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December 29, 2015

本土就是中國



  港台兩地鼓吹獨立的人士好用「本土」一詞來作裝飾,彷彿披上了「本土」外衣,一切便名正言順,並且佔有高尚和不可推翻的道德地位似的,於是一大堆本土XX亦應運而生。

  其實「本土」一詞絕非獨派人士所創,只不過被港台一些政治分子借用及賦予了歪曲的政治含意。本土二字詞義明確,土是土地,本即此處,合起來就是此片土地;而詞義的重點是土。所以港台的獨立分子以為自我宣稱是本土派,便等同與中國劃清界線只不過是自欺欺不了人。

  既然站了出來要搞革命,便請先用心理整出一套獨立的論述,胡亂堆砌又怎能有說服力。昔日洪秀全起兵是先搞來一套天國論,孫中山先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那香港和台灣的獨派又提出什麼呢?雖然眾所周知搞獨立自然先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可是自稱是本土就等同自己不是中國人嗎?當然不能。

  因為不論台灣或香港,這兩片都是中國土地。也許有人會跳出來說:NO,台灣和香港都經過殖民統者,是屬於日本和英國的。可是「殖民地」一詞正說明土地是強佔而得的,本來該土地便不屬於殖民地佔略者。所以,「本土」也是一個含歷史意義的定位詞,本土離不開歷史。今天港台所謂的本土派,生硬地限制本土歷史只能上溯至殖民地時期,是無知和荒謬的。

  要說香港的本土文化,便不能不提李鄭屋村的漢墓、宋皇台和清政府的九龍城寨,不能只講獅子山。香港本土文化是華夏漢文的一部份,殖民地龍獅旗也不過是千年香港史的一段插曲而已。香港歷史是發展式的,上訴春秋戰國甚至更前,並且將有生命地延續下去。搞獨立的所謂本土派又憑什麼力量以為可以斬斷歷史,移花接木呢?不論是香港或是台灣,都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這包括千年前的先輩們;活在當下的今世人,自有傳承歷史的責任,無權也沒法將之支解。


  放眼天下,不論是戰火紛飛的中東、抑或是俄羅斯、印度、土耳其、伊朗或英國,幾乎所具一定歷史的國家都在努力推動民族復興,在自家土地上與同族人搞分化獨立,既是可悲又可憐。

Monday, December 28, 2015

可出賣的道歉


  日本首相安倍親自撥電話給韓國總統朴槿惠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美國立即對此表示歡迎和讚賞。有不少評論認為日本罕有地在慰安婦事情上讓步,是美國從中發揮了作用之故。一般來說道歉總比沒有道歉好,但如果背後只不過是赤裸裸的政治謀算,恐怕不但慰毫無意義,更為未來亞洲危局埋下殺機。

  表面上日本又賠禮又賠錢,但明顯是在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大棋局,安倍想從中收漁人之利,借美國打擊中國來壯大日本而已。美國困於其一統天下的大美國魔咒,已下定決心不惜一切阻礙中國的崛起。日本是中國的宿敵,利用日本可在軍事和經濟發揮壓制中國的作用。只可惜與日有戰爭歷史問題爭議的韓國,在朴槿惠治下與北京甚為親密,不單妨礙了美日韓聯手包圍中國的策略,更削弱了日本對中國的牽制作用。

  雖然二戰後南韓一直置於美國勢力控制範圍之內,在軍事和經濟上對美國頗有依賴;但韓國人的民族性剛烈,在民族自尊和利益的問題,不會輕易受美國擺弄。再加上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朝鮮危機,美國最怕韓國與自己越行越遠,那怕只是絲毫的不妥協,也會令美國重返亞洲的大計受到嚴重破壞。

  相對而言,日本便完全配合白宮的編排。只要回顧歷史便清楚,日本是一個不講道義,好玩弄權術的國家;這回選擇性地向韓國就慰安婦道歉,不過是權宜之計,以謀日後更大的地區戰略利益。亞洲地緣政治局勢並未因日韓協議而有根本性質的改善。


