大國間的另一片天地。
不論是孫中山或毛澤東對中國的定位都是很清晰的,可惜,隨著改革開放,這定位變得越來越模糊了。究其原因,是中國人富雖然起來了,自信心卻竟然是
更不如從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