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與明星
面對經濟大蕭條的危機,總統奧巴馬提出由聯邦政府出資,大規模發生替代能源創新科技,既可創造以萬計新職位,又可以減少美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可惜,總統這如意算盤對於年青一代美國人不一定有吸引力。據一項在去年底完成的調查報告,八成五的美國青少年無興趣從事工程類的工作,原因是怕悶、無信心和怕被恥笑為科學土佬。更有趣的是,僅一成家長鼓勵女兒做工程師,願望乖乖女當明星的卻有21%。原來不少母親的美國個夢就當星媽。
眾所周知,過去美國創造財富主要靠金融和創新科技,並早已把一般消費產品的製造業讓給廉價勞工過剩的發展中國家。如今,金融業全線崩潰,剩下來能創匯的出口產品主力是科技產品,這包括電子商品、軟件、民航機、汽車和現代軍備等等。雖然美國的農產品出口生意做得不錯,但沒法在一時間大幅增長,要帶動經濟迅速復蘇,還是要依賴科技產業。
可是,當八成五的美國青少年無心科技工作,科技業未來在人才供應方面肯定出現問題。這危機其實已經發生,國會每年都會為外國技術移民配額而爭吵,力爭擴大配額的就是科技界,理由是在美國沒法找到足夠的科技人才。所以,如果白宮帶頭推動科技產業,這人才缺口也會隨之擴大;很可能造成美國的科技產業都變成「外國人」的天下。
該調查也發現,青少年對工程類工作不感興趣,與父母是有一定關係的,只有兩成的家長鼓勵子女成為工程師。作為創新科技龍頭大國的美國,卻日漸失去對科技的興趣,由來已久。一個真正的大國,必須要有支撐大國地位的文化力量,美國是科技大國,卻沒有愛好科技的文化,這狀況能維持多久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