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June 29, 2010

過橋難

過橋難

  橋是三藩市灣區生活的一部份,不論南北或東西走向,要到海灣內其他城市,橋樑是主要的連接幹道。灣區有七條由州政府擁有及管理的大橋,另一加條地區管理的金門橋。這幾條跨海的大橋,建築原意是為利便交通,促進人員和商業的流動。時移勢易,這些大橋現時都成為政府的自動提款機了。

  由七月一日起,除金門橋外,州政府的橋樑都要加過橋費,由四元加至五元。海灣大橋更精彩,推出繁忙時段、周末及普通日多種不同收費。普通收費四元,繁忙時間六元,周末五元。州政府的橋樑加費過去都有著不同的理由,現在加費都懶得用什麼掩飾,公眾都明白就是為了一個「錢」字,州政府億元計的赤字擺在眼前,加費還要解釋嗎?

  海灣大橋的加費分不同形式,明顯是政府寄望從這條灣區最繁忙的大橋榨取得最高的收入。繁忙時間加費五成,都可說謂「心狠手辣」。什麼是繁忙時間呢?就是眾人都要使用大橋之時,不是上下班,就是要辦事或應酬的黃金時段。有說法是加價可以鼓勵大眾分散使用大橋時間,這說來容易,但社會的生活節奏能因此而改變嗎?

  記得在八九年灣區地震後,州政府說為了加固大橋,所以需要增加過橋費,由一元加至二元,當時政府官員承諾加價是短期的,一旦籌集足夠資金後便會降回原價,現在想起來特別有意思。

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綜合國力連整個歐洲加起來也沒法比得上的。可是,全國五十個州總計,在七月開始的新財政年度,合計預算缺口高達五百五十億元,卅一個州的赤字超過百分之十。國依然是超級大國,而百姓的日子卻日漸艱難,這國家的前途將會如何呢?

Monday, June 28, 2010

勇者逝去

勇者逝去

  美國有史以來在任最久的國會議員伯德昨日病逝,享年九十二歲,代表西維珍尼亞州出任聯邦參議員五十一年。對於這位在華府政壇超過半世紀的民主黨元老,人們將會用不同的方式去紀念他。最普遍的是紀念他公職服務的年資,創下美國國會歷史;也有人會懷念他維護國會議事法規和憲法權力的堅持;另一些人會把它形容為「豬肉議員」,因為他會毫不尷尬地為自己的州編列大數額的特殊開支撥款。也許更多人會想到他傳奇的一生,沒有大學學歷,出身自工人階級,自幼便成為孤兒,由親戚撫養長大,年青時有過參加三k黨的經歷,令他一生不斷重複的為此而道歉。而伯德留給筆者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參議院議事堂憤怒地批評伊拉克戰爭。

  2002年國會中期選舉前,布殊總統要求國會授予他向伊拉克出兵的權力。因為選舉在即,許多民主黨議員懼怕被指反恐不力,對於布殊的要求沒有強力的質問,大多反而順水推舟,搭便車做個「反恐英雄」。

  伯德從那時起便反對伊戰,他大聲的質問:「我們怎麼會墮落至國會有史以來最不堪的境地呢?總統要國會全體屈服於他個人的意志之下,為什麼我們軟弱得沒法抵抗呢?」接著伯德羅列了對出兵伊拉克的質疑,以及美軍佔領伊拉克後可能出現的種種困境。事實證明,伯德當日的擔憂和評估全對了。

  是伯德特別聰明預想到戰爭會帶來如斯困境嗎?在國會內比他聰明的人應不少,為何他們就沒有如伯德一樣站出來講話呢?原因是他們沒有這股政治和道德勇氣,所以,伯德應被紀念為美國政壇的勇士。

Friday, June 25, 2010

莫錯用工具

莫錯用工具

  在中文電台《總編輯時間》節目中,有一位聽眾朋友說,一人一票可以保障不會有官商勾結,百姓也不必因樓價高而買不到房子。在筆者博客裡也有朋友留言說,「一人一票是實現社會人人平等的最具體方法。」。

