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anuary 07, 2008

民主淺薄化

民主淺薄化

  剛收到出版社寄來的一本小書《The China Fantasy》,該書副題是「為何資本主義不能帶給中國民主」。作者James Mann是一位曾於八十年代派駐北京的《洛杉磯時報》記者。快速閱讀了前言、後記及其中一些章節,發現作者基本上對中國的未來持悲觀態度,提醒美國人休想藉著貿易在政治上解放中國,或是把中國美國化。

  此書的結論反映出作者James的核心思想,認為美式民主制度是天下的典範,中國沒法演變成美式民主,將注定失敗。這種於別國人士可能是大美國主義的思想,在美國卻是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但歷史告訴我們,自從有天地以來,便沒有一種制度可以真正千秋萬世的,曾經很有效運作的制度,到了某時某刻,也必要作出調整。

  就以今年的總統大選為例,再一次暴露了現行制度的問題──淺薄化,特別是在電子傳媒發達的年代,更大大加速了淺薄化。日文稱美國總統為「大統領」,此詞甚妙,可能很多選民都沒有注意此點。我們是在選舉一位統領,一位能統領全國,兼且世界事務的領袖。應徵此統領職務的人,必須具備優秀卓越的實務經驗及領袖才能。可是,美式選舉文化經媒體的催化下,總統選舉變得越來越情緒化,選民追求的是一種感覺,一種「我鍾意呀!」的感覺,而不是理性地考察候選人的履歷表。

  所以,我們看到,能言善辯的候選人永遠佔優。空洞的而漂亮的競選承諾可以取代實幹經驗。大統領產生的過程,越來越似娛樂圈推出新星。有了討好觀眾的基本訓練,利用媒體猛烈宣傳攻勢,營造一種你不能不看的公眾壓力,一顆新星便如此誕生了。所謂跟紅頂白,湊熱鬧的心態使紅者更紅。政治選舉商品代化娛樂化,把一小州的初選催谷成為生死之戰。明天是新州初選,排山倒海的媒體輿論已在教育民眾這將是最後一戰。當只有才不足一成的全國民主黨選民投了票之時,媒體便要告訴我們誰當選,這是合理嗎?不合理,但卻難以阻擋,因為民主選舉容許非理性的羊群心態。

  民主政制的成功必須要參選投票的選民保持高度的理智和獨立思考,但眼前的大統領選舉是一窩蜂的起哄,評論家們和政治操盤手,全力壓縮民眾的思想空間,要我們在還未投票便接受誰當選。如果容許這種選舉文化繼續,而選民素質又沒法提升回理性層面,國家的前途甚是令人擔憂。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Those correspondences of new agencies are workers of media. After certain years of reporting experiences, they promote themselves as some specialists, such as Chinese specialist. Above all, selleing books about world affair is a business.

About democratic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are just the foot soldiers of interest groups, big corporations. They are put into power by the backing of the interst groups, and big businesses. There is always a pay-back time. Presidential election (politics) is a business too.

Anonymous said...

真的膚淺和空洞

至今為止,從一場初選就斷定奧巴馬重創(大敗)希拉莉的人,明顯比從一場演講就推論出誰是膚淺和空洞的人優勝。

現況是希拉莉求變35年的成績單,贏得愛阿華州初選是奧巴馬的成績單。其實兩人政綱差別不大,現階段最重要是突顯誰有變的能力,連這種風向和策略都掌握不到,其視野和能力就有問題喇。

美國自立國以來就被人認為膚淺和空洞,換領導人的速度比任何大國都快。歷史、文化深厚的中國近三十年來經濟增長的速度隨換領導人的速度加快。

「摸著石頭過河」、「黑貓白貓」有不少支持者,膚淺和空洞的定義因人、因地、因米飯班主而變,「變幻原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