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深處
元旦假後,仍未開始收拾上班心情,走進編輯部沒有幾個同事在上班,大概是休假期間吧。仍在半休假狀態中的不止是我們,網上新聞也不多,都是一些老舊題材翻新包裝。電話響起,朋友帶來一個令我錯愕的消息,本地友報的總編輯陳君離職了。陳君是我一位尊敬的新聞工作者,談吐儒雅,敬業樂業;不論在什麼場合見到他,都是一派謙謙君子的風範。聞悉他離開灣區新聞界,頓感惋惜不已;及至日前拜讀了他的告別感言,更感到揪心之痛。不純是為了陳君,而是為整個新聞傳播業。
陳君是有卅餘年經歷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在所服務的機構屢任高層管理職務。雖位處高層,但難得陳君對新聞工作熱情熾熱如昔,不會因為管理職務而變得與前線脫節。記得一次我倆同室等候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前來接見,陳君提到他如何組織更多的作者加入評論版,又談到當年的保釣運動。當天的會晤安排對我們做夜貓子的編輯其實是挺為難的,早上八時便要恭候「大駕」,主人家還要遲到近四十分鐘。到希拉莉現身與我們幾位傳媒代表合照時,陳君拿出他主編的報紙贈予希拉莉,當時我便佩服他的細心與忠心,什麼時候都想到為自己服務的機構。
陳君雖比我年長,但仍屬壯年,於事業來說應處於黃金階段,何故忽然「榮退」呢?從告別感言中才得知,這也非個人主觀的安排,他只是在盡最後一分力量配合公司的新政策而已。感言文章寫得字字珠璣,情文並茂,再三細讀,感慨萬千。
美國新聞媒體近年持續收縮,在金融海嘯未發生之前,傳統大報如《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或《三藩市紀事報》等都紛紛為了保障利潤額而大幅裁員。及至海嘯來襲,對平面媒體的衝擊更大。現時常聽到以「夕陽工業」來形容報紙,但何謂「夕陽」?互聯網的出現和電子傳送工具的發達,的確會直接影響報章的銷情,但報紙賣的不是紙,而是新聞,新聞難道也會有夕陽嗎?
把視線只集中在利潤數字的經營者,想方設法削減報章的經營成本,在商言商並無不妥之處。但倘到了連新聞素質也可以犧牲之時,那報紙豈不是名符其實的成為一張「紙」。互聯網上所謂「新聞資訊」以億萬條計,也許有人會認為不必再依賴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任何人只要有一台攝錄機、相機和電腦,都可以發報新聞消息。但事實剛相反,資訊浩瀚如海,更是需要專業與負責任的新聞工作人員。
時下確是任何人都可以發放消息,不必負責任,更不必附真姓名。消息一旦上網,以千百計的媒體便開始爭相輾轉相傳,不論真偽。傳統的新聞工作被要求公正持平,擔負社會和道德責任。媒體不應是黨派的工具,更絕不會在商業利益前退讓;博客與聊天室便不一樣了。可惜,偏偏是沒有可能的也有可能,隱隱然藏夕陽深處的,原來是那逐漸褪色的媒體專業價值觀。
2 comments:
梁總您好,有幸拜讀您的文章,獲益良多,特此致謝!
為著激起火花及牽起互動思維,小弟嘗試以‘逢中必反’形式無的放矢。言論間可能有所偏頗,敬請見諒及指教。
有關您提出的夕陽深處,文章中也不過是舊瓶新酒。報業興衰的巨輪,誰能一臂擋之?無可否認,現時傳媒中的守則祖訓,早已被人拋諸腦後。君不見各式各樣嘩眾取寵失實報導,也不用您所說的甚麼‘爭相輾轉相傳,不論真偽‘,反正老子就是看圖作文,越寫得猥瑣就越是風行..................
另一方面,又敢問貴報有多少員工?而梁總本人認為多少人力方能做到公正持平?再者,淘汰報業者正是報業人,您能怨誰?
另一方面,電子科技早晚取替紙張印刷,亦是不爭的事實。您知道嗎,現時電子墨水已經從黑白顯示步入彩色階段,從硬崩崩的平版步入可摺疊的一片。試想到了普及時候,人們還會手拿極不環保的報紙嗎?孫中山先生有一名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亦之則亡’,小弟深信。
針
針君:
感謝你旳留言回應。你所提及的數點正是時下流行的觀點。
君所提及的各式現代資訊傳送工具,也早已不是什麼新發明,約三年前在一個傳媒研討會上,便討論如何應行電子紙。可能你沒有看懂我文章的主旨,用什麼導體傳送資訊不是問題,用紙或電子紙都不是問題,重點是內容。現今許多人有一個錯誤的想法,把工具替代內容,只追求新式的傳送工具,而不明白資訊內容的質比量或傳送速度重要得多,甚至不可同比。
印刷廠可以關,報紙可以不發行,但如沒有專業及有操守的新聞記者或編輯,資訊越多便越沒有價值。而矛盾卻是當營商者以為報業無利可圖,專業新聞人員也可下崗,把一大批優秀的記者及編輯也趕上失業大軍路上。
這是媒體發展與生存,以及社會在科技進步中如何迷失的問題,恐針君你那三言片語所沒有觸及到的層次。
最後,誠如你所言,個人之力有限,小弟何德何能敢言振衰起蔽,只是同感同悲而已,故題為夕陽深處。希望你能看得懂,科技進步不代表人類更文明。
直言,見諒!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