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一點
谷歌退出中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已達致全球熱議的地步。西方主流媒體及中港的自由派份子幾乎一面倒的讚揚谷歌,而中國政府及大量中國網民,卻同聲譴責。中國人口雖然眾多,但在國際輿論市場上聲音還是相對微弱。面對控制國際互聯絡的一哥,主打簡單易懂的「言論自由」道德口號,中國則堅持對國內互聯網進行監管,不得不承認在口舌的攻防上中國處於劣勢。不過,本能的好奇不斷催逼筆者思考更多沒有答案的疑問。
谷歌事件表面的焦點是「應否由國家監控互聯網」,這其實更像是前線小兵的廝殺,打得慘烈,卻原來不過是將軍腦子裡全盤戰略的一小步。小兵們血流披面之時,將軍心想只到下個決戰的部署。
六歲時從前蘇聯移民來美國的谷歌創辦人Sergey Brin說,因為小時生活在沒有自由的國家,所以對自由特別重視,這塑造了是他個人和公司的價值觀。這說法令我想起多年前聽一位1989年學運的領袖在美演說,他介紹自己在幼稚園便感到專制的逼害,立志長大要推翻中國共產黨,於是成為學運領袖。由此看來,政治敏感度自幼便極高的一類人士,對自己價值觀的堅持應是超乎常人的。谷歌的創辦人又怎可能有所謂突然良心發現呢?因為中國政府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對互聯網的監控,什麼觸發這突變呢?而且也不應是突變,因為不就是從六歲便培養出來的信念嗎?
一家在不到十二年間便發展成為佔據歐美七成互聯網搜尋市場的頭龍企業,並全方位涉足幾乎所有科技產品,成為現今最具財力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他的創辦人會因為一時意念而做出一個開罪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及驚動全世界的決定嗎?「信念的衝動或堅持」是一個很不合常理的解釋,理解其中的策略部署應更為有趣。
2 comments:
The acts of a commercial enterprise is just a beautiful cover. There is something deeper, and a more complex plot behind it.
It is displayed as a fight between a state and a giant commercial outfit.
The entity holding the strings is a monster beyond your imagination.
非常非常同意留言者的意見--高見也!
身在香港,有時對傳媒人近乎無知的抄作感到可悲。有某地產老闆出資的免費報,用通版撐谷歌,意見一面例。某從前是香港左派陣營,六四事件後逆反,以後逢中必反的L時事評論員對事件的評價是:"中國的道德形象全軍盡墨"。
證明他們連基本資料也沒肯面對,找定立場便用一種調子來做"時事評論"--谷歌根本無走,實業仍留在中國,網址改了CN為COM,一切不變就叫做"堅持原則"?!
另,在多份報章有專欄,又在有線財經台任評講人的S君以熟悉美國資料為賣點。這位s君不會不知谷歌的底細,可是他卻以"沒有共產黨便沒有新香港"為題,曲筆挺谷歌。把它的遷址香港,等同49年後大量資金遷港的"盛況",香港於49年後多了一大批上海資金。S君當然知道GOOGLE不是一群good guy那麼簡單,而撤出,也不是"為中國人爭取訊息自由",可是,就是有一大群港傳媒人把事情簡化。
可悲啊。
在中美新的博奕關係下--谷歌一事的背景是貿易戰,匯率戰,及保護主義再抬頭--,在不一樣的大背景下,港傳媒卻仍只用美國的角度來解讀跟中國有關的各事,思考的入路一開始便錯了。人家在聲東擊西,裏應外合......而谷歌更有他本身利益所在的考量,太複雜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