  一人一票選舉制度很公平、官商勾結應該打擊、牟暴利式的高樓價要平抑、人人平等是好事情。獨立看以上四點都是成立的,筆者也很支持。只是,一些濫民主人士錯誤地神化「一人一票」選舉制度,標榜只要有了普選便可以完美解決所有社會問題。認為有了普選便可以沒有官商勾結、便可以穩定樓價、可以人人平等。這美麗的誤會源自把不同範疇的概念混淆了,把主觀想像代替了現實。

  「一人一票」是選舉制度形式的一種,它的作用局限於決定參與投票者的投票方式與權利,即是,不可以一人多票。「一人一票」只是整個選舉制度中的一個環節,讓每一個合符選民資格的人士都有同等的投票權,在這層面上是公平的。至於所投的一票能具體對時政能有什麼影響?則是另一個範疇的事情,要看整個選舉制度涉及的公權力範疇,即有什麼可供他投票。

  例如,每名選民都有權在議員候選人名單上投票選擇其中一位,這是「一人一票」在此間可以發揮的作用,依得票率決定誰人當選,屬於技術性或數學層面的。至於當選人就職後將如何行使公權力?誰能會左右他的決策?這已超出了「一人一票」運作所能干預的範疇。所以,假若說我的一票可以影響這位議員未來的決策,令他更平仰樓價或如何如何,單純的一種主觀的願望而已。如願望落空後,依選舉制度可以在下一次再選他人,再次期待。即是說,可以決定誰當選,但不應保證當選人的行為;而當選人的行為才是直接影響民生的範疇。

  此外,「一人一票」僅僅規管了投票人手上能有多少票,但卻完全不涉及選舉作為一種集體行為這層面。選舉投票是一種集體行為,如何有效地影響集體行為的意識,才是選舉勝敗的關鍵。於是,擁有可影響選民意識的資源與手段,才是真正掌握選舉的一方,這與「一人一票」法規是層次和本質的分別。

  選舉制度的複雜性一言難盡,在「一人一票」以外,如何能達至平仰物價或甚至更理想主義化的人人平等,中間需要大量的制度法規和實務工作。建設一個建康進步,公平快樂的社會,選舉制度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白宮棄車保帥引發阿富汗戰略反思

白宮棄車保帥引發阿富汗戰略反思

  兩年前,也就是2008的夏天,美國總統選戰打得正熱。父親和祖父都是四星將軍的共和黨的熱門候選人麥凱因,並未因為這顯赫背景而加分。因為民眾對伊戰爭已厭惡至極點,而麥卻頑固地支持增兵伊拉克。具影響力的反戰團體(Move On.Org)傾全力支持民主黨的奧巴馬,讓這位新科參議員迅即在草根階層有了立腳點。奧巴馬反對增兵伊立克,而Move On.Org則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把布殊新任命的美軍伊拉克統帥彼得雷烏斯將軍的名字,用諧音嘲諷為「出賣我們的將軍」,事件引起共和黨人的圍攻。這段當年選戰的插曲,現在看來諷刺味道十足。

  本周三(廿三日),這位「出賣我們的將軍」在白宮草坪上站在奧巴馬總統身旁會見記者,被提名接替因在背後嘲笑華府高官而被開除的麥克里斯托將軍出任阿富汗美軍統帥。在競選時,奧巴馬一直故意忽視彼得雷烏斯成功穩住伊拉克局勢的成績,強調反恐的真正戰場應該在阿富汗。想不到在應付當上三軍統帥後最嚴重的軍部人事危機時,彼得雷烏斯卻成了奧巴馬最佳,也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奧巴馬將「布殊戰爭」定調為「錯誤的戰爭」,上任不久便定出撒出伊拉克時間表。不過,他同時亦實踐了自己的反恐戰策略,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微妙的是,「奧巴馬戰爭」採取的戰術思維,基本上與布殊在伊拉克後期推動策略是一致的(具體是以強大的兵力鎮壓敵對武裝分子,並同時透過政治和外交手段拉動當地政府的自立),連主要執行官員也沒有變。布殊時期的國防部長蓋茨、中央指揮部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均獲得留位。奧巴馬把伊拉克模式複製至阿富汗,而具體執行者是由國防部推薦的麥克里斯托將軍。麥前赴阿富汗前,奧巴馬只見了他三分鐘;廿三日開除他時,兩人反而談了近廿分鐘。

