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物鬥窮人
經歷了超過一年經濟大衰退,美國零售商在今年的傳統感恩節「黑色星期五」有了更精密的部署,這包括提前展開網上特價、在感恩節當日照常營業、特價品的選擇與推出方式等等,都是朝向一個目標,就是要維持消費者的購買熱度,越是長久越好。零售商整年能有多少利潤,感恩節是否旺丁旺財,最為關鍵。在商的言商,各出奇謀爭顧客是理所當然;而面對一波一波的減價貨品,作為消費者的百姓又真能受惠嗎?
據調查顯示,今年美國人將減少7%的節日禮物開支,近四成民眾表示在聖誕前的購物月會消費少於200元,這類精打細算的民眾比去年增加了4個百分點。
美國聯邦勞工部本月公布了上月份的全國失業率上升至10.2%,是自1983年以來的新高。此外,非農業工作職位持續流失,全國共失去十九萬份工作,其中以建築、製造業和零售業最嚴重。加州的情況更為惡劣,失業率高達12.5%。
消費商品一般定價是按市場供求,出現不尋常的減價,或見到花樣百出的推銷手段,於整體經濟而言並不是好消息。零售商為感恩節絞盡腦汁,其中一個原因是消費力薄弱;民眾缺乏購買力,是因為就業市場惡劣。說得實在一些,廣告單上的廉價商品,是高企失業率換回來的。
美國經濟過去長期依賴消費,不鼓勵儲蓄之餘,還千方百計的方便民眾先花未來錢,借信用卡或花掉房屋淨值,早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份。這種透支消費所支撐的零售業泡沫,在金融海嘯後自然是首當其衝。奧巴馬總統曾經在不同場合說到,美國要改改消費文化,轉而多儲蓄,少借債。可惜,沒有消費便沒有經濟復蘇,於是聯邦政府便帶頭資助荷包收縮的消費者,買車買屋都有政府的現金補助。債台高築的聯邦政府錢又從何而來呢?眾所周知:發國債,再借貸!
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印度不高興
印度不高興
總統奧巴馬在白宮主持了上任以來第一場的國宴,歡迎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排場之大在白宮來說也是不多見的。白宮花園臨時搭建了印度式的華麗帳篷作為國宴會場,特聘花卉師精選的鮮花佈滿了會場和白宮的正門與走廊,女主人米歇爾迎賓禮服專門請了印度裔設計師。娛樂在場三百多名嘉賓的是國內知名的音樂家,但白宮的御廚卻無用武之地,為了確保國宴的菜式令貴賓吃得滿意,白宮專誠從紐約請來名廚。如此高規格的款待,全因為印度不高興了。
美印兩國元首會面,談的理所當然是雙邊關係事務,而有趣地辛格和奧巴馬的心裡卻都想到了中國,並且掛到嘴邊。辛格抵美後說不明白中國為何在邊界問題上向印度採取強硬態度,又表示不支持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雖然,辛格還官腔式的說印中兩國可以同時掘起,中印也不是競爭者關係;但奧巴馬似乎已經讀懂了他的心意,刻意的說美國在亞洲不會只視中國為地區領袖,印度是美國的自然盟友,是一個正在掘起的負責任大國。定心丸和高帽齊齊上,又有尊崇印度文化的盛宴,美國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尊印壓中,並不是奧巴馬的新外交政策,他只是延續前任布殊總統的做法,也可以說是以美國利益為依歸的既定國策。為競爭者找來對手,借力打力,是國際外交慣常用的手段。中印之間除了有幾十年的邊界糾紛外,在國際貿易和地區地位上都存在著實質的競爭。早在克林頓時期,白宮已與印度表示不一般的友好,接續有布殊高調訪印並承諾給予核技術支援,而剛從長城回來奧巴馬又如此熱情的接待印總理,都是一再提醒中國,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請中國注意了,而印度當然也樂於替美國擔當這個微妙角色。
白宮花園內專門為歡迎印度總理而臨時興建的國宴會場。
總統伉儷與儀仗隊在白宮正門準備迎接前來參加國宴的辛格。
國宴會場內的華麗內裝。
賓主盡歡。
總統奧巴馬在白宮主持了上任以來第一場的國宴,歡迎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排場之大在白宮來說也是不多見的。白宮花園臨時搭建了印度式的華麗帳篷作為國宴會場,特聘花卉師精選的鮮花佈滿了會場和白宮的正門與走廊,女主人米歇爾迎賓禮服專門請了印度裔設計師。娛樂在場三百多名嘉賓的是國內知名的音樂家,但白宮的御廚卻無用武之地,為了確保國宴的菜式令貴賓吃得滿意,白宮專誠從紐約請來名廚。如此高規格的款待,全因為印度不高興了。
美印兩國元首會面,談的理所當然是雙邊關係事務,而有趣地辛格和奧巴馬的心裡卻都想到了中國,並且掛到嘴邊。辛格抵美後說不明白中國為何在邊界問題上向印度採取強硬態度,又表示不支持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雖然,辛格還官腔式的說印中兩國可以同時掘起,中印也不是競爭者關係;但奧巴馬似乎已經讀懂了他的心意,刻意的說美國在亞洲不會只視中國為地區領袖,印度是美國的自然盟友,是一個正在掘起的負責任大國。定心丸和高帽齊齊上,又有尊崇印度文化的盛宴,美國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尊印壓中,並不是奧巴馬的新外交政策,他只是延續前任布殊總統的做法,也可以說是以美國利益為依歸的既定國策。為競爭者找來對手,借力打力,是國際外交慣常用的手段。中印之間除了有幾十年的邊界糾紛外,在國際貿易和地區地位上都存在著實質的競爭。早在克林頓時期,白宮已與印度表示不一般的友好,接續有布殊高調訪印並承諾給予核技術支援,而剛從長城回來奧巴馬又如此熱情的接待印總理,都是一再提醒中國,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請中國注意了,而印度當然也樂於替美國擔當這個微妙角色。
Monday, November 23, 2009
高度與視野
高度與視野
香港一些文化界人士近日發起公開聯署反對高鐵西九龍總站,矛頭直指政務司司長唐年。司長究竟所犯何罪,遭到大字報式的批判呢?聯署宣言開宗名義便引述了司長自己的一番說,作為陷文化人於不義的「罪證」。
宣言引述唐英年說:「我經常和香港文化界的人士說,如果你們認為西九文化區的觀眾只是香港的700萬市民,就大錯特錯,發展眼光太短淺。請你們放眼遠看,將來廣深港鐵路開通後,廣州來香港只是48分鐘,每10分鐘就有一趟火 車,從車程上看與從香港沙田、大埔、荃灣到香港市區,基本上沒大差別,因此我們的觀眾群至少是廣東加香港,大約6000萬居民。」
聯署宣言則認為:「必須靠珠三角有錢觀眾來撐的西九文化區對香港文化發展沒有幫助。……第三,香港文化界強調,西九文化區必須以香港本土藝術發展及本土觀眾為主,內地及外國旅客為輔。」
高鐵西九龍總站的爭拗有文化、保育、經濟和民權等多個焦點,但隱潛在背後的真正爭論是香港有必要與內地如此親密地接「軌」嗎?這令我又想起多個月前香港有線電視一個財經節目對中國內地推廣3G市場的嘲笑。女主持說自己都不用3G,但在中國政府近似強制下,內地百姓不換也得換。另一講者則取笑中國自行研製的3G制式是土炮。節目討論要點是連香港也不需要3G,中國搞什麼呢?與所謂文化界的宣言一樣,這種論調都帶有強烈的「本土」特徵。
說來也奇怪,香港在脫離殖民地後才忽然興起了「本土主義」。保護地方文化原本是美事,但沒必要因此而侷限更廣闊的視野。當以仍採用2G為榮的財經名嘴在取笑中國推銷自製3G之時,中國其實已推出自行研發的4G制式,並且申請成為新一代無線通訊的國際標準,傳送資料的速度是3G的五十倍。中國現在已成為全球準4G網絡設備的第二大供應商。中國電訊業眼看的不單是國內十三億人的市場,而是瞄準了國際龍頭的位置。
甚麼是香港的未來?大力發掘及培養本土意識?抑或搭上中國走向國際的便車?也許有人會認為這說法不對,香港本來就是國際城市,已經夠國際了,要要的是「反樸歸真」。那麼,假設內地越來越國際化,而香港日漸本土化,這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景象呢?