  美國發功促成日本向韓國道歉,是讓朴槿惠沒有再拒絕與日本結盟的理由,事件本身是一樁亞洲國家的悲劇,再度證明了殖民地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但西方大國主宰亞洲的野心仍在,並且確確實實地左右著亞洲國家的獨立自主。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15

網上記者



    深圳光明新區堆土滑坡造成嚴重人命傷亡,香港一知名媒體網站發佈了其記者報道的視頻新聞,其中有鏡頭看到滾滾泥漿水從斜坡傾倒而下,在兩間幢屋房中間的狹窄街道形成激流,兩名正欲逃生者被洪水沖走,鏡頭外傳來慘烈尖叫的聲音。場面確是讓人驚駭的,但這真的就是光明新區事故現場的畫面嗎?

  整段長兩分半鐘的視頻報道,畫面大多來自網民發佈在不同社交媒體的視頻,但前述泥水滾滾那一段,明顯與其他畫面有不符合之處。據稱事發時並非下大雨之際,所以才否定了大雨導致山體滑坡的可能,但報道中的洪水又是什麼一回事呢?筆者查證後發現,原來洪水視頻乃今年七月陝西榆林爆發泥石流的情況,遭網站記者張冠李戴而已。

  在不計算任何陰媒論的情況下,出現如此錯誤其實也不難解釋。今天是資訊爆炸井噴的時代,人們不愁資訊不足,只怕真偽難辨。是次記者出錯,猜想是小記沒有把自己當作是記者,只如一般網民般在網上隨意搜尋,結果找到了這段小記自以為震撼的畫面,便依畫編故事了。


  過去說有圖有真相,只可惜在互聯網時代,網上所見也不能輕易為實。過去記者最有價值之處是能親臨其境,將眼見的真相向公眾報道。有了光速般的互聯網和海量的資料庫,反而令一些不尊重職業操守的所謂記者,真的以為坐在電腦前便能知天下事。說到底,新聞記者的價值並未因互聯網而變低,反而成為應受保護職業才是。

Monday, December 21, 2015

菲律賓


    應屆環姐選美會鬧出了天大尷尬大笑話。在宣佈誰是環姐冠軍的最後環節,台上只剩下兩名佳麗,分別是哥倫比亞小姐和菲律賓小姐。美國著名電視遊戲節目主持人史提夫大聲讀出新一屆環姐是哥倫比亞小姐,隨之全場掌聲與歡呼聲雷動,哥姐領了后冠和綵帶,熱情地向觀眾揮手致意。就在此刻,司儀再度出場,尷尬地說自己宣佈錯了,冠軍應是菲律賓小姐。

  菲律賓小姐就是如此戲劇性地失而復得的登上了環姐寶座。聯想起菲律賓近幾年在國際間也算聲音越來越多,如在海牙國際法庭上案要求就所謂南海爭議作出仲裁;以及利用應對中國軍事威脅為由,先後得到日本和美軍送出淘汰軍艦等等。身上帶著華裔血統的現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更是多次發言挑釁中國,是大衛挑戰巨人,抑或只是充當大國的馬前卒呢?

  回顧一下現代菲律賓的歷史,對當前菲律賓政府的舉措便不難理解。菲律賓這名字是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地侵略者所起的,以紀念西班牙的皇室貴族。在此之前當地各島嶼上有著不同部落各族群社會,後來全歸西班牙統治了。直至十九世紀末西班牙戰敗於美國手上,將菲律賓以兩千萬美元轉讓予美國。其時菲律賓人正醞釀獨立,要成立第一個菲律賓共和國。但美軍接管菲律賓後,即實行軍事鎮壓,由美國戰爭部下屬部門成立新政府管治菲律賓。

  幾十年一眼晃過去了,日軍撗掃整個亞洲,菲律賓淪入日軍之手,鎮守菲律賓的美國名將密克阿瑟將軍被逼撤離時留下壯語:「我會回來的」。將軍諾言果然實踐了,美軍重奪菲律賓,並於戰後批准其獨立。


  今天奧巴馬要利用菲律賓作為其圍堵中國的其中一隻棋子,菲律賓便乖乖的遵命。這也許不能怪阿基諾,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更何況菲律賓所經歷的過去呢!