  與布殊當年的增兵策略唯一的不同,是奧巴馬為駐阿美軍定下了撒退時間表,期待快速取得戰績,避免重複布殊在伊拉克的錯誤。於是宣布今年十二月全面檢討阿局勢,明年七月開始撤軍。駐阿美軍為爭取在限期前取得成績,正在向武裝分子發動夏季大攻勢。就在此關鍵時刻,奧巴馬陣前易帥,絕對不會只考慮個別將領的態度作風問題。奧巴馬說法:換將是維護文官指揮軍隊的權威,不容個別軍人的意見造成分裂。紀律是軍隊的一切,理據是充份的,但不一定是唯一的理由。

  麥克里斯托都底還犯了什麼錯呢?別以為他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大嘴巴,他是不折不扣的伊戰英雄。在2003-2008年間,作為部隊指揮官帶領美軍在伊拉克奮戰。被調至阿富汗後,也以創新和開放式的治軍作風贏得讚譽。麥克里斯托也不是一名老粗,對執行和完成任務有細密的心思,並且忠誠地執行白宮反恐策略。去年八月他接受PBS訪問時說,阿富汗任務雖艱鉅,但他相信這是唯一的能成功的策略。

  奧巴馬強調這次換人不換政策,亦即是說錯的將軍本人而不是政策,白宮其實是企圖防患於未然。嘲笑分管阿富汗事務的白宮官員無能,反映出一名幹練的將軍對阿富汗現狀的埋怨。白宮反恐策略的成功關鍵不單是軍事勝利,還包括有效地重建當地政府。可是,自阿總統大選以來,白宮對阿富汗頑強而腐敗的卡爾扎伊政府一籌莫展,是有目共睹的。幸而有健改和經濟等重大議題,阿富汗一直沒有停留在新聞的主要版位。而經麥克里斯托這麼一說,矛頭便直指白宮了。

  麥克里斯托在極壞的時刻講了不該說的話。國會中期選舉臨近,民主黨選情低落。健改未如期得到民眾的熱烈擁護,總統處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被抨擊為不夠果斷。NBC/華爾街最新公佈的聯合民調,奧巴馬的支持度跌至45%,不支持的佔48%,而最令執政黨不安的是有68%的民眾認為國家方向錯誤了。在這敏感時期,白宮又怎能容忍再有質疑總統能力的聲音呢。

Thursday, June 24, 2010

從上腦說起

從上腦說起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公開指身患第四期肺癌的司徒華「癌症上腦」,原因是司徒華支持了政改方案,多位議員要求梁道歉被拒絕。此外,在立會討論政改首日,民主黨主席何俊仁離開立法會時,被反對人士謾罵以及用水潑濕,最終要由警員護送乘專車離開。「八十後反特權」發言人林輝表示,集會人士情緒激動,他認為應該可以被包容,不算是甚麼大事件。

  近年香港的政治爭拗有越來越激烈的趨勢,語言暴力或肢體衝突時有所聞,這發生在示威現場,在立法會,甚至高等學院校園。有一份研究報告估計香港有十五萬人願意採取激烈的行為示威,建議港府要注意防範。

  表達政見的方式有多種,不論是文字、言論或肢體動作,都應該屬於言論自由。但自由的基本界限是不能妨礙他人的自由,更不能對他人做成傷害。很同意司徒華對梁國雄的回應:「梁國雄的言論只是突顯了他的人格」。

  香港自從回歸之後,社會上論政之風也日趨蓬勃,遺憾的是只有量的增長而未見質的提升;相反,格調反而向粗鄙方向發展。中大學生報談普選的文章採用了廣東粗口作為標題;嘲笑校長的長相和改花名成為批評校政的一部份;示威集會上,有專上院校的教師帶頭侮辱警員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要建立真正的民主風氣,必先要鼓勵理性。任何政策的討論,均應是事理資料作為依據,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連基本品格都不顧的人,能有多認真面對更嚴肅的社會和政治事務呢?當所謂「爭民主」變成為一種玩樂宣洩的遊戲時,社會是在進步還是墮落中?觀乎香港現今各類標榜「民主」的社會運動,其素質和品格之低下,已達到令人沮喪的程度。當然,仍有不少會樂在其中,港媒也全力配合給予他們更多曝光率。但時間是不會等待任何人的,世界在變,中國在變,今日的香港,將決定明天的香港。