香港一些文化界人士近日發起公開聯署反對高鐵西九龍總站,矛頭直指政務司司長唐年。司長究竟所犯何罪,遭到大字報式的批判呢?聯署宣言開宗名義便引述了司長自己的一番說,作為陷文化人於不義的「罪證」。
宣言引述唐英年說:「我經常和香港文化界的人士說,如果你們認為西九文化區的觀眾只是香港的700萬市民,就大錯特錯,發展眼光太短淺。請你們放眼遠看,將來廣深港鐵路開通後,廣州來香港只是48分鐘,每10分鐘就有一趟火 車,從車程上看與從香港沙田、大埔、荃灣到香港市區,基本上沒大差別,因此我們的觀眾群至少是廣東加香港,大約6000萬居民。」
聯署宣言則認為:「必須靠珠三角有錢觀眾來撐的西九文化區對香港文化發展沒有幫助。……第三,香港文化界強調,西九文化區必須以香港本土藝術發展及本土觀眾為主,內地及外國旅客為輔。」
高鐵西九龍總站的爭拗有文化、保育、經濟和民權等多個焦點,但隱潛在背後的真正爭論是香港有必要與內地如此親密地接「軌」嗎?這令我又想起多個月前香港有線電視一個財經節目對中國內地推廣3G市場的嘲笑。女主持說自己都不用3G,但在中國政府近似強制下,內地百姓不換也得換。另一講者則取笑中國自行研製的3G制式是土炮。節目討論要點是連香港也不需要3G,中國搞什麼呢?與所謂文化界的宣言一樣,這種論調都帶有強烈的「本土」特徵。
說來也奇怪,香港在脫離殖民地後才忽然興起了「本土主義」。保護地方文化原本是美事,但沒必要因此而侷限更廣闊的視野。當以仍採用2G為榮的財經名嘴在取笑中國推銷自製3G之時,中國其實已推出自行研發的4G制式,並且申請成為新一代無線通訊的國際標準,傳送資料的速度是3G的五十倍。中國現在已成為全球準4G網絡設備的第二大供應商。中國電訊業眼看的不單是國內十三億人的市場,而是瞄準了國際龍頭的位置。
甚麼是香港的未來?大力發掘及培養本土意識?抑或搭上中國走向國際的便車?也許有人會認為這說法不對,香港本來就是國際城市,已經夠國際了,要要的是「反樸歸真」。那麼,假設內地越來越國際化,而香港日漸本土化,這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景象呢?
Saturday, November 21, 2009
讀懂南周
讀懂南周
中國南方報業集團旗下的《南方周末》被美國總統馬欽點,取得了獨家專訪奧巴馬的機會。在專訪見報後,一些媒體只關注所謂「中共打壓新聞自由」的角度,甚至到了用顯微鏡來分析《南方周末》每一吋版面的地步,什麼「開天窗」、「刻意留白」之說熱熱地被炒作起來。一宗本來平常的訪問,卻造就了三贏局面。
何謂三贏?第一大贏家是《南方周末》,其餘是中美政府。
用新聞自由受打壓角度來理解此專訪,並不能完整說明中國傳媒的營運現狀。美國挑選《南方周末》,明顯是因為該報長期敢於批評中國時政的作風,藉此向世界表明美國支持中國新聞及言論自由,這舉措在西方國家,以及不了解中國社會的人士眼裡,是成功得分的。
支持敵人的敵人是美國的外交慣例,這次選擇《南方周末》亦如是,但亦同時犯了常犯的毛病。就是只為反對而反對,不管被支持的「反對派」是誰。將《南方周末》定位為反中國政府的「自由報刊」,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在中國,哪一份報章不是受到政府的監管,被美國讚譽為言論開放的南周,其實只不過是在政府容許的空間下運作,只是西方不願接受中國政府原來也開放到這程度的事實。這回中國政府全程監督南周採訪,好讓美國官員明白沒法在中國挑起「內戰」的。也由於中國官方對《南方周末》如何處理該則專訪的種種規限,形成了反客為主局面,奧巴馬成了專訪的配角,焦點都落到中國政府。
至《南方周末》,且別把它尚當作為專搞針對的政治刊物,銷量與盈利是現今中國報業營運的兩大目標,這與西方的傳媒沒有兩樣。能獨家採訪到超級政治人物,是任何媒體都渴望的,於提升地位與增加銷量極有幫助。得奧巴馬垂青,《南方周末》已賺了第一筆;意外地中國政府高調干預,增加了專訪內容的神秘性,也加強化了《南方周末》的公信力,這是第二筆進帳。這天掉下來的機會,相信中國國內其他報業集團都會憤憤不平,為何上天都不眷顧他們。
中國社會已經變得很現實,用過度的政治有色眼鏡來觀察中國,往往是不能看到真象的。
中國南方報業集團旗下的《南方周末》被美國總統馬欽點,取得了獨家專訪奧巴馬的機會。在專訪見報後,一些媒體只關注所謂「中共打壓新聞自由」的角度,甚至到了用顯微鏡來分析《南方周末》每一吋版面的地步,什麼「開天窗」、「刻意留白」之說熱熱地被炒作起來。一宗本來平常的訪問,卻造就了三贏局面。
何謂三贏?第一大贏家是《南方周末》,其餘是中美政府。
用新聞自由受打壓角度來理解此專訪,並不能完整說明中國傳媒的營運現狀。美國挑選《南方周末》,明顯是因為該報長期敢於批評中國時政的作風,藉此向世界表明美國支持中國新聞及言論自由,這舉措在西方國家,以及不了解中國社會的人士眼裡,是成功得分的。
支持敵人的敵人是美國的外交慣例,這次選擇《南方周末》亦如是,但亦同時犯了常犯的毛病。就是只為反對而反對,不管被支持的「反對派」是誰。將《南方周末》定位為反中國政府的「自由報刊」,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在中國,哪一份報章不是受到政府的監管,被美國讚譽為言論開放的南周,其實只不過是在政府容許的空間下運作,只是西方不願接受中國政府原來也開放到這程度的事實。這回中國政府全程監督南周採訪,好讓美國官員明白沒法在中國挑起「內戰」的。也由於中國官方對《南方周末》如何處理該則專訪的種種規限,形成了反客為主局面,奧巴馬成了專訪的配角,焦點都落到中國政府。
至《南方周末》,且別把它尚當作為專搞針對的政治刊物,銷量與盈利是現今中國報業營運的兩大目標,這與西方的傳媒沒有兩樣。能獨家採訪到超級政治人物,是任何媒體都渴望的,於提升地位與增加銷量極有幫助。得奧巴馬垂青,《南方周末》已賺了第一筆;意外地中國政府高調干預,增加了專訪內容的神秘性,也加強化了《南方周末》的公信力,這是第二筆進帳。這天掉下來的機會,相信中國國內其他報業集團都會憤憤不平,為何上天都不眷顧他們。
中國社會已經變得很現實,用過度的政治有色眼鏡來觀察中國,往往是不能看到真象的。
Friday, November 20, 2009
中國角度
中國角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了中國行,一般評價是象徵意義遠超實質,賓主友好互動,沒有什麼特別出格或招來話柄的舉措。一些英文主流報章的評論指奧巴馬對中國過於卑躬屈膝,但事實上奧巴馬並沒有完全離開向中國輸出美式價值觀的慣例。
在上海與大學生的交流裡,便由美國駐華大使「代表」提問關於開放中國互聯網的問題,讓奧巴馬自然地有了批評中國的言論自由政策的機會。而在結束訪問前,奧巴馬還特別接受了以批評中國政府見稱的《南方周末》的專訪,以顯示他中國新聞自由的支持。只是,這種動作看來都比較間接和溫和,身段放得特別柔軟。
過去美國官員在向別國輸出所謂「普世價值觀」的時候,都是語調強硬且堅定,不單說教味濃,甚至是命令式的。奧巴馬面對仍然被西方形容為獨裁專制的中國領導人,沒有擺出舊官腔,部份原因或許是他個人的作風使然。處理國際矛盾和衝突,布殊似一頭蠻牛,奧巴馬暫時更像一頭獵鷹,喜歡先花時間觀察才行動。
除了主觀個性因素外,客觀環境也不容許美國向中國硬輸出價值觀。縱使中國互聯網有國家的強力防火牆,但網上資訊流通的力量,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沒有Youtube不等於中國百姓在網上便什麼也看不到,他們對外國文化和觀念的認識,相信要比活在自由國度的美國百姓對中國的了解要深得多。
過去在國際輿論空間,西方價值觀是唯我獨尊的,現在必須要面對中國價值。在西藏暴亂和奧運聖火的報道,中國百姓對西方媒體的強烈反彈,說明了中國對西方價值不再是盲目的膜拜。再加上中國政府出巨資發展面向國際的英語傳播事業,國際社會不單要接納一強逐漸富強的中國,還要有心理準備面對「中國角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了中國行,一般評價是象徵意義遠超實質,賓主友好互動,沒有什麼特別出格或招來話柄的舉措。一些英文主流報章的評論指奧巴馬對中國過於卑躬屈膝,但事實上奧巴馬並沒有完全離開向中國輸出美式價值觀的慣例。
在上海與大學生的交流裡,便由美國駐華大使「代表」提問關於開放中國互聯網的問題,讓奧巴馬自然地有了批評中國的言論自由政策的機會。而在結束訪問前,奧巴馬還特別接受了以批評中國政府見稱的《南方周末》的專訪,以顯示他中國新聞自由的支持。只是,這種動作看來都比較間接和溫和,身段放得特別柔軟。