Friday, December 18, 2015

一誤了得


  美國B52戰略轟炸機關入中國南海島礁領空,中國即時警告驅離,並加上外交抗議。而美方則表示轟炸機當日並沒有意圖飛進該處上空,亦並非在執行所謂的南海自由航行任務。雖然用詞婉轉,但歸納出來的意思是「誤入」而已。

  不久前美國曾誤炸無國際醫生的醫院,多年前也誤炸過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在伊戰時也誤炸過半島電視台大樓。這回誤闖了中國南海,與前些時的「誤」是同一樣的「誤」嗎?

  美國以其超級大國的強勢地位,一個「誤」字就如免死金牌般好用。「唔小心啫!唔好意思啦!」對於這些後果極其嚴重的「誤」,美國向來只承認是「誤」,然後就一點責任都沒有似的,彷彿道理還在他一方。

  當年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誤」炸,中國政府雖然極其憤怒,但也真的沒法因此而與美國翻臉。不過,如果美國政府認為可以繼續用「誤」招來挑釁中國,可要好好想清楚後果了。中國面對外國挑戰的態度近年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再迴避或刻意低調,而是選擇直接面對。

  這並不是中國變得驕傲了,而是自身發展階段的使然。中國要持續發展,便必須佔居應有的世界地位。一個十三多億人口的大國,沒可能按照他國的意願的而生存。今天中國面對四方八面而來的挑戰,有的甚為兇險,早已

沒有軟下來的空間了。

Thursday, December 17, 2015

文化力量



    網上看到一則有趣新聞,報道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主持高官重要會議,其間內務部長與一名州長發生嚴重口角,並且互相以粗口問候對方母親,總統勸阻無效,唯有腰斬會議。新聞有趣的地方不是烏政府高層一團糟,而是這兩名爆粗的高員和總統都是以俄語發言;而自革命以後,烏新政府是明令禁止學校說俄語的。

  烏俄本來在歷史和文化上就有悠久的淵源,革命前俄語在烏克蘭本來就是官方語言之一,但革命後新政府一面倒親西方,刻意打壓俄語,並與俄裔烏克蘭人聚居的城市爆發內戰。本來一個完整的國家,變得四分五裂及充滿仇恨。而諷刺的是,烏新政權雖然粗暴排斥俄裔和俄文化,但官員自身開會時卻說起俄語來。也許連他們也不自覺吧。

  這讓我想起台獨和港獨們,他們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卻說著和寫著中文,生活文化裡縱使如何洋化或東洋化,也沒法完全洗去身上中國文化的印記。反倒是美國這片土地特別,本來的土著被登陸的歐洲白人實施種族滅絕,所餘無幾。鵲巢鳩占後的歐洲移民,又因財與祖國割席另起爐灶。新國家雖然源於英國等歐洲系文化,說著英語,但自家特色文化日漸成形。英國人棄用的英製度量行,美國不理會全世界如何轉變,依然固我的使用著,所謂英製實已成美製。


  不過,早有美國社會學家指出,因為移民文化的衝擊,美國越來越保存其團結性,當白人變成少數後,何謂美國人?將是廿一世紀的大問題。文化的黏連度遠比政治意識要強得多,無論政治如何發展,最終讓人們取得身份認同的還是自身傳承的文化。西藏和新疆之所以那麼難處理,主因還是文化差異。所以獨台獨要成氣候,便先要看他們能培養出真正獨立的文化成份來。有港獨人士以耻笑簡體字,誇耀自己使用繁體正字,以此來與大陸劃清界線,這是多麼無知,令人噴飯的笑話。