有趣的民主

  在香港, 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公開罵支持政改方案司徒華「癌症上腦」,並且拒絕道歉; 而一個叫做「八十後反特權」的組織的發言人林輝對於他們的成員向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叫罵和潑水,表示這是示威者表達情緒的方法,沒有什麼大不了。

  而同一天在美國,負責指揮阿富汗十萬美軍的統帥,因為在背後嘲諷了奧巴馬政府的高層官員,被總統炒魷魚了。

  幾個月前, 一名共和黨議員在奧巴馬向國會演講時,高喊奧巴馬是騙子, 結果, 這議員道歉了。

Tuesday, June 22, 2010

軍無戲言

軍無戲言

  由奧巴馬總統親自任命的駐阿富汗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里斯托將軍可能要帶著羞辱退役了,原因不是他在阿富汗治軍不力,而是沒有管好他自己的一張嘴。

  在一篇雜誌的訪談文章中,麥克里斯托嘲笑了幾乎所有直接涉及阿富汗事務的高官,包括副總統拜登、美駐伊大使和奧巴馬的阿富汗特使。顯然麥克里斯托都看不起他們,更不認為他們在工作上有任何貢獻。雖然雜誌引述的對話大多是嘻笑式的調侃,但這也意味著將軍對奧巴馬作為三軍統帥的不尊重。軍隊最重視紀律,公開表達了對上級的不信任,奧巴馬處置麥克里斯托的選擇相信也極度有限,一般相信陣前易帥是最有可能的。

  不過,別以為麥克里斯托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大嘴巴,他是不折不扣的伊戰英雄。在2003-2008年間,作為部隊指揮官帶領美軍在伊戰取得了輝煌的軍事成就。在被調至阿富汗當盟軍最高指揮官後,也以創新和開放式的治軍作風贏得讚譽。他也不是一名老粗,對執行和完成任務有細密的心思。在接手阿富汗戰場後,便要求士兵要增加與居民的接觸,把軍營移近住宅區,他認為打擊塔利班的最佳方法不是面對面的廝殺,而是贏得民心。

  也許麥克里斯托的「戰術」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可以看得出他不是沒有腦筋的衝動漢。那麼,他又為什麼會口出狂言呢?這個問題不一定會有答案,因為不是太多人關心,公眾和傳媒大多只是期待著總統會如何處置這位不知分吋的將軍。

  去年八月麥克里斯托接受公共電視台的專訪,對於阿富汗政策的發言仍是十足的官腔,並沒有出現與白宮跑調的現象。提到奧巴馬在委任前只見了他不到四分鐘,也沒有跟他討論政策,麥克里斯托當時還替總統辯說:「會面目的就是讓總統看看是否選對了人。」但自從奧巴馬其後宣佈了在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後,麥克里斯托便開始有微言了,評論指撤軍時間表打擊士氣。將軍一去,他肚裡有什麼怨氣亦將變得毫不重要了。

Monday, June 21, 2010

真正政改

真正政改

  香港立法會將在明日就2012政改方案作出表決,民主黨在周一舉行大會,並議決支持政改。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黨內投票,其重要性在某程度上其實更高於立會的政改表決。

  由曾特首提出,包容了民主黨改良版本的政改方案,規劃出未來香港立法會的組織新方法。方案是關於政制的法律文件,它只不過是政治運作下的成品,香港政治不同派系在成品出現前的種種互動與轉變,才是實質的政治。

  在回歸前,香港社會的政治生態基本上可以簡化為一個二分法,即支持回歸與不願回歸兩派。在九七之後仍然維持二分法,一派是民主派,另一派是建制派。民主黨初期以民主黨、前線和民協作核心,後期又出現了公民黨和社民連。建制派則以民建聯為最大黨。黨派多門,但政見大體還是二分法。曾蔭權於年前第一次提出政改方案時,遭到泛民陣營綑綁式的聯手反對。但自此以後,香港的政治生態開始了很微妙的變化。

