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rch 31, 2015

官字兩個口


  處於後佔中時期,香港的社會矛盾陸續浮現。除了昨天本欄談到的「假本土、真港獨」外,對法庭一而再,再而三的輕判,或甚撤銷被起訴的佔中分子,亦激起了公眾輿論的質疑。當立法會議員葛佩帆在會議上表達對這些訟訴爭議的關注時,卻引來泛民政客、律師,以及律政司的連番批判,聲稱質疑或批評法庭關於佔中的判決等同藐視法庭,破壞司法獨立。

  好一頂大帽子,對法庭裁決提出異議,怎麼在香港變成了這麼大逆不道,甚至威嚇要遭起訴入罪呢?果真是官字兩個口?可是,在那些所謂捍衛自由民主的一些人看來,全港上至特首,下至警員,幾乎天天被辱罵狗官黑警卻是正當的。法官就批判不得,竟然是言論自由的禁區。

  在法庭就案件作出裁決後,公眾就裁決表達意見,完全屬於個人的言論自由範疇。既不是在法庭內沖著法官叫罵,也沒有違反了任何法庭禁令,不論是官員或律師們,如威嚇對司法系統提出個人看法的民眾,都是猖狂的野蠻行為,沒法接受在今時今日的香港,這一切卻彷彿都充滿正義似的。


  還記得嗎?不久之前,香港的法官和律師們才上街遊行,抗議中央要求法官愛國,也拒絕承認法官是香港政府的管治者。難怪,法官們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籍,他們愛的是自己的國,在處理香港涉及政治的案件時,他們可以自由的依自己的價值觀判案,不必對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香港特區司法系統掌握在一群外國人手上,情況比晚清好不了多少。

Monday, March 30, 2015

本土怪談


    新聞報道香港有一個新參政團體成立,名叫「青年新政」,在其網頁上宣稱:「我們決志捍衛本土利益」。至於何謂本土?青年新政則說:「其實香港嘅本土論述仲係百家爭鳴, 未有統一定調。……我地 develop(編按:即發展或研究之意) 緊屬於青年新政,屬於呢班人嘅本土論述,包括係喺不同範疇上,政制、社會民生、福利或經濟層面上屬於我地嘅(本土)立場。」

  原來這個表示將派出成員參選區議會的新政團雖然主打本土概念,但什麼是本土仍在處於內部研討階段。具體論述雖未成,但從其三條主要政綱或可看出一二,分別是:「捍衞廣東話及繁體字、保護港人生存空間,如房屋、土地及醫療服務等以港人為優先,以及發展經濟自主,目標是做到水、電資源可自給自足。」

  明白了,原來廣東話和繁體字是本土,水電不外求也是本土。這令我想起前日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香港在中學設立粵曲科目,電視台記者訪問了一名中學生談看法,女生說很高興學習粵曲,因為是「本土」文化。怪哉,粵曲怎麼時候變成了被香港本土了。

  縱使如「青年新政」等近年冒起的香港本土政治體團就何謂本土莫衷一是,但其共通點是排斥中國大陸,港獨意識鮮明,流露出一股莫名其妙仇恨和「革命激情」。


  「本土」一詞最簡單直接的意義是本地或地方,對於某地方有獨特和深厚感情者,一般常理分析是在該土地上生活得越久,其本土情懷也越濃厚。但香港目前的本土派政治團體中,幾乎清一色是年青人。難道老香港就不本土了嗎?「本土」該是扎根本地的,但看來這批潮流香港本土,只不過是失根的一代。先是自斷其文化和民族之根,卻偏又要在中國土地(香港)上建立全新的所謂本土精神,這種級別的理性錯位,恐已沒有必要,也沒法挽回。路是自己選擇的,也怨不了任何人。

Thursday, March 26, 2015

大氣與小器


  由中國倡議創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又添了兩名新始創成員國,韓國和澳洲均表態要加入,使在三月三十一日截止日期前,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已經有三十多個。亞投行得到歐亞國家的熱烈支持,不論在那一個層面,都是中國的重大勝利。