Tuesday, December 15, 2015

被嚇倒了


  洛杉磯和紐約校區昨日分別接到炸彈襲擊恐嚇電郵,洛市官員在研究後決定所有公校停課一天,並請警察巡查各校搜尋可疑物品。而紐約校區則認定恐嚇電郵是惡作劇,於是一切如常。對於洛市校區的大動作反應,輿論並沒有太大的苛責,畢竟都是出於為學生安全著想;少數評論則譏笑洛市官員不專業,未能識破惡作劇。

  從事件中比較東西岸校區官員的智商是沒意義的,最關鍵或有指標性意義的一點,是洛市的反應暴露了人心的某種虛怯。嚴重如九一一,小布殊領導下美國政府展現出一貫的大美國精神,遇強越強,不向惡勢力低頭。在恐襲後白宮向民眾發出的呼籲是繼續消費,如常上班及玩樂,並認為這才是對恐怖分子最大的嘲笑。

  九一一後,美國國民一面倒,甚至是無條件地支持政府推出的任何反恐政策,因為國人都深信唯有團結支持政府,才能徹底打擊恐怖分子。美國人不在乎阿富汗和伊拉克被炸成廢墟,只要這能換回正常的美國生活。事實也彷彿如此,十餘年來美國本土並未再受恐襲,共和黨政客都在領功,害慘百姓的反而是華爾街於零八年一手製造的金融海嘯。

  然而,當南加緊接巴黎大屠後發生由伊斯蘭國支持者發動的血腥襲擊,國人的安全感頓時受到挑戰,特朗普隨即搶佔機會呼籲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慣性思維的政客和傳媒名嘴都在轟他大嘴巴,希拉莉更是放聲大笑。可是,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不低反升,已經超過四成二。在昨晚的電視辯論中,布殊直指特朗普沒有資格當總統,特朗普回擊說:「我有42,你只有3」,指的是民意支持度。


  這些數字並不代表特朗普有多可愛,而反確切反映了美國人有多麼怕。我不怪責洛市校區和下令全市停課的官員,只是覺得無奈與傷感。

Thursday, December 10, 2015

特朗普背後


    自特朗普禁穆斯林入境的言論之後,兩黨幾乎火力全開對準特朗普,因為這位億萬富翁已成為他們的共同敵人。只可惜,多個最新的民調出來,特朗普仍然領先共和黨總統初選,支持度基本保持,在個別州份如紐約還有所上升。出現這種超乎政治正確常理現象,值得深思深究。

  解釋特朗普歷久不衰的原因不外乎兩種:1是因為特朗普說出了共和黨選民的聲音、2是其他共和黨參選人太差勁。這兩種因素都成立,而且情勢對特朗普越來越有利,因為雖然備受爭議,但在選舉期間,有新聞總比沒有新聞強得多。

  真正愛護美國的人士是時候要思考,如果真的由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這國家,以至整個世界將會變成怎麼樣呢?反過來人們更應認真的想想,到底當白宮主人要有最低資格限制嗎?


  應聘任何工作都會有應徵者資歷要求的,職位越高則要求也越高。但偏偏美國政府最高級行政長官、三軍統帥,兼世界最具權威的領袖,就沒有任何資歷或智力的要求。只要能走完選舉遊戲程序,最後勝出的便可以登上寶座。所以,在政治歷練膚淺的小布殊和奧巴馬接連出任總統十六年後,整個美國就如飄在汪洋中失去動力的航空母艦,攻擊力仍在,但方向已無從掌握。以目前兩黨總統參選人水平,未來四年,甚至八年也難以有根本性的改變。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因此更需要有能力的領導人,可惜目前的選舉制度,只保證了民眾相當程度的參選權,對當選人的品質卻一點都不保證。制度不改,國運便難以長久興隆。