過去美國官員在向別國輸出所謂「普世價值觀」的時候,都是語調強硬且堅定,不單說教味濃,甚至是命令式的。奧巴馬面對仍然被西方形容為獨裁專制的中國領導人,沒有擺出舊官腔,部份原因或許是他個人的作風使然。處理國際矛盾和衝突,布殊似一頭蠻牛,奧巴馬暫時更像一頭獵鷹,喜歡先花時間觀察才行動。
除了主觀個性因素外,客觀環境也不容許美國向中國硬輸出價值觀。縱使中國互聯網有國家的強力防火牆,但網上資訊流通的力量,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沒有Youtube不等於中國百姓在網上便什麼也看不到,他們對外國文化和觀念的認識,相信要比活在自由國度的美國百姓對中國的了解要深得多。
過去在國際輿論空間,西方價值觀是唯我獨尊的,現在必須要面對中國價值。在西藏暴亂和奧運聖火的報道,中國百姓對西方媒體的強烈反彈,說明了中國對西方價值不再是盲目的膜拜。再加上中國政府出巨資發展面向國際的英語傳播事業,國際社會不單要接納一強逐漸富強的中國,還要有心理準備面對「中國角度」。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佩林的硬仗
佩林的硬仗
美國共和黨前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登上了《新聞周刊》的封面,一身運動服加熱褲,論照片本身是頗漂亮的,不愧是當年的選美皇后。但此形象與有志角逐白宮寶座的政客版佩林,並不相襯,而周刊亦明顯是要借圖殺人,標題也極盡羞辱之能事。
民主黨的想法是,佩林是共和黨負資產,她越多曝光越對民主黨有利。認為她在去年的總統選戰中已受重創,不是指她和麥可恩落敗,而是個人形象。美國選舉中最常見的狠招是發動人格謀殺,不攻擊你的政網政見,集中火力摧毀你的品格。奧巴馬指責希拉莉是種族主義者、希拉莉反咬奧巴馬是無恥之徒、麥可恩說奧巴馬幼稚、而奧巴馬就稱麥老邁無能。當年布殊成功連任,其中一個原因是把對手定形為反口覆舌之輩。
美國的政治選舉是一場形象的大比拚,誰最有效及準確地建立了一個受市場歡迎的形象,便能勝選。換過來說,為對手塑造一副負面不受歡迎形象,同樣是決定勝敗的關鍵。佩林在零八年的選舉中己慘敗至形象掃地。她儼然成為「無知婦孺」的代言人,絕大多數政治評論家早就為她的政治前途作了蓋棺之論。
可是,這位傳奇母親卻似乎有一股超強的意志,或是臉皮特別厚,兩者如何界定,視乎不同的政治立場。不論如何,佩林辭去州長之職,全時間投入邁向白宮之路,野心真的不少,但所面對的困難,也比任何人都艱鉅。在形象掛帥的政治選舉中,己被定形的佩林,要從可笑走到可敬,真的是道路阻且長呀!
主流媒體仍然視她為笑話,並且還加料泡製,沒有幾家會認真或不帶哈哈鏡來報道她的消息。儘管如此,以美國之大及多元,佩林的新書發表會仍有排隊的人龍。看來佩林暫時還是會拚下去,如她最終能得到共和黨的提名,將足以用神蹟來形容了!!
長城好漢
長城好漢
中國文化歷史有多大的魅力和價值?
香港現今的教育制度輕視中國歷史,學生不必學習完整的編年中國史,甚至在黨派政治的干擾下,校園內流行一種怪異文化,認為「學習中國文化歷史與愛國教育是掛勾的,教育年青一代愛自己的國家是不道德的洗腦。」這種輕視以至歧視中國文化教育的歪理,已被落實在香港的中小學課程編排裡。
因此,香港學生多會以「負面批判」的角度去接觸或理解中國,他們會以為這才是進步,才是獨立思考,才是民主自由。在缺乏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本認識下,便可以滔滔不絕地議論中國時事的大有人在。香港無線電視正在熱播的台慶大型製作連續劇《宮心計》,是一齣以唐代為背景的宮庭故事劇。筆者最怕看港產古裝劇,怕見到多如沙數的資料謬誤。穿上古裝的演員一口現代語,編劇思維也是地道的香港流行文化。這類劇集是在提醒香港多麼需要提高國學教育水平。
再以"宮心計"為例,劇中唸白及表情做得最好的郭太后。主演者把皇太后的威儀恰到好處地演繹,演技是眾演員之首。而令筆者印象最深刻是主演者唸白有古韻風味,配合故事的時代背景。由於認不出此女演員是誰,特意留意一下片尾字幕,發現原來是謝雪心,難怪。謝雪心是粵劇名伶,比其他演員多了更深厚的古典文化根基。
香港的政改爭議又再升溫,不少人認為因為中國沒有如西方的選舉制度,因而中國便一無是處。甚至一些香港政客,認為自己叫喊幾句民主口號,便足以令自己越超任何在職的中國領導人。這種思維是井底之蛙,抑或是夜郎自大,又抑或是.....,不管它了,看看剛到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遊覽長城時有什麼感慨。
到了長城後,奧巴馬不讓導遊和隨從相伴,獨自走了一段長城。雖是一名美國人,踏在中國最偉大的古建築上,奧巴馬竟發思古之幽情,深深的回望歷史,對人生所有感悟。奧巴馬大概對中國歷史所知不會很多,但巍峨的長城,卻衝擊著這位美國總統的心靈深處,在獨自漫步後他對記者說: "It's magical. It reminds you of the sweep of history and our time here on earth is not that long. We better make the best of it."(意譯:這是如幻夢般,它提醒你歷史的飛逝,以及我們在地上的時日並不多,必須善加利用。)
昔日蘇軾遊赤壁,友人感人生之須臾,有浮游滄海之嘆;想不到奧巴馬觀長城也有同感。奧巴馬的結論與蘇軾是相同的:把握現今。
一小段中國古文化旅途,對一位美國總統尚且能帶來正面的衝擊;身為炎黃子孫的華人,又怎能輕賤中國文化。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覺中國政府正在從不同的層面和手段,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正面的價值觀;而回歸後的香港,卻比殖民地時期更遠離中國,能不令人嘆息嗎!
Sunday, November 15, 2009
奧巴馬失禮美國人
奧巴馬失禮美國人
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訪問日本,在會見日皇時作了九十度鞠躬致敬。這十分突兀的動作不僅筆者感到意外,連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都發現有問題,一場鞠躬大戰即時展開。有批評奧巴馬不識大體,向日本過度示弱,有失國體;也有為奧巴馬解脫的各種說法,有的說奧巴馬太高了,與日皇相差大太,鞠躬時自然角度會大些。而白宮發言人則指這是平常禮儀,不必過度政治化。
國與國的交際禮儀,以平等對等為基本原則。這次奧巴馬九十度哈腰,不能解釋為美國向日本示弱,但卻證明了奧巴馬本人和他身邊的人員,都沒有國際外交經驗,弄了一次大笑話,兼丟了美國人的臉。身高或禮儀等都不能掩飾總統和白宮的無知。一般以為日本人好禮,隨時隨地都可以鞠躬,但可知日本人的鞠躬是講究階級的,上級--包括長輩、上司、長官絕對不會對晚輩或下屬九十度鞠躬。如果受禮方認為對方太客氣,鞠躬度數過大,便會回以同等的角度。一般上級的鞠躬角度必定比下級的細,以顯示權威。這回奧巴馬九十度彎腰,等同自認是日皇的晚輩。奧巴馬個人如有此想法,我們不能怪他,但當他代表美國,以國家元首身分見日皇,便是失禮了。
以下是我在網上略為收集的日皇見外國元首相片,當中也有美國總統,看看這些元首是如何跟日皇握手,白宮的解說便更令人難以信服。
Friday, November 13, 2009
終於走了
很久沒有認真放假,這星期放下報社的工作,在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因為做媒體工作超過廿年了,中毒入骨,在家不用上班,想到的娛樂竟然還是去看新聞,電視的,網絡的都看。看到CNN的名嘴主播LOU DOBBS宣布辭職了,自稱是為了做更自由和更有意義的工作。外間猜測他有可能參政,甚至去選總統。
提起這位LOU DOBBS先生,年前我與他也有過交手的機會。當時是因為三藩市星島日報報道了聯邦調查局在中文報章登廣告招聘提供中國情報的線人,LOU DOBBS先生在他的節目中失實地,嘲笑地批評了星島的報道。身為總編輯,我便親自寫信給CNN及LOU DOBBS先生,要求他道歉及澄清。CNN公司的回應是官腔但善意,而LOU DOBBS本人則保持他一貫的「硬朗」,只承認部份資料他們弄錯了,但卻仍十分嘴刁的反駁。
當時我在回信中對DOBBS說,他這種帶個人意見的主播方式違反了基本新聞工作原則,如果不願改變,便應放棄電視台的工作,乾脆從政去。現在看來果然,他在宣布辭職時說有聽音催促他要做更大的事情,不知道那聲音是否包括我(一笑!)