  先是在五區總辭上民主黨不參與,令作風和背景差異極大的公民黨和社民連成為盟友,前者是所謂藍血專業人士政黨,後者是街頭戰士。在民主派大佬抵制下,公社黨的五區起義運動慘敗。此役令慣於激烈鬥爭路線的社民連聲名大噪,公民黨的社會認受性卻大受打擊。當公民黨仍在強顏苦笑之時,特首卻莫名其妙地邀請公民黨黨魁辯論政改。而另一邊廂,中聯辦又大方的邀請以民主黨核心的泛民人士對話,最終更促成中方接受了民主黨的「改良方案」。

  在一輪密集及時而有些莫名其妙的操作後,民主黨戲劇性地通過支持政改,與曾特首成為同路人;氣得創黨主席李柱銘揚言退黨,但另一元老司徒華則帶病公開支持政改,使他與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成為社民連包圍叫罵的對象。而在危難時得特首扶持的余若薇在表達反對政改之餘,又譴責泛民內的暴力,暗批社民連。至於過去一直成為泛民針對和嘲笑為保皇黨的建制派,卻在這場熱鬧非常的政爭中成了閒角,還傳出要特首派員安撫的消息。

  香港的政治生態就是如此在政改方案提交立會討論前,已悄悄的翻天覆地了。

Friday, June 18, 2010

國情點滴

國情點滴

  美國聯邦參議員利伯曼新近提出一項新法案,名為《保護互聯網作為國家資產法》,法案如獲通過,將在國土安全部內設立維護互聯絡安全的新主管,負責保護涉及美國國家利益的互聯網運作;法案同時並授予總統有權在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時,干預互聯網操作。傳媒俗稱是給了總統可按停互聯網的「緊急掣」。利伯曼認為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生活和政府運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卻容易受到襲擊,於是必須要更有系統地加強保安,以杜絕網絡九一一發生的可能。

  利伯曼特別強調法案不會在現行法例之外增加對互聯網的監視,因為愛國者法案早已授權聯邦政府監視互聯網通訊的權力。不過,法案一旦通過,總統便有權操縱互聯網,至於如何運用此權力?便成為總統個人的判斷了。也有學者更質疑能否把互聯網作為美國的國家資產。

  另一廂,密茲根州聯邦參議員施塔貝諾(Debbie Stabenow)提出議案,禁止美國政府使用公帑購買中國貨品及使用中國的服務,直至中國當局簽署世界貿易組織的《政府採購協議》、提高政策透明度及公平對待外來競爭者為為止。 施塔貝諾認為法案可以幫助密州以及整個美國的對華出口。

  同樣是來自密州的聯邦眾議員Mark Schauer則提出立法,限制美國政府向中國購買物品的總量,不能超過中國政府給美國的訂單。目的是要以行政手段達至美中貿易平衡。

  國會議員們真的是很有創意和野心,密州議員們是國會內提倡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最積極的,但眾多法案其實是表態意義大過一切,就算最終不能成為法例,至少在輿論上能給予中國及白宮一些壓力。

  至於利伯曼的把互聯網「國有化」法案,纣網絡戰爭更系統化合法化,而美國總統除了是海陸空三軍統帥外,也將握有互聯網的「生殺權」。法案表面看似霸道,也肯定會有自由派維權組織反對,但法案通過的機會很大。任何涉及美國國家利益的事務或議題,兩黨和白宮的意見是很容易一致的。
 

Thursday, June 17, 2010

虛與實

虛與實

  香港社會就政改爭論不休,特首曾蔭權在與議員余若薇辯論中問香港還能浪費多少時間,曾所指的是若不通過政改方案,便會浪費推動香港民主政制向前的時間。對於政改方案,筆者不想介入討論,但特首「浪費時間」說,卻令我想到的不是政改時間表,而是整個香港。為政治利益而激化的各種社會矛盾,是在虛耗著整個社會,甚至幾代人的寶貴光陰。政客都喜歡說什麼「為民請命」之類的說話,當中有是多少是實質?多少又是虛無的呢?