Tuesday, December 08, 2015

哭泣的收銀員


  昨日看到網上流行的一段視頻,是一名年約卅餘的女子在講述自己在科羅拉多州一間沃爾瑪排隊付款時的經歷,她提到一名哭泣的男收銀員。

  視頻說明中自稱為Paire Yore的女子說,她在Pueblo市一間沃爾瑪排隊,時值假日,收銀處排了長長的人龍。在Yore前面的一名女顧客在不停喝罵看來只有十八歲年青男收銀員,因為他動作緩慢外,不是弄錯價錢,就是找不到條碼;好不容易點算好貨品,在刷卡收費時又出狀況,付費不成功。女顧客開始用最尖酸的說話辱罵這小伙子。Yore看不過眼,請女顧客暫且站過一旁,先讓別的客人付費,並說誰不會有倒霉的一天,別再難為這收銀員了。

  想不到如此一說,小伙子當場在收銀機前哭了出來,並且走到Yore的面前擁抱著她,哭聲變得更大。一時不知所措的Yore唯有安慰小伙子,說任何人都會遇到難處,沒事的。哭過不停的小伙子回應說:「你不明白,我的媽媽今天早上自殺死了,但我還要回來上班。因為我有帳單要付,還要交租,我已經失去媽媽了。」Yore說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讓她在此事此刻遇到這位青年,好給他一點安慰。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不過,網民的回應卻不全是同情。有網民批評自拍視頻中Yore的眉劃得太難看;也有人說她的聲線偏粗,肯定是一名變性人。又有評論說網上總有人愛編感人故事來譁眾取寵;也有人替沃爾瑪說話,稱沃爾瑪員工可以請病假,沒有人會逼著他上班的。


  於是,視頻是一個世界,視頻下的評論又是一個世界,但同樣是無情冷酷的世界。視頻中這位Yore女士講的故事是否屬實,無從核實;但縱使她真的只是在虛構故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故事,點出了冷暖人間的辛酸,就當作看了一段小品亦無妨。反而是當今天下被捧為權威至上的「網民」,言論更讓人心寒。他們坐在冷冰的屏幕前指點天下,什麼都可以懷疑,什麼都可以刻薄一番。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躲在這陰暗角落放冷箭的平台,同時又培養出無真實性情的可悲一代。

Monday, December 07, 2015

講心唔講腦


    共和黨總統初選大熱門朗特普再出驚世之語,他呼籲禁止所有回教信徒入美國境。此言一出即時招引了兩黨和回教社區的同聲譴責,但朗特普也是有備而來的,他表示明知主張並不政治正確,他只是說出應對目前狀況的大實話而已。

  朗特普雖然向來大嘴巴,選總統也不是第一次了,過去一直予人不正經選舉的感覺,可是這回卻不單純玩票,很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法想到竟然能領先其他候選人這麼久。朗特普近來認真多了,因為戲假成真,已經大半隻腳踏入白宮;所以,他必然在乎一言一行對選情的影響。

  批評者指朗特普禁回教徒入境的呼籲是譁眾取寵,縱然能得到短期的選舉效應,也必不持久。但現實真的會如此嗎?朗特普公然侮辱移民的言論令他從眾多候選人突圍而出,連家有墨裔妻子的布殊三世也沒法匹敵。無他,因為好些選民喜歡朗特普的反移民言論。異曲同工,主張禁止穆斯林入境,相信也能討好一大片選民。


  由此看來,譴責朗特普言論的人是找錯投訴對象了,因為錯不在他,而是選舉制度。目前美國的普選制度對選民是沒有任何理性要求,只要合符投選舉法例對選民資格的規定,便可以隨心所欲地投票。真的是隨「心」而不是隨「腦」,只講感覺而談理性。哪一位候選人能擊中最大人群的心理,便能取得最多的選票。恐襲是美國民眾心中的巨刺,朗特普以投其所好的手法謀取多幾張選票,批評者大可以問罪,但誰也沒法確說這招沒有效,說不好還能送他入白宮呢。唯一能說的是:「天祐美國」。