  亞投行成立的最重要歷史意義,是打破了美國在國際性金融機構領域上的壟斷局面,亦即是說,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確立,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再加上習近平同期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中國正透過基建項目的輸出,帶動了東南亞、中亞和非洲原來經濟落後的國家,可以搭上中國改革開放的便車,走上富裕的道路。至於經濟不景的歐洲國家,則希望亞投行能為他們帶來經濟生機,加入由中國主導的金融機構,已經不再是什麼紆尊降貴之事,而是機不可失。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雖然仍在起步階段,但單單其構思的宏大,已經令國際經濟專家們咋舌。批評者指中國欲借此重建其歷史上的超級大國地位,有雄霸全球的政治野心。這類帶有酸味的評論本身沒有多少意義,卻反證了中國領導人的思維超前和遠見。


  回頭再看香港的泛民政客和其少年兵團,天天在喊「反赤化」,真的令人唏噓不已。香港的沉淪不是因為有多少自由行或水貨客,更不是有沒有公民提名或普選。香港的沒落是因為整個社會被歪理綁架,自絕於國家發展優勢的門外。天天在街頭上演的所謂抗爭,相形之下,小器之極。再看看立法會上搞行為藝術的小丑議員,他們個人生活都過得挺滋潤的,被犧牲掉的卻是替他們衝在最前線的小兵們,以及無辜被拖累的小市民百姓。

Monday, March 23, 2015

刁民是怎樣煉成的



  香港公開大學學生黃顯力去年參與佔中非法集會,並且因阻止警員清場而被捕提控,控罪還包括刑事藐視法庭。案件到了法庭審理結果如何呢?兩項罪名均撤銷,並可領回五百元訴訟費。

  按一般人的想法,於被告而言,這裁判結果應是大獲全勝。警察拉人,法庭放人,並且不花分文訟費,應很可以了吧。可是被告黃同學並不是這樣想,他要反告律政司,指因為要處理訟訴,導致他沒法如期交功課,因而要重修一門課。黃同學向高院提訟,向政府索取逾八千元賠償,當中包括精神壓力和情緒困擾損失,以及重讀的學費和相關交通費用。

  看官以為香港法官會怎樣處理這名佔中示威者的「索償」案呢?法官沒有完全接納索償理由,但指出因黃生需要兩次親自由天水圍的住所前往高院應訊,故判律政司要向申請人支付2,100元,作為10小時訟費連交通費。


  非法集會,無罪;阻礙警員執行職務,無罪;學業成績不合格,起訴政府賠償。結果,領得兩千一百元。香港的刁民就是這樣煉成的。時評作家屈穎妍日前便指出香港法庭同一天對兩案的裁決:一是向政府網站發動攻擊的男子被判緩刑,當庭釋放;另一案,一名退休男子偷竊朱古力糖果,被判入獄兩個月。法庭本來是彰顯公義的地方,但香港的法院已經變成為反政府和反中分子的保護傘,法官持既定政治立場判案成為新常態。

Thursday, March 19, 2015

變臉政客


    政客變臉如家常便飯,剛獲連任的以色列總理內坦雅胡剛精采地表演了一齣。過去他曾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在連任選戰期間,為了鞏固右派票源,又公開的說他反對了。至當選之後,又向媒體放話說並不反對有朝一日巴勒斯坦可以建國。政客為什麼能一再出爾反爾而的呢?答案是因為效益太大,太具吸引力了。

  靠選票掌握權力的政客,明白在選舉前必須講一些能幫助吸納選票的話。而且,政客很明白選民也只是在選舉前才會最關心政治,當選後做了些什麼不太重要,選舉前的言行才是關鍵。

  以上這些都是所謂民主選舉的一般常識而已,但反過來可以讓人們反思整套以選舉當作為「民主」的政治制度。從現實操作中,越來越證明選舉與民主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我們將「民主」定義為人民主導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方向,普選可以保證一人一票,但卻並不能保證民主。因為候選人隨時可以放棄選前的競選承諾,直至下一輪選舉期近,他們又重覆選民愛聽的說話。如是循環,人民是主,抑或政客是主呢?


