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凱因死穴
按兩名美國經濟學家計算,至2017年,伊拉克戰爭的累計總體經濟成本將高達五萬億元。單是本年度的開支,每月軍費便需要120億元,即約每日四億元。光是照料和賠償傷兵便要四千至七千億元。超過七成民眾厭惡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在經濟進入衰退期之時,選民肯定吞不下這龐大的軍費開支,而麥凱因卻是始終如一的支持伊戰,在十一月的大選又能怎樣面對選民呢?
麥凱因三代從軍,祖父和父親都是著名將領,自己也在越戰中領過軍功。毫無疑問,國家安全議題是麥的強項,是接白宮夜半三點電話的最佳人選。可是,到競選網頁內查看他對伊拉克戰爭的觀點和策略,只可以用兩字形容──「失望」。不論是伊戰或國家安全,麥凱因的政見與布殊總統幾乎是完全一致。布殊的伊拉克和中東政策已經被證明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失敗的對外政策,亦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共識,麥凱因如不改變他的戰爭立場,或是提出能令選民眼前一亮的說法,他也真的只能繼承布殊總統──離開白宮了。
站在競選角度而言,麥凱因擁抱伊戰可以穩住共和黨的右派,這也是共和黨的核心,他們彷彿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不會理戰爭及國際實況。這類選民其實在初選階段並不是麥凱因的支持者,但如今已沒有其他選擇。如要贏得大選,麥大可不必再討好他們,因為不必他親自去拉票,民主黨對手自然會吸引這些保守派選民出來投共和黨候選人一票。
所以,麥凱因應該選擇在適當時候調整伊戰策略。今屆總統大選的行情是貪新厭舊,麥何不順勢推出伊拉克新策略,在其中加入適當的民主黨元素。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等於是自打嘴巴,只會成為政敵的笑柄。但事實告訴我們,只要強力說服選民,改變立場將會成為新賣點。固執一個必敗的政策,不如拿出勇氣重新做人,並且要越快越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