Friday, December 04, 2015

什麼是恐襲



    自從南加州發生十四死的大屠殺後,各方都一直在追問到底是否恐怖襲擊。聯邦政府謹慎應對媒體,並沒有急於下結論的意思。由於男槍手是向同事們開火,警方並沒有撇除職場暴力的可能;但當揭露雌雄槍手為中東裔和信奉回教,並且在臉書找女槍手向伊斯蘭國表忠心的貼文後,聯邦調查局便正式宣佈調查沿恐襲方向展開。

  輿論當中有些觀點很值得思考。有人問聯邦官員認為槍案屬恐襲,是因為犯案者為中東裔的穆斯林嗎?為什麼早前在墮胎診中槍殺三人的白人槍手,就沒有被稱為恐怖分子呢?有證據顯示該名槍手也是基於宗教信仰而對墮胎極度反感。到底恐怖分子的定義是什麼?只有回教穆斯林的暴力才是恐襲?抑或應當以犯案的動機和性質論定的呢?

  一個對恐怖襲擊的普通定義是:以暴力手段針對非戰鬥人員來達致某種政治目的。如此說,行兇者信奉什麼宗教,以及種族背景並不是定義的因素。所以,南加槍案的定義應看行兇者有沒有政治訴求,目前聯邦調查局是憑臉書上女槍手的貼文來判定她是認同伊斯蘭國,因而相信槍案是與槍手的政治信仰有關。如最後確認是事實,則屬恐襲無疑。但同樣,墮胎診所的血案更是鐵證如山的恐襲,但為何美國主流媒體卻沒有如此定性呢?當中種族偏見不言自明。


  再到中國境內疆獨和藏獨發起針對平民百姓的暴力事件,為何美國政府和西方媒體一直拒絕稱之為恐襲的呢?反而每每在事件發生後便要求中國政府檢討民族政策?答案也很清楚,因為美國政府或西方好些媒體認同暴力者的政治主張而已。暴力就是暴力,要譴責的便應譴責,如果事必政治先行,又與恐怖分子何異?

Thursday, December 03, 2015

槍權與人權


   都說美國是一個講究人權的國家,但血腥的事實告訴我們,在這個國家,槍權比人權更重要。就在南加發生十四死廿一傷的嚴重槍案翌日,國會參議院卻接連否決了兩項關於管控槍枝的法案。

  奧巴馬總統說發生死傷眾多的槍案已是美國社會的新常態,在上一次重大槍案發生後,奧巴馬還用責備的語氣指責政客拒絕禁槍,然而在南加槍案後,奧總的發言變得平和多了,沒有多大的情緒,也許他亦已接受現實了吧。

  到底是什麼樣的嚴格控槍法,會令到國會議員們沒法接受呢?昨日被否決的兩項槍枝管控法分別是:1在互聯網或槍展上購槍同樣要接受背景調查、2在聯邦恐怖分子可疑監察名單上的人士不准購買槍械。上述兩項控槍法過於嚴苛嗎?干犯了國民的擁槍憲法權利嗎?連禁止可疑恐怖分子購槍都不能,真的是愛槍勝於愛命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反對進一步控槍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個人自由,不讓政府干涉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只是社會是共同生活的地方,除了個人權利外,公眾利益也必須受到同等的尊重和保護。任由槍枝氾濫並不是為了自由,最終受惠的只是槍商。


  看來血案還會不斷出現,而政客們依然會用各種官腔回應控槍的要求。據最新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民眾支持更嚴厲的控槍法,而國會偏要否決相關法案;怪不得國會的民眾支持度僅得百分之十三。不過,美國是一個不會發生顏色革命的地方,就算國民多不信任國會,政客們還是會過得好好的,選舉還是會年年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