  在這種政治制度之下,人民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掌握任何權力。只有人民的期望受到尊重,社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得到照顧,才是民主得到彰顯的時候。如果選票只帶給政客權位而不是人民的利益,再公開透明的選舉,也不是實在的民主。

Tuesday, March 17, 2015

無恥之徒


  去年十月香港佔中期間,有市民不滿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發起佔中影響市民生活和生計,於是在網上號召反佔中人士也去圍堵黃之鋒的住所。當時在金鐘天天忙於佔中的黃之鋒得聞此消息,便到大台上公開回應說:「唔好搞我父母,禍不及父母。」
  
  前日,特首梁振英女兒在臉書上發表對母親的不滿內容,並有救護車和警車到場,其後證實沒有需要服務後便離去。梁振英主動召開記者會,指女兒有病,情緒反覆,請公眾給予女兒康復休息的空間。
  
  而當日拿著咪高峰叫人不要搞他父母的黃之鋒,在臉書上發表了長達一千四百字的貼文,評說梁振英女兒事件。讀罷黃這篇口白式文字,心底一陣寒氣,人品惡劣如此者,粗鄙自大又雙種標準,毫無道德底線,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自己搞政治就要求公眾不要「騷擾」他父母,但自己又公然謾罵特首太太和挖苦人家生病的女兒。對黃同學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無恥之徒!

  為免看官說筆者偏見,下節錄原文及原標題,請君定奪:

【嗰種「成功人生」既概念套落齊昕度,根本就係玩殘佢】

繼梁齊昕落老蘭擺相上Facebok後,今朝就接二連三發咗好多個Facebook Status,講佢呀媽點樣暴力對待佢,以致佢打算離家出走……

梁唐清儀可能真係覺得落老蘭等於隨便同人發生性行為,喺佢地對罵甚至動武既過程裡面,十居其九佢媽都係話:「你係特首個女你架,你點可以!@#$%^%$#@#$%^%$#@(下省一萬字)」。…

雖然咁講好誇張,但我真係唔排除梁齊昕就係全香港最想梁振英落台既人,因為之所以今日搞成咁,家庭永無寧日、母親暴力對待、公民權利被剝奪,一切一切都源自佢呀爸係「特首」,若然佢呀爸唔係特首,即使呀媽要管,斷估都唔會管得咁誇張,只要「特首女兒」唔再係梁齊昕既身份,即使家暴問題未能完全解決,屋企裡面既火藥味都會少番啲。

唔計雨傘運動時既黃之鋒同埋Alexter,全香港1824歲依個AGE GROUP裡面,全香港最多曝光嗰個應該就係佢,無錯梁齊昕單野的確好juicy,今朝Facebook上面佢既消息update率同雨傘運動佔領期間有得揮…

作為15歲時冒起被傳媒瘋狂捕獲既學生,我都有啲明白佢果種年少成名既壓力兼感覺…我同佢最大既分別應該只係我有屋企人比既空間、包容同支持。…換句說話講,只要一日中央要梁振英做特首,梁齊昕都要繼續承受不必要既壓力。


齊昕加油,唔好輸比刻毒涼薄既母親。

Monday, March 16, 2015

香港 我不購物


   日前網上瘋傳一張據說拍自香港機場轉機區的照片,相中多名在排隊的旅客身上掛有彩帶,上寫著「香港 我不購物」句字。有報道指相中人士是一組以法國為目的地的中國旅客,從劃一的彩帶標語看,應是早有準備在香港過境時來表個態。網民對於「不購物」聲明有著一百八十度不同的解讀。

  網民評論:不稀罕他們來港消費,大陸客越少越好;過境區根本就沒法消費,分明是做騷;掛標語刻意挑釁,激化陸港矛盾。另一方網民則認為港人反水客反出火,激怒了遊客,受害的是香港市民。也有認為這團大陸客是被港人逼出來的,責任在不理性的反水客示威者。有人擔心陸港關係從此進一步惡化,事實真的如是嗎?

  有時真的想不通,幾名旅客身掛標語,靜靜的的過境,卻彷彿變成為壓倒陸港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客觀上分析,在公眾地方披上標語,肯定是在集體表態。但如果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在不侵犯和騷擾他人的情況下,僅以身上的一句標語表達感受,香港社會就這麼容不下嗎?況且,陸港關係中更重要的部份並不是內地遊客還到香港購物與否。

  從反國教,以至佔中和後續的流竄式暴力滋事,其中參與者以年青人為主,甚至中學生也成了衝擊隊伍的骨幹。在這些年青人的背後,是一群長期培養他們出來搞事成年人,包括他們的老師和政治「榜樣」們。這些上街滋事的年青人也許若干年後便不會那麼衝動了,但一名心存歪理的老師,卻可以在學校裡當上二三十年的老師,他們還能培訓出一批又一批的街頭戰士。


  陸港矛盾不會因為一句「香港 我不購物」而變差,禍源是在教育界。

Thursday, March 12, 2015

憎人富貴



  因為反水客分子暴力滋擾遊客和商店,引起香港社會極大的反響,連泛民政客也改口風譴責之餘,港獨反水客團體依然堅持己見,甚至拋出更多令人髮指的歪理,如「不會阻止示威者殺人」等等。這種極端反社會行為,在過去被形容為政治冷感的香港出現,恐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那麼,到底為何一些港人忽然會變得如斯政治狂熱呢?