  時下不少人不求甚解地崇拜「民主」,只要口號上有「民主」兩字,便以為等同「正義」。用口號代替事理分析,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當有人在嘲笑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之時,又有沒有察覺到今天在香港搞各類抗爭的學生或政客,不少也是採用了極類似的手段和思考方式。

  有所謂「後發先至」,這在物質生活層面上最顯而易見。電話通訊由有線發展至無線,原本有線電話服務也很落後的中國,直接享受到科技進步的成果,快速進入無線通訊時代。在政治制度方面,除了死板的抄襲西方模式外,能在其基礎上去蕪存菁,得出更有佳的制度嗎?抑或不鼓勵思考,只懂膜拜呢?

  香港政制發展的爭論,幾乎只集中在「普選」;若把「一人一票」作為香港政制的終極目標,未免流於膚淺。任何政治制度都應是為全民服務,有效及公平地維護與分配全民利益。有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便能達至良好管治與全民均富,甚至國泰民安嗎?地球上有不少例子可供參考。而美國的富強是由於有普選,抑或擁有強大而無可比擬的發鈔能力呢?

  選舉制度的第一受益人是參選的政客,其次是政客賴以當選的利益集團。至於民眾的利益?熟識美國政治的人士都會看得清楚,以奧巴馬稱聲為全民而推動的健康保險改革為例,結果最大得益者是誰?答案是:保險業和藥廠。

  普選是一種「虛」的形式,如何讓百姓得到「實」利,需要額外更大的工程,而這往往是政客不屑去做的工作。

Tuesday, June 15, 2010

e世代選戰

e世代選戰

  共和黨加州州長候選人惠特曼在初選勝出後回到砍谷謝票,這位電子灣前行政總裁向支持者說;要將矽谷的文化帶到州府,改造沙加緬度。與她同一天贏得初選的費利奧娜也是矽谷高管(惠普前行政總裁),十一月將挑戰現任聯邦參議員博塞。與過去的富商參政不一樣,惠特曼和費利奧娜都是科技界的高管精英,標榜e世代的管理概念和價值觀;而她們的對手卻都是傳統的業職政客。這截然不同的背景,猶如兩代人的對決。

  「利用矽谷文化改造沙加緬度」雖然只是一句口號,到底什麼是矽谷文化?它又將如何改變州府的政治?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容易說得清的,但對選民來說也許並不重要,因為口號本身所附加著的聯想意義再淺易不過了。「矽谷」就是代表成功和創新,而「州府」就是問題和官僚的代名詞。選擇「矽谷」抑或「州府」,在這抽象層面上太容易了。

  加州向來被認定為全國民主黨的大本營,民主黨的州長候選人布朗曾任兩屆州長,做過屋崙市長和州檢察長,算得上是全國知名的民主黨老牌政客之一。現任聯邦參議員博塞也是專業政客,由馬連縣參事起家至十八年前擔任參議員至今,於民選公職累積了數十寒暑的年資。布朗和博塞的「政治成分」極之相似,他們縱橫政界之資歷,在十一月的選舉將不一定會是加分因素,反而更似是負資產。

  不論是州府或是華盛頓,早已令民眾失去信心;業職政客也不再是選民仰望的人物。在追求英雄的傳統文化下,加上龐大競選資金的打造形象,惠特曼和費利奧娜將更像是新一代的政治領袖。布朗和博塞如要勝選,必先要說服選民為何選民仍能相信傳統政客解決他們的問題。