LOU DOBBS以反移民守立場見稱,對於中國也從來沒有一句好話,基本上認為中國是寄生在美國身上的吸血鬼。他的偏激言論在美國國內也很受爭議,不單是民主黨受不了,共和黨人也不一定全認同。但在共和黨目前空無一名大將的情況下,LOU DOBBS可能看準了,這是他更上層樓的好機會。
先有佩林,後有Rush Limbaugh,現在來了LOU DOBBS,全都是極端保守的。如果共和黨真的只能搬出這類角色,下屆總統大選,奧巴馬仍是十分安全的。
提起這位LOU DOBBS先生,年前我與他也有過交手的機會。當時是因為三藩市星島日報報道了聯邦調查局在中文報章登廣告招聘提供中國情報的線人,LOU DOBBS先生在他的節目中失實地,嘲笑地批評了星島的報道。身為總編輯,我便親自寫信給CNN及LOU DOBBS先生,要求他道歉及澄清。CNN公司的回應是官腔但善意,而LOU DOBBS本人則保持他一貫的「硬朗」,只承認部份資料他們弄錯了,但卻仍十分嘴刁的反駁。
當時我在回信中對DOBBS說,他這種帶個人意見的主播方式違反了基本新聞工作原則,如果不願改變,便應放棄電視台的工作,乾脆從政去。現在看來果然,他在宣布辭職時說有聽音催促他要做更大的事情,不知道那聲音是否包括我(一笑!)
LOU DOBBS以反移民守立場見稱,對於中國也從來沒有一句好話,基本上認為中國是寄生在美國身上的吸血鬼。他的偏激言論在美國國內也很受爭議,不單是民主黨受不了,共和黨人也不一定全認同。但在共和黨目前空無一名大將的情況下,LOU DOBBS可能看準了,這是他更上層樓的好機會。
先有佩林,後有Rush Limbaugh,現在來了LOU DOBBS,全都是極端保守的。如果共和黨真的只能搬出這類角色,下屆總統大選,奧巴馬仍是十分安全的。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屋 奴
屋 奴
電視頻道《屋與花園(HGTV)》有一個節目專門協助有困難出售房屋的業主,由電視台邀請的專業地產代理,指點這些業主如何合理地盡快將物業脫手。節目中的個案所呈現出來的賣屋難問題,主要是業主叫價過高而且不甘心降價。俗語所謂「開天殺價、落地還錢」,一般想法會認為這是賣方貪婪的本性,但節目中的一些個案,絕對不是貪的問題,只是不能接受殘酷的資本主義市場現實。
該節目最近一集的主角是一名單身的女歐洲移民露碧嘉,卅來歲的她三年半前在巴爾狄摩買了一間獨立屋,以為從此便實現了她的美國夢。露碧嘉當時以廿三萬元買入了新居,取得銀行給予百分百貸款,即不用付任何首期。每月供款也頗能負擔,因為月供不包括任何本金,甚至不是全額利息。但經過三年的低月供「優惠期」後,貸款公司便開始要求她按欠款的全額來按月供款,一下子月付多了八百元。而最可怖的是,因為最初沒有全額付利息,三年下來,連本帶利,露碧嘉所欠的本金竟反而增加了近兩萬元。
在債務越來越重,月供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她急於售屋脫身。她計算好如房子以二十六萬元售出,她便可以有足夠錢付經紀費和銀行欠款。可惜,電視台的經紀在比對市場狀況後告訴她,廿萬元才是她房子的市值。
露碧嘉背了一身還不了的債,為的是想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可能有人會批評她不自量力,理應如此。那為什麼她這般渴望要買房呢?節目主持看到她家中有許多不同房子的舊照片,原來她是出生在一個窮困的移民家庭,母親一直渴望著有自己的房子,但買不起。於是拍下心儀的房屋照片,便成為她們一家人的娛樂。她母親得了末期癌症,現住躺在醫院裡,一生人沒有自己的一片瓦。露碧嘉三年前買房子,母親樂翻天了。如今,露碧嘉對住那屋子以淚洗面,還要臨對母親將要離去的雙重打擊。
這不應說她貪婪,她只是一名無知的受害人。
電視頻道《屋與花園(HGTV)》有一個節目專門協助有困難出售房屋的業主,由電視台邀請的專業地產代理,指點這些業主如何合理地盡快將物業脫手。節目中的個案所呈現出來的賣屋難問題,主要是業主叫價過高而且不甘心降價。俗語所謂「開天殺價、落地還錢」,一般想法會認為這是賣方貪婪的本性,但節目中的一些個案,絕對不是貪的問題,只是不能接受殘酷的資本主義市場現實。
該節目最近一集的主角是一名單身的女歐洲移民露碧嘉,卅來歲的她三年半前在巴爾狄摩買了一間獨立屋,以為從此便實現了她的美國夢。露碧嘉當時以廿三萬元買入了新居,取得銀行給予百分百貸款,即不用付任何首期。每月供款也頗能負擔,因為月供不包括任何本金,甚至不是全額利息。但經過三年的低月供「優惠期」後,貸款公司便開始要求她按欠款的全額來按月供款,一下子月付多了八百元。而最可怖的是,因為最初沒有全額付利息,三年下來,連本帶利,露碧嘉所欠的本金竟反而增加了近兩萬元。
在債務越來越重,月供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她急於售屋脫身。她計算好如房子以二十六萬元售出,她便可以有足夠錢付經紀費和銀行欠款。可惜,電視台的經紀在比對市場狀況後告訴她,廿萬元才是她房子的市值。
露碧嘉背了一身還不了的債,為的是想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可能有人會批評她不自量力,理應如此。那為什麼她這般渴望要買房呢?節目主持看到她家中有許多不同房子的舊照片,原來她是出生在一個窮困的移民家庭,母親一直渴望著有自己的房子,但買不起。於是拍下心儀的房屋照片,便成為她們一家人的娛樂。她母親得了末期癌症,現住躺在醫院裡,一生人沒有自己的一片瓦。露碧嘉三年前買房子,母親樂翻天了。如今,露碧嘉對住那屋子以淚洗面,還要臨對母親將要離去的雙重打擊。
這不應說她貪婪,她只是一名無知的受害人。
Monday, November 09, 2009
好軍人
好軍人
明天是退伍軍人節,每年此日各地都有巡遊活動,讓民眾對以身衛國軍人表示謝意和敬意。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年投入的國防預算對別國來說是天文數字。2009年度美國國防預算總帳為一萬一千四百億美元,占聯邦政府總預算超過三成五。美蘇冷戰和軍事競賽,蘇聯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法在經費上與美國競爭。
美國納稅人所繳交的聯邦稅金,近四成是被用於國防和軍事用途,但奇怪的是,民眾一點都不覺得是活在一個軍國裡。雖然如此尚武,但美國同是又是一個鼓吹世界和平的國家,並且普遍相信美軍是正義之師,為世界上無助和弱小民族帶來和平與民主。於是,在國內,軍人都是以英雄形象出現;電視台有專門的軍事頻道展示美軍先進科技的優勢,大量的戰爭紀錄片,雖然內有不少戰場殘酷的畫面,但主旋律離不開歌頌美軍的貢獻。
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雖然他們錢都被投入戰場上去,卻似乎這些都與他們無什麼關係。稅金交了便管不到被用到哪裡去了,而上戰場出生入死的,又是一批我們不認識的軍人。在公眾的印象中,這些軍人都是自願且樂意參軍的,他們享受各種普通人所沒有的福利,參軍是光榮和報酬理想的。
