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最能贏公眾同情,特別是那些受到媒體關注的,往往在各方聲援下很快便能改變命運。如早前中國中央電視台專題報道了貧困山區學校學童吃飯難的問題,地方政府和民間善心人士紛紛動起來,在報道中出現的學校都能得到即時的援助。弱勢社群之所以弱勢,除了自身的經濟和社會因素外,被忽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只要能把問題曝光,政府因為輿情,公眾因為同情,結集力量解決問題的迅速和力量相當驚人。
因曝光而得到特殊照顧,看來似乎有些令人感慨,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全民都能享受幸福的生活。可是,現實中這樣的樂土在地球上是極度難尋的,吸引關注便成為弱勢群體翻身的捷徑。從另一角度看,為弱勢發聲,曝露不公平社會現象,其實是一場持久戰。中國媒體的報道尺度近年大幅放鬆,對社會和政府施政問題的揭露和監督力度也擴大了不少,再加上互聯網論壇及大小博客的力量,弱勢群體有了新的冤情大使。
可惜,俗語所謂「樹大有枯枝」,利用媒體或網絡討「說法」的,卻不一定都是單純的弱勢。一些懂得借助輿論壓力的人,表面看起來是弱勢,但內在一點都不弱,如溫州動車事故中最出位的死難者家屬楊峰。
楊峰的懷孕的「太太」在事故中喪生,一屍兩命的慘況特別惹人同情。在事故發生後,楊峰披麻帶孝、言詞激憤地怒罵鐵路部,立即成為傳媒追訪的對象,也成為死難者家屬的代表人物,溫家寶總理會見家屬,楊也是其中的焦點。除了電視和報章的專訪和專題報道,楊在事故後也開通了微博,粉絲人數急升,每則微博的跟帖評論少則數百,多則千計。楊在微博中,反覆鼓吹要繼續憎恨鐵路部,不能饒恕。
不過,他的微博在八月八日後便沒有再更新了,相信原因是與《廣州日報》一篇關於楊峰本人的報道有關。因網上有消息指楊峰與女死者根本不是正式夫妻關係,事故後楊要求當局賠償的不是現金(因為他沒法成為現金賠償受益人).而是要求取得溫州紹興的火車票代理權,並且要求鐵路部放棄代理佣金分成,所有收益全歸他所設立的公司。《廣州日報》記者向楊峰求證,楊承證沒有與女死者領結婚證,但聲稱是實質夫妻;至於要求火車票代理權,楊說是希望將收益設立基金,永久幫助所有7.23死難者家屬。
楊的說法受到網民強力質疑,楊也由一名喪妻兒的癡情漢,被罵作一個從慘劇中抽油水的無恥之徒。有人懷疑楊峰因與死者沒有正式法定關係,所以才出位謀私利。這些指責是否屬實難以判斷,但表面上公眾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楊的故事至少可以提醒人們,一些表面無助的受害人,可能並不如眼見的脆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