  如果我們揭開層層政治口號,其實港獨和激進派並不是什麼政治狂熱,形諸之外的,全是一股莫名的仇恨情緒。更準確地說,是仇恨中國執政黨,以至整套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民族。非華裔仇恨華人被稱之為種族歧視,但同族同種卻能生出極端的歧視,實在不好解釋。

  香港大學生會將其港獨文宣美稱之為「學術研究」,其實一點都不學術,從近年以至現在仍在街頭上演的激烈抗爭,最常出現的粗口謾罵、肢體衝擊;而所謂示威者個個都好像黑社會成員上身一樣,言行流氓之極。這群人中有大學講師、中小學老師、大學生、中學生、以及專業人士。他們當中絕大部份都應沒有親身經歷過所謂共產黨的逼害,也未曾在內地受過什麼苦,那他們的仇恨源頭又是什麼呢?


  也許可以用一句通俗語可以大致解釋:「憎人富貴、厭人貪」;通過對一群人的侮辱,而從中獲得一種自我提升的快感;欺凌行為的出現,大多源於此。所以,別再把它作為政治議題來探討,它只不過是人類劣根恨的一種大爆發而已。

Tuesday, March 10, 2015

限客令


  不滿遊客太多的不單是港獨分子,原來在美國加州酒鄉那柏縣也正為是否下「限客令」鬧得不可開交。那柏縣人口十三萬人,有原居民埋怨外來人太多,造成交通塞和住房困難;又批評遊客只顧飲酒吃菜,根本不懂拿柏之美,恐如不約束發展,這片人間仙境地將會遭到無情的破壞。

  那柏以眾多葡萄酒莊而成名,但加州葡萄酒在世界上一直沒法與享有尊貴歷史地位的歐洲葡萄酒相比,所以那柏在世界檔次來說,過去也只能算是山寨酒莊貨色。不過,隨著品質的提升,以及世界紅酒市場因中國的強大需求而日益暢旺後,加州酒的地位也不斷起,連帶那柏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有酒豈可無餚,那柏也越來越多高檔餐館進駐。又葡萄園又頂級餐飲業,自然便成為了富貴人家的理想別墅選址了。於是除了假日絡繹不絕的試酒人和食客外,那柏地產在金融海嘯後亦強勁反彈。只可是這種高端消費與豪宅社區的發展趨勢,讓當地的勞工一族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於是昨日縣參事會與規劃委員會罕有地舉行聯席會議,聽取四百餘名那柏人對這世界酒鄉未來發展的建議。有議員和居民提出禁止再建酒廠,也有提出要收取進城路費。發展帶來的煩腦,讓這寧靜的葡萄社區再不寧靜了。


  這讓我想到現時香港的反自由行事件。有那柏居民說受不了,但亦有議員提出數據指那柏一年的遊客總量,其實也不及三藩市巨人隊球場。看來所謂多與少,也不完全完是科學的。

Monday, March 09, 2015

香港義和團


  周末香港發生了歷來最激烈的「反水客」暴力事件,從網上及電視新聞片段所見,如暴徒般的滋事者包圍及攻擊遊客,或被他們懷疑是大陸人的一般途人,有長者被推撞倒地、也有男子被人從起飛腳踢倒、有小女孩與媽媽被包圍叫罵、眾多旅客被人追截踢行李、有金鋪客人被包圍指罵,更有女暴徒向警察擲公共垃圾箱。而在事件中被捕的人士,竟然以大學生和中學生為主。