本周上映的紀錄片《好戰士──The Good Soldier》試圖讓美國民眾在退伍軍人節認識什麼是戰爭。片中四名士兵分別參加過二次大戰、越戰和二次伊拉克戰爭,講述他們戰場上的所見及所作所為。從伊拉克回來的軍官說,一天,部隊在伊拉克公路上停了下來,他下車查看,原來是行在前頭的美軍坦克被一批當地示威者堵住了。示威者在高聲叫喊,軍官正欲返回車上時,忽然聽到一聲冷槍,他身邊的士兵立即向示威群眾開槍,他也本能地舉槍掃射。停火後他上前查看,發現所有被殺的一大群示威者,沒有一個人身上有武器。這幕沒有被追究的大屠殺畫面,至今仍不停在他腦海裡重播。
明天是退伍軍人節,每年此日各地都有巡遊活動,讓民眾對以身衛國軍人表示謝意和敬意。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年投入的國防預算對別國來說是天文數字。2009年度美國國防預算總帳為一萬一千四百億美元,占聯邦政府總預算超過三成五。美蘇冷戰和軍事競賽,蘇聯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法在經費上與美國競爭。
美國納稅人所繳交的聯邦稅金,近四成是被用於國防和軍事用途,但奇怪的是,民眾一點都不覺得是活在一個軍國裡。雖然如此尚武,但美國同是又是一個鼓吹世界和平的國家,並且普遍相信美軍是正義之師,為世界上無助和弱小民族帶來和平與民主。於是,在國內,軍人都是以英雄形象出現;電視台有專門的軍事頻道展示美軍先進科技的優勢,大量的戰爭紀錄片,雖然內有不少戰場殘酷的畫面,但主旋律離不開歌頌美軍的貢獻。
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雖然他們錢都被投入戰場上去,卻似乎這些都與他們無什麼關係。稅金交了便管不到被用到哪裡去了,而上戰場出生入死的,又是一批我們不認識的軍人。在公眾的印象中,這些軍人都是自願且樂意參軍的,他們享受各種普通人所沒有的福利,參軍是光榮和報酬理想的。
本周上映的紀錄片《好戰士──The Good Soldier》試圖讓美國民眾在退伍軍人節認識什麼是戰爭。片中四名士兵分別參加過二次大戰、越戰和二次伊拉克戰爭,講述他們戰場上的所見及所作所為。從伊拉克回來的軍官說,一天,部隊在伊拉克公路上停了下來,他下車查看,原來是行在前頭的美軍坦克被一批當地示威者堵住了。示威者在高聲叫喊,軍官正欲返回車上時,忽然聽到一聲冷槍,他身邊的士兵立即向示威群眾開槍,他也本能地舉槍掃射。停火後他上前查看,發現所有被殺的一大群示威者,沒有一個人身上有武器。這幕沒有被追究的大屠殺畫面,至今仍不停在他腦海裡重播。
Saturday, November 07, 2009
不變應萬變
不變應萬變
讓奧巴馬成功入主白宮的口號是「改變」,新官上任施下馬威,本來要變的東西就不會少,加上以「變」得選票的新總統,要變的東西理應不少。還有奧巴馬上任之時遇上了美國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以及很不受歡迎的阿伊戰爭。民眾都期望能見到新政府帶來全新的氣象。
十個月過去了,在重要國內外事務上,卻發現奧巴馬政府的新瓶子裡,原來裝著的是舊藥方。不過,雖然如此,也真是奇妙得很,不少人仍是相信這新瓶舊藥將可以治好眼前的一切。
奧巴馬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擋住金融海嘯,止住美國經濟衰退。眾所周知,華爾街大行崩潰引發了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而之根本原因之一,是美國聯儲局在格林斯潘主政時期,長期超低息政策,為金融投機商提供大量便宜資金。對於投資銀行和金融業的高風險投機,美國政府也採取了全不干預的政策,甚至有政府信用保證的房利美和房貸美也加入其中。在海嘯後,奧巴馬政府採取了什麼救市方法呢?就是繼續維持低利率、為金融業提供大量來自聯邦政府的資金、不約束金融業的高風險投機買賣。
不要奇怪,就是有點類似以毒攻毒的手法,奧巴馬政府開宗明義的說不能讓華爾街倒下去的,必須先要救活他們。結果,千億元計的資金投進去,股市興旺了,因次按而面臨崩盤的樓市又復蘇了,華爾街的大行又公布近天文數字的利潤了。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天下間真的有這種妙方子!說穿了,既然活在泡沫裡快活,就別把它刺破就好了。金融海嘯似乎告訴人們,離了泡沫是不行的,於是政府也極積的配合。
於是乎才會出現,股市漲了,樓價回升了,失業率上了,而政府派錢給大企業,也資助民眾買車買樓,同時又延長失業救濟金的派發期。保上保中保下,政府是全包宴。這是什麼新政嗎?當然不是,不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借錢度日已成為美國的基本國策了。只要能一直借下去,我們的國家便能活下去。但有一天美國政府會借不到錢嗎?
讓奧巴馬成功入主白宮的口號是「改變」,新官上任施下馬威,本來要變的東西就不會少,加上以「變」得選票的新總統,要變的東西理應不少。還有奧巴馬上任之時遇上了美國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以及很不受歡迎的阿伊戰爭。民眾都期望能見到新政府帶來全新的氣象。
十個月過去了,在重要國內外事務上,卻發現奧巴馬政府的新瓶子裡,原來裝著的是舊藥方。不過,雖然如此,也真是奇妙得很,不少人仍是相信這新瓶舊藥將可以治好眼前的一切。
奧巴馬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擋住金融海嘯,止住美國經濟衰退。眾所周知,華爾街大行崩潰引發了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而之根本原因之一,是美國聯儲局在格林斯潘主政時期,長期超低息政策,為金融投機商提供大量便宜資金。對於投資銀行和金融業的高風險投機,美國政府也採取了全不干預的政策,甚至有政府信用保證的房利美和房貸美也加入其中。在海嘯後,奧巴馬政府採取了什麼救市方法呢?就是繼續維持低利率、為金融業提供大量來自聯邦政府的資金、不約束金融業的高風險投機買賣。
不要奇怪,就是有點類似以毒攻毒的手法,奧巴馬政府開宗明義的說不能讓華爾街倒下去的,必須先要救活他們。結果,千億元計的資金投進去,股市興旺了,因次按而面臨崩盤的樓市又復蘇了,華爾街的大行又公布近天文數字的利潤了。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天下間真的有這種妙方子!說穿了,既然活在泡沫裡快活,就別把它刺破就好了。金融海嘯似乎告訴人們,離了泡沫是不行的,於是政府也極積的配合。
於是乎才會出現,股市漲了,樓價回升了,失業率上了,而政府派錢給大企業,也資助民眾買車買樓,同時又延長失業救濟金的派發期。保上保中保下,政府是全包宴。這是什麼新政嗎?當然不是,不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借錢度日已成為美國的基本國策了。只要能一直借下去,我們的國家便能活下去。但有一天美國政府會借不到錢嗎?
Friday, November 06, 2009
金融精英
金融精英
美國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火車頭,也是金融市場的大哥大。在過去近廿年來,以超凡財技致富的華爾街精英,一直是民眾崇拜的對象,其至稱之為(股)神。打工仔羨慕他們,電視台製作真人騷節目,介紹他們如何利用一張椅子、一張桌子和數台電腦,便能從千億萬的電子交易中賺得一般人一生也賺不到薪水,汗也不用流一滴。這些財技超人不單在金融界吃香,更曾一度成在政界也甚為吃香,在華爾街發財成為了參選人的優秀履歷。
經濟與民生息息相關,商而優則仕的例子不可勝數,很大程度上選民會相信一名傑出商人過於專業政客。例如加州現任州長阿諾,他的專業是電影名星,從來沒有政府行政經驗,卻能在罷免選舉中輕易擊敗老牌政客,其中一個賣點就是白手興家成億萬富翁的經歷。
不過,在金融海嘯之後,民眾對於來自金融界和商界的候選人似乎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如在新澤西州連任失敗的民主黨州長科辛,他在從政前是高盛的主席,一手策劃高盛上市,個人賺得約四億美元。在高盛內部鬥爭落敗後,科辛轉投政界,豪花六千多萬選了一席聯邦參議員,後來又以三千多萬當選了新州州長。在剛結束的連任戰,他也花了數千萬元,總計三場選舉便花了一億三千多萬元,創下美國政客競選費的紀錄。科辛的落敗,多少與華爾街變成負面名詞有些關係。
在加州明年的選舉中,電子灣的前女行政總裁有意競選州長,她的可能對手是政治名星甘迺迪家族的第二代,亦即是現任州長阿諾的妻子施賴弗。商人與政治明星,且看加州人會如何選擇。
美國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火車頭,也是金融市場的大哥大。在過去近廿年來,以超凡財技致富的華爾街精英,一直是民眾崇拜的對象,其至稱之為(股)神。打工仔羨慕他們,電視台製作真人騷節目,介紹他們如何利用一張椅子、一張桌子和數台電腦,便能從千億萬的電子交易中賺得一般人一生也賺不到薪水,汗也不用流一滴。這些財技超人不單在金融界吃香,更曾一度成在政界也甚為吃香,在華爾街發財成為了參選人的優秀履歷。
經濟與民生息息相關,商而優則仕的例子不可勝數,很大程度上選民會相信一名傑出商人過於專業政客。例如加州現任州長阿諾,他的專業是電影名星,從來沒有政府行政經驗,卻能在罷免選舉中輕易擊敗老牌政客,其中一個賣點就是白手興家成億萬富翁的經歷。
不過,在金融海嘯之後,民眾對於來自金融界和商界的候選人似乎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如在新澤西州連任失敗的民主黨州長科辛,他在從政前是高盛的主席,一手策劃高盛上市,個人賺得約四億美元。在高盛內部鬥爭落敗後,科辛轉投政界,豪花六千多萬選了一席聯邦參議員,後來又以三千多萬當選了新州州長。在剛結束的連任戰,他也花了數千萬元,總計三場選舉便花了一億三千多萬元,創下美國政客競選費的紀錄。科辛的落敗,多少與華爾街變成負面名詞有些關係。
在加州明年的選舉中,電子灣的前女行政總裁有意競選州長,她的可能對手是政治名星甘迺迪家族的第二代,亦即是現任州長阿諾的妻子施賴弗。商人與政治明星,且看加州人會如何選擇。
共和黨革命路線誰說了算
共和黨革命路線誰說了算
在美國選舉(三日)後翌日,兩黨都忙於做有利於自己的選舉結果解讀。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拉里金直播(Larry King Live)節目上,代表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兩位女士以尖刻的辭鋒互相攻擊和嘲笑,共和黨自誇連奪兩州長,民主黨則放大在紐約廿三區勝出的意義。加入舌戰的前明尼蘇達州無黨派州長溫杜拿(Jesse Ventura)毫不客氣的指兩黨之爭有如溫杜拿本人從政前的專業--職業摔角手,在人前兩方拚過你死我活,鏡頭外卻並肩喝醉去。幾張名嘴唇槍舌劍,好不精彩。不論政客和政黨如何各自作政治化的解讀,但投票結果是選民集體決定,選民才是關鍵,離開了選民,更動聽的政治分析也只是空談。
三日的選舉主要戰場是維珍尼亞州及新澤西州的州長選舉,以及紐約廿三區的國會眾議員補選。共和黨全取兩州長席位,民主黨以至奧巴馬總統本人的聲望因而受到拖累;黨內的溫和偏保守派看在心裡,將更不輕易與偏左的開明派妥協,對民主黨日後的立法運作,如健保改革等,會有較強的牽制作用。
不過,不必因此而將誇大為對民主黨或奧巴馬的「否決」,因為選舉日維新兩州票站外民調顯示,有六成五的選民不滿意現狀,執政黨候選人當殃,可以理解。去年同期,不滿意的選民超過七成,於是民主黨總統上台了。一年後情況稍好,但仍有三分二人怨氣未消,於是共和黨便又有機會了。這亦不是甚麼罕有的選舉結果,選民因不滿現狀而傾向改變支持別的政黨,本來就是常態,民主黨可以視之為選民對其執政成效的評分。更具政治趣味的反而是規模較小的紐約州國會議員補選。
共和黨保守派在廿三區發動的革命,成功狙擊了共和黨的溫和派候選人,卻沒法得到共和黨選民的徹底認同。由茶會派醞釀而成的極右力量,試圖重新塑造潰後的共和黨。他們投入大量人力與財力,成功逼使共和黨的候選人絲高沙法華退選,證明了保守派有相當的選戰破壞力,並揚言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將繼續狙擊「背叛」保守主義的共和黨候選人。這場在投票前仍是來勢汹汹的極右革命,在臨門一刻被選民否定了。佩林等共和黨右派所支持的候選人霍夫曼,在沒有共和黨候選人的情況下,在百餘年來未曾選過民主黨的選區,竟然落敗了。
民主黨自誇這是重大勝利,說連最保守的選區也攻下了。但只要仔細分析投票數字,便會發現可能是共和黨輸了,不是民主黨贏了。在三日的選舉中,依已公布的數字,民主黨得票六萬六千餘,佩林等支持的紐約保守黨得六萬張,退選的共和黨候選人仍得七千三百張票。即保守黨與共和黨加起來共六萬七千票。而去年同區同一職位的選舉,共和黨得票六成五,共十四萬三千票,民主黨七萬五千萬票,佔三成五。從中可見,被炒得熱熱鬧鬧的廿三區選舉,雖然具有共和黨新革命原爆點的特殊意義,以及全國媒體的密集報道,但保守派選民的參與熱情卻大倒退。與去年相比,共和黨合計損失七萬六千餘票,比民主黨今年所得總票數還要多。
這樣的投票結果可以清楚說明,政客和政黨金主的權力和路線鬥爭,不論打得如何激烈,如果不能深入民間,結合民眾,將不能轉化成為真正的政治成果。共和黨長期被批評日漸脫離群眾,廿三區的投票結果,相信又是一個新鮮例子。對於共和黨來說,餘下來的問題不是應否繼續狙擊黨內溫和派,而是如何重新理解和認真對待選民的訴求。維州和新州的共和黨候選人能勝出,正是因為選民認為他們更能解決問題。空談所謂「保守主義」,在小核心內打一場選民不甚關心的「理念戰」,只會讓共和黨更遠離尋常百姓。
在美國選舉(三日)後翌日,兩黨都忙於做有利於自己的選舉結果解讀。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拉里金直播(Larry King Live)節目上,代表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兩位女士以尖刻的辭鋒互相攻擊和嘲笑,共和黨自誇連奪兩州長,民主黨則放大在紐約廿三區勝出的意義。加入舌戰的前明尼蘇達州無黨派州長溫杜拿(Jesse Ventura)毫不客氣的指兩黨之爭有如溫杜拿本人從政前的專業--職業摔角手,在人前兩方拚過你死我活,鏡頭外卻並肩喝醉去。幾張名嘴唇槍舌劍,好不精彩。不論政客和政黨如何各自作政治化的解讀,但投票結果是選民集體決定,選民才是關鍵,離開了選民,更動聽的政治分析也只是空談。
三日的選舉主要戰場是維珍尼亞州及新澤西州的州長選舉,以及紐約廿三區的國會眾議員補選。共和黨全取兩州長席位,民主黨以至奧巴馬總統本人的聲望因而受到拖累;黨內的溫和偏保守派看在心裡,將更不輕易與偏左的開明派妥協,對民主黨日後的立法運作,如健保改革等,會有較強的牽制作用。
不過,不必因此而將誇大為對民主黨或奧巴馬的「否決」,因為選舉日維新兩州票站外民調顯示,有六成五的選民不滿意現狀,執政黨候選人當殃,可以理解。去年同期,不滿意的選民超過七成,於是民主黨總統上台了。一年後情況稍好,但仍有三分二人怨氣未消,於是共和黨便又有機會了。這亦不是甚麼罕有的選舉結果,選民因不滿現狀而傾向改變支持別的政黨,本來就是常態,民主黨可以視之為選民對其執政成效的評分。更具政治趣味的反而是規模較小的紐約州國會議員補選。