  有香港專欄作家就此以《香港ISIS》為題發表文章,譴責這些戴著口罩生事的暴民。將這些打著「反水客、爭民主」旗號的滋事者與伊斯蘭國相提並論倒真有不少相似之處。雖然反水客滋事者沒有拿出AK47,但在若干方面有其共通性。比如它們都吸引了不少個人成長中遭遇問題的年青人加入,並且很快就讓他們變得暴戾非常。有電台節目主持人用香港義和團來形容他們,只是義和團是自以為救國,而「反水暴民」則是一群仇中的港獨分子。


  香港特區政府面對這方興未艾的暴力滋事分子,目前最管用的手段是嚴厲執法,以優勢警力維護市民和旅客的安全。只可惜香港的司法系統至今仍未回歸,唯有期望法官們都能嚴守法治,勿用一己之私,把法庭淪為這批滋事者的最大保護傘。

Thursday, March 05, 2015

雙重霧霾


  中國中央電視台前記者柴靜獨立製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剖析了中國霧霾的成因與解決之道。紀錄片頗煽情且加上不少數據,情理俱下地感動了無數觀眾。網上對《穹頂之下》的評價有正有反,也有傳說該片被中國禁播,但國內朋友昨天說仍能在網上看到,沒有障礙。對於片中的數據或者一些事實陳述是否有誤,老實說筆者並沒有深究,因為霧霾是毒,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論是居民或訪客,沒有人不受其害,任何提醒國人努力對付霧霾的紀錄片,都應是功德無量的。

  最認同該片雖然談的是可怕的霧霾,但製片人沒有將之作為世界末日般來陳述,而是努力地探索解決之道,從政府、企業以至個人,均有可以出力治理霧霾的地方,態度和調子都算是積極和樂觀的。


  不過,網上好些評論卻捧著民主八股來解讀這齣紀錄片,三言兩語便依舊公式發揮,指紀錄片再次證明中國政治體制多麼害人,民主憲政如何重要云云。這種凡事上綱上線,以為解決所有社會,甚至環境問題的方法,就是推翻現政府似的理論,又是中國要面對的另一重霧霾。天空上的霧霾已經害人不淺,但如果不去除這些人心裡的霧霾,恐將來就算天變得如何藍,這等人也許亦沒法看得見。

Monday, March 02, 2015

紙牌屋3


  很可能是美國至今最有世界影響力的劇集──《紙牌屋》的第三季上周五公映,正如第一季和第二季一樣,筆者一口氣把它都看完了。《紙牌屋》的發放與別的劇集不一樣,它是網劇,選擇了一次過把整季十三集都上了,讓觀眾過足癮的同時,也帶來失落感。因為傳統的劇集最多也只是一天兩到三集,如中國長達四十五集的電視劇,也能保持數星期的熱度。《紙牌屋》卻讓觀眾可以在一或兩天內便看清光了,來去匆匆之嘆,相信是許多《紙牌屋》粉絲的共同感受。

  之所以說《紙牌屋》很可能是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劇集,是因為除了在英語地區熱播外,在中國也有無數追蹤者,他們甚至看得比美國觀眾更細心,把《紙牌屋》都當作是即食現成的美國政治深度課程。

  我也是《紙牌屋》的忠實粉絲,忠實程度至每一秒都看了。一直以來為了節省時間,大多數劇集都是跳著看的。四十五集的電視劇能看上四分之一已經是算是夠吸引我的了,極少數能看足七成以上。而《紙牌屋》之所以能把我鎖定定,是因為製作人的認真和勇敢,將美國政治與人性最真實的一面都完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並從中反思人性與所謂的美式民主政治。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美國政治的新聞工作者,《紙牌屋》的率直程度讓我佩服,別誤會我把劇情都當真的了,戲劇是藝術創作,必然有典型化成份。但最重要是它能否寫實地反映生活,並促使人們對生活有深刻的反省反思。奧巴馬總統曾說《紙牌屋》誇張,美國政客沒有那麼複雜。戲劇情節自然不一定在現實裡曾經同一樣地發生,但角色所折射出來的人物內心、思考模式,若能引起共鳴,它就可能比現實更真實。


  看了三季共三十九集的《紙牌屋》,還沒有出現善惡有報,正義打倒少數政棍的典型美式英雄橋段;內裡對美國民主政治的陰暗描繪,比北京的霧霾還要令人吃不消。不清楚編劇將如何收結,也沒有公佈還有多少季度的《紙牌屋》要推出,起碼到目前來說,《紙牌屋》是最真實的美國政治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