共和黨保守派在廿三區發動的革命,成功狙擊了共和黨的溫和派候選人,卻沒法得到共和黨選民的徹底認同。由茶會派醞釀而成的極右力量,試圖重新塑造潰後的共和黨。他們投入大量人力與財力,成功逼使共和黨的候選人絲高沙法華退選,證明了保守派有相當的選戰破壞力,並揚言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將繼續狙擊「背叛」保守主義的共和黨候選人。這場在投票前仍是來勢汹汹的極右革命,在臨門一刻被選民否定了。佩林等共和黨右派所支持的候選人霍夫曼,在沒有共和黨候選人的情況下,在百餘年來未曾選過民主黨的選區,竟然落敗了。
民主黨自誇這是重大勝利,說連最保守的選區也攻下了。但只要仔細分析投票數字,便會發現可能是共和黨輸了,不是民主黨贏了。在三日的選舉中,依已公布的數字,民主黨得票六萬六千餘,佩林等支持的紐約保守黨得六萬張,退選的共和黨候選人仍得七千三百張票。即保守黨與共和黨加起來共六萬七千票。而去年同區同一職位的選舉,共和黨得票六成五,共十四萬三千票,民主黨七萬五千萬票,佔三成五。從中可見,被炒得熱熱鬧鬧的廿三區選舉,雖然具有共和黨新革命原爆點的特殊意義,以及全國媒體的密集報道,但保守派選民的參與熱情卻大倒退。與去年相比,共和黨合計損失七萬六千餘票,比民主黨今年所得總票數還要多。
這樣的投票結果可以清楚說明,政客和政黨金主的權力和路線鬥爭,不論打得如何激烈,如果不能深入民間,結合民眾,將不能轉化成為真正的政治成果。共和黨長期被批評日漸脫離群眾,廿三區的投票結果,相信又是一個新鮮例子。對於共和黨來說,餘下來的問題不是應否繼續狙擊黨內溫和派,而是如何重新理解和認真對待選民的訴求。維州和新州的共和黨候選人能勝出,正是因為選民認為他們更能解決問題。空談所謂「保守主義」,在小核心內打一場選民不甚關心的「理念戰」,只會讓共和黨更遠離尋常百姓。
Monday, November 02, 2009
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
(續周六)「民主」經常被標籤為普世價值,不少政客大聲疾呼的說「還政於民」,甚至不惜採用各種手段。輕者有如香港的政客擲香蕉和示威牌,重者如美國動用導彈和戰機。不論是假蕉或實彈,民主鬥士們都是以拯救者的姿態出現,卻甚少為民主下清晰的定義。何謂民主?「還政於民」只是抽象和浪漫的口號,不包含任何可分析或可執行的內容,既然已上升至「普世價值」的至高無上地位,便不能再含糊。
何謂「民主」?好些人認為這淺白不過,就是人民作主,在政治和社會公共事務上,即是由人民群眾說了算,各人代表自己行使公共事務的決策權。可是現實操作中,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意見,根本沒法治。於是有所謂少數服從多數,也被形容為民主精神。不過若單純只要人多便有話事權,而民主亦僅止於此,將會是一個十分可怕的社會。
反共人士喜歡批評中共不民主,釀成文革;但客觀的分析,按上述定義,文革時期是十分「民主」的。只要有一定的群眾數目,便可以去奪政府官員的權,甚至到解放軍軍營拿軍火武器。一大批紅衛兵衝進來就地批鬥甚至處決反革命份子,小將們也可以振振有詞的說是在執行民主權力,是所謂民主專政。所以,民主除了包括人民自主權外,也應包括個人權益的保障,亦即是公平性,而這種保障是須要法治維繫的。總而言之,「民主」是一種制度,是制度便有文化與地域適切性問題。
美國政府以完成一場普選作為某地成功實施民主的指標,於是普世價值崇拜者便認為「普選」等於「民主」。「選舉」是形成政府的一項程序,是一種政治制度,嚴格來說並不是一項「價值」,只可以理解為構建「民主制度」的其中一種工具,但兩者之間並沒有等號。不能說有選舉便有民主。
最新鮮的例子是阿富汗的總統選舉,遠征美軍擊潰的當地原塔利班政府,依美式民主透過選舉建立了新政府。經過多年的無能管治後,美國希望當地有一個新的政府。選舉進行了,以毒販和軍閥為副手的現任總統卡扎伊自稱得到多數票連任成功,但聯合國監察員指選舉舞弊,歐美列強紛紛要求重選。但只出幾天幕後操作和交易,卡扎伊便成功令對手自動退選,美歐也迅速承認卡扎伊合法勝選。這場受到「國際」背書的選舉,證明阿富汗人民已經當家作主了嗎?
簡而言之,「民主」是一個概念鬆散的名詞,任何關於它的討論,都必須先嚴格劃出範圍與定義。亦因「民主」含義的流動性,沒法將之作為一種可以不加解釋而以為人人必須擁護的所謂「普世價值」。
(續周六)「民主」經常被標籤為普世價值,不少政客大聲疾呼的說「還政於民」,甚至不惜採用各種手段。輕者有如香港的政客擲香蕉和示威牌,重者如美國動用導彈和戰機。不論是假蕉或實彈,民主鬥士們都是以拯救者的姿態出現,卻甚少為民主下清晰的定義。何謂民主?「還政於民」只是抽象和浪漫的口號,不包含任何可分析或可執行的內容,既然已上升至「普世價值」的至高無上地位,便不能再含糊。
何謂「民主」?好些人認為這淺白不過,就是人民作主,在政治和社會公共事務上,即是由人民群眾說了算,各人代表自己行使公共事務的決策權。可是現實操作中,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意見,根本沒法治。於是有所謂少數服從多數,也被形容為民主精神。不過若單純只要人多便有話事權,而民主亦僅止於此,將會是一個十分可怕的社會。
反共人士喜歡批評中共不民主,釀成文革;但客觀的分析,按上述定義,文革時期是十分「民主」的。只要有一定的群眾數目,便可以去奪政府官員的權,甚至到解放軍軍營拿軍火武器。一大批紅衛兵衝進來就地批鬥甚至處決反革命份子,小將們也可以振振有詞的說是在執行民主權力,是所謂民主專政。所以,民主除了包括人民自主權外,也應包括個人權益的保障,亦即是公平性,而這種保障是須要法治維繫的。總而言之,「民主」是一種制度,是制度便有文化與地域適切性問題。
美國政府以完成一場普選作為某地成功實施民主的指標,於是普世價值崇拜者便認為「普選」等於「民主」。「選舉」是形成政府的一項程序,是一種政治制度,嚴格來說並不是一項「價值」,只可以理解為構建「民主制度」的其中一種工具,但兩者之間並沒有等號。不能說有選舉便有民主。
最新鮮的例子是阿富汗的總統選舉,遠征美軍擊潰的當地原塔利班政府,依美式民主透過選舉建立了新政府。經過多年的無能管治後,美國希望當地有一個新的政府。選舉進行了,以毒販和軍閥為副手的現任總統卡扎伊自稱得到多數票連任成功,但聯合國監察員指選舉舞弊,歐美列強紛紛要求重選。但只出幾天幕後操作和交易,卡扎伊便成功令對手自動退選,美歐也迅速承認卡扎伊合法勝選。這場受到「國際」背書的選舉,證明阿富汗人民已經當家作主了嗎?
簡而言之,「民主」是一個概念鬆散的名詞,任何關於它的討論,都必須先嚴格劃出範圍與定義。亦因「民主」含義的流動性,沒法將之作為一種可以不加解釋而以為人人必須擁護的所謂「普世價值」。
地方小戰揭示美黨派政治博弈玄機
地方小戰揭示美黨派政治博弈玄機
今天(三日)是美國的年度選舉日,由於不是總統大選年和國會中期選舉,淡季的選舉一般被人忽略。然而今年不同於往時,三場零星的地方選舉被視為美國政黨政治的風向標,也是美式政治鬥爭的典型教材。
屬於聯邦及州層級的選舉共四場,維珍尼亞州和新澤西州需要選舉州長,紐約州和加州各補選一席聯邦眾議員。民主黨籍的加州副州長卡拉曼迪在本黨票倉勝出已沒有懸念,相比紐約廿三區的補選便精采多了,意外地成為共和黨黨內革命的原爆戰場。而維州和新州的州長選舉是民主黨不容有失的面子戰,該兩州原任州長都是民主黨籍,在民主黨一統國會兩院及白宮的大好形勢下,如失掉其中一州或兩州全失,將挫折民主黨在明年中期選舉的聲勢。
紐約第廿三國會眾議院選區,共和黨150年來從未失守。然而,在是次選舉中卻竟然沒有共和黨候選人應戰。該區本來三分天下,參選人有民主黨的奧雲斯(Bill Owens)、共和黨的絲高沙法華(Dede Scozzafava)及紐約保守黨的霍夫曼(Doug Hoffman)。倘若無風無浪,絲高沙法華躺著也能當選。但經歷去年全國潰敗後,共和黨如何重新出發,引來了黨內的路線之爭。曾成功領導保守派重奪國會兩院的前議長甘里奇,主張共和黨向中間路線邁進,他支持絲高沙法華參選。但包括前阿拉斯加州長佩林在內的幾名下屆總統選舉的可能參選人,卻認為共和黨的慘敗是因為放棄了保守主義的核心價值,他們聯同若干在野的共和黨重量級人物,在廿三區策動革命,倒戈支持紐約保守黨的候選人。
所謂紐約保守黨,在理念上是更右派的共和黨,政見與佩林等鼓吹的保守派原教旨主義吻合。這場黨內右派的革命並不是鬧著玩玩而已,不單有名政客背書,還有雄厚的資金力撐,逼得絲高沙法華在人財兩空的雙重壓力下於選舉前四天無奈地宣布退選。絲退選的意義不容少覷!得黨中央提名的候選人棄選,意味著共和黨的新右派已壯大,在黨內路線之爭取得了響亮的發言權,他們勢必在明年國會選舉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共和黨中央委員會不久前才尖刻批評霍夫曼沒有當選任何公職的素質,但現今已表態全力支持他;形勢比人強,一目了然。
奧巴馬的成功,一般認為是反映了共和黨過於保守及缺乏群眾基礎。敗選後共和黨選出了非裔黨主席,似乎是要向中間路線靠攏,想不到異軍突起的卻是右傾主義。民主黨人看到共和黨這場內鬥拍案叫絕,《紐約時報》的民主黨寫手毫不留情地嘲笑,說共和黨啃自己人比追擊奧巴馬還要狠,並認定廿三區的內鬥顯示共和黨將無法翻身。對於佩林在廿三區的影響力,民主黨更認為是天掉下來的寶貝,相信只要把佩林打造成為共和黨的代言人,共和黨便必死無疑。於是民主黨承勢連續推出多場以佩林為題的籌款會,期待坐收漁人之利。絲高法華在退選後已表態支持民主黨的奧雲斯,公開與共和黨決裂。
民主黨在笑得咀不合攏之際,也許低估了共和黨的革命力量。在後布殊時期,共和黨最壞的狀況應是從此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麥凱因敗選的其中原因,正是得不到傳統共和黨選民的認同。如果佩林等能團結核心共和黨選民,讓他們有重新信仰共和黨的理由,配合原有的網絡機制,共和黨仍是民主黨的強勁對手。更不能忽略外圍因素已悄悄地轉變了,奧巴馬的民意支持度持續下滑至不足五成,健改、外交和經濟政策的爭議在擴大當中。
再者,共和黨如何不濟也好,決定選戰成敗的關鍵在無黨派的獨立選民。奧巴馬去年成功取得大比例的獨立選票,但並不表示這些人從此便成為民主黨的鐵票。在維州和新州,奧巴馬均勝得漂亮,其中維州更是自六十年代以來首次投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相隔一年,兩州的民主黨州長候選人同時告急,其中維州民主黨候選人迪德(Creigh Deeds)落後共和黨對手麥當奴(Robert McDonnell)十二個百分點;新州現任州長科辛(Jon Corzine)經奧巴馬三度親臨助選,在選前數天才與共和黨的克瑞斯蒂(Chris Christie)扯成平手。
奧巴馬全力投入維新兩州助選,所保護的不單是同志的職位,更重要的是個人聲望。選前民調顯示,維新兩州的獨立選民都傾向支持共和黨,間接反映對民主黨執政缺乏信心。民主黨在維州敗選似乎已成定局;至於新州,民主黨註冊選民本來就比共和黨多,只要奧巴馬能發揮明星催票效應,挽回一點面子仍是大有機會的。不過,就算科辛連任,長遠來說對民主黨也不一定是好事。
科辛在1999年棄商參政前是高盛的主席,他的前任是被指為金融海嘯元凶之一的魯賓,而他的後任是因執意不救雷曼而引爆華爾街的財長保爾森。科辛在任高盛時策劃公司上市,從中賺得約四億元。離高盛後,科辛豪擲六千多萬元空降競選聯邦參議員,創下美國有史以來最昂高的國會選舉紀錄,至今還未被打破。在任新州州長期間,科辛爆出對女友利益輸送的醜聞,其後予女友一億元分手費結束兩人關係。再加上新澤西州被稱為全國政治最腐敗之州,力保不論在出身背景和政風都與奧巴馬主旋律不和諧的科辛,追擊公認較有希望廉潔執政的克瑞斯蒂,中間選民又會有何想法呢?
民主政治如水般流動,皆因選民也如流水般善變。以小窺大,或可把握端倪。
今天(三日)是美國的年度選舉日,由於不是總統大選年和國會中期選舉,淡季的選舉一般被人忽略。然而今年不同於往時,三場零星的地方選舉被視為美國政黨政治的風向標,也是美式政治鬥爭的典型教材。
屬於聯邦及州層級的選舉共四場,維珍尼亞州和新澤西州需要選舉州長,紐約州和加州各補選一席聯邦眾議員。民主黨籍的加州副州長卡拉曼迪在本黨票倉勝出已沒有懸念,相比紐約廿三區的補選便精采多了,意外地成為共和黨黨內革命的原爆戰場。而維州和新州的州長選舉是民主黨不容有失的面子戰,該兩州原任州長都是民主黨籍,在民主黨一統國會兩院及白宮的大好形勢下,如失掉其中一州或兩州全失,將挫折民主黨在明年中期選舉的聲勢。
紐約第廿三國會眾議院選區,共和黨150年來從未失守。然而,在是次選舉中卻竟然沒有共和黨候選人應戰。該區本來三分天下,參選人有民主黨的奧雲斯(Bill Owens)、共和黨的絲高沙法華(Dede Scozzafava)及紐約保守黨的霍夫曼(Doug Hoffman)。倘若無風無浪,絲高沙法華躺著也能當選。但經歷去年全國潰敗後,共和黨如何重新出發,引來了黨內的路線之爭。曾成功領導保守派重奪國會兩院的前議長甘里奇,主張共和黨向中間路線邁進,他支持絲高沙法華參選。但包括前阿拉斯加州長佩林在內的幾名下屆總統選舉的可能參選人,卻認為共和黨的慘敗是因為放棄了保守主義的核心價值,他們聯同若干在野的共和黨重量級人物,在廿三區策動革命,倒戈支持紐約保守黨的候選人。
所謂紐約保守黨,在理念上是更右派的共和黨,政見與佩林等鼓吹的保守派原教旨主義吻合。這場黨內右派的革命並不是鬧著玩玩而已,不單有名政客背書,還有雄厚的資金力撐,逼得絲高沙法華在人財兩空的雙重壓力下於選舉前四天無奈地宣布退選。絲退選的意義不容少覷!得黨中央提名的候選人棄選,意味著共和黨的新右派已壯大,在黨內路線之爭取得了響亮的發言權,他們勢必在明年國會選舉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共和黨中央委員會不久前才尖刻批評霍夫曼沒有當選任何公職的素質,但現今已表態全力支持他;形勢比人強,一目了然。
奧巴馬的成功,一般認為是反映了共和黨過於保守及缺乏群眾基礎。敗選後共和黨選出了非裔黨主席,似乎是要向中間路線靠攏,想不到異軍突起的卻是右傾主義。民主黨人看到共和黨這場內鬥拍案叫絕,《紐約時報》的民主黨寫手毫不留情地嘲笑,說共和黨啃自己人比追擊奧巴馬還要狠,並認定廿三區的內鬥顯示共和黨將無法翻身。對於佩林在廿三區的影響力,民主黨更認為是天掉下來的寶貝,相信只要把佩林打造成為共和黨的代言人,共和黨便必死無疑。於是民主黨承勢連續推出多場以佩林為題的籌款會,期待坐收漁人之利。絲高法華在退選後已表態支持民主黨的奧雲斯,公開與共和黨決裂。
民主黨在笑得咀不合攏之際,也許低估了共和黨的革命力量。在後布殊時期,共和黨最壞的狀況應是從此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麥凱因敗選的其中原因,正是得不到傳統共和黨選民的認同。如果佩林等能團結核心共和黨選民,讓他們有重新信仰共和黨的理由,配合原有的網絡機制,共和黨仍是民主黨的強勁對手。更不能忽略外圍因素已悄悄地轉變了,奧巴馬的民意支持度持續下滑至不足五成,健改、外交和經濟政策的爭議在擴大當中。
再者,共和黨如何不濟也好,決定選戰成敗的關鍵在無黨派的獨立選民。奧巴馬去年成功取得大比例的獨立選票,但並不表示這些人從此便成為民主黨的鐵票。在維州和新州,奧巴馬均勝得漂亮,其中維州更是自六十年代以來首次投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相隔一年,兩州的民主黨州長候選人同時告急,其中維州民主黨候選人迪德(Creigh Deeds)落後共和黨對手麥當奴(Robert McDonnell)十二個百分點;新州現任州長科辛(Jon Corzine)經奧巴馬三度親臨助選,在選前數天才與共和黨的克瑞斯蒂(Chris Christie)扯成平手。
奧巴馬全力投入維新兩州助選,所保護的不單是同志的職位,更重要的是個人聲望。選前民調顯示,維新兩州的獨立選民都傾向支持共和黨,間接反映對民主黨執政缺乏信心。民主黨在維州敗選似乎已成定局;至於新州,民主黨註冊選民本來就比共和黨多,只要奧巴馬能發揮明星催票效應,挽回一點面子仍是大有機會的。不過,就算科辛連任,長遠來說對民主黨也不一定是好事。
科辛在1999年棄商參政前是高盛的主席,他的前任是被指為金融海嘯元凶之一的魯賓,而他的後任是因執意不救雷曼而引爆華爾街的財長保爾森。科辛在任高盛時策劃公司上市,從中賺得約四億元。離高盛後,科辛豪擲六千多萬元空降競選聯邦參議員,創下美國有史以來最昂高的國會選舉紀錄,至今還未被打破。在任新州州長期間,科辛爆出對女友利益輸送的醜聞,其後予女友一億元分手費結束兩人關係。再加上新澤西州被稱為全國政治最腐敗之州,力保不論在出身背景和政風都與奧巴馬主旋律不和諧的科辛,追擊公認較有希望廉潔執政的克瑞斯蒂,中間選民又會有何想法呢?
民主政治如水般流動,皆因選民也如流水般善變。以小窺大,或可把握端倪。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