轉發議員與學生肢體衝突視頻

Monday, June 14, 2010

美國政壇性別差異逐漸模糊

美國政壇性別差異逐漸模糊


  踏入炎夏暑假,當大部份人都開始變得懶洋洋,美國的選舉機器卻轉入了高速檔。在剛過去的初選,主流媒體總結為「女性政客之年」,因為在較為注目的選舉中,均由女性勝出。這包括南卡羅連納州州長候選人希利、阿肯色州聯邦參議員林肯、加州州長候選人惠特曼、加州聯邦參議員候選人費利奧娜和博塞;以及自己沒有在選票上,但成為共和黨助選秘密武器的前阿拉斯加州長佩林等等。這些女性在政壇上鋒芒不輸給男性對手,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對於女候選人,傳統觀念都會認為她們參政真不容易,需要突破社會性別歧視,政治圈中的資源幾乎都是由男性控制的,女候選人的優勢只是對女選民更有號召力,要出頭真的不容易。因此,當在初選中有幾名女性勝出,便順理成章的被媒體作為焦點報道。媒體有這種結論,是因為依循現成偏見,實際上選戰場上馳騁的女政客,早已經遠遠脫離了傳統的窠臼。  


  在所謂女性年裡,最特別的應是加州,現任兩位聯邦參議員均為女性,需要改選的一席中也沒有男性候選人能入圍。如惠特曼當選州長,加上將自動當選的現任議長普洛西,加州將首次出現女性「專政」局面。由西岸向東看,阿肯色州現任聯邦參議員林肯保住了黨內提名;南卡州希利極有可能成為全美第一位印度裔州長。她們的成功,不是簡單地專攻女性選民,或是展示什麼女性問政特質。更準確的說,是她們具備了勝選的客觀條件──金錢與人脈,這與性別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惠特曼是全球最大商品交易網站ebay(電子灣)的前行政總裁,也是一位女億萬富翁,但在政壇上徹徹底底是一名新手,從沒有任何政府服務經歷。要取得共和黨州長候選人的入場券,惠特曼自掏腰包超過七千萬美元。為了一場初選便自資七千萬競選經費,這相信是創了全國紀錄,也絕對不是一般政客所能負擔的。她的民主黨對手布朗,是一位老牌政客,曾兩任加州州長及檢察長,他的競選帳戶目前只得兩千萬元。


  惠普(HP)的前行政總裁費利奧娜輕鬆的擊敗黨內實力男性對手金寶。金寶是前任國會眾議員,在政界的有深厚的資歷和知名度,卻敗給從未參選的新手,這有多種解說,競選經費是其中之一。金寶的政治募捐能力比費強,得款約一百萬元,但費卻可以自資約七百萬元競選,金寶只能拿出一百萬元的私房錢。


  費利奧娜花了七百萬元,而惠特曼卻用了七千萬元,錢真的是關鍵因素嗎?具體金額不是絕對參考,主要是看你能超越對手多少。惠特曼初選的主要對手龐斯也是矽谷富翁,不過只掏出了兩千五百萬元。所以,不論是惠特曼或是費利奧娜,她們都是憑藉豐厚的私人財富,以銀山壓頂的姿態參選。布朗在惠特曼面前頓成一名「寒士」;至於費利奧娜的對手博塞便不是省油的燈,她是國會內名列前矛的富貴議員,一場銀彈戰在所難免。加州另一位女聯邦參議范士丹和來自三藩市的國會議長普洛西,都是國會內數一數二的富婆。


  至於經歷一番苦戰而保住黨內提名資格的阿肯色州聯邦參議員林肯,她的至勝之道並不是金錢,而是超強的人脈。林肯在國會內的投票紀錄招惹了工會的不滿,工會投入了巨額資金支持林肯的對手,逼得曾她一度落後。轉捩點是她請來了前總統克林頓來為自己站台,克林頓是老州長,也是迄今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有克林頓在最後關頭馬不停蹄的助選,使林肯意外的反超前,選後分析都說實質勝出的是克林頓而不是林肯。


  而南卡州共和黨州長候選人希利在選前被連環爆出有婚外情,也打破了桃色新聞只發生在男參選人身上的傳統。一名指控者是當地著名政治評論員,另一人是對手的前競選顧問馬薩。馬薩身為一個大男人,更在電視鏡頭前公開訴說與希利如何發生一夜情,成為男版的萊溫斯基。美國的選戰場上的性別效應已越來越不明顯,懂得遊戲規才是關鍵。在兩陣營廝殺的過程中,也不會有性別差異。

演員與政客

演員與政客

  北卡羅連納州聯邦眾議員Bob Etheridge因為一段youtube短片而成為全國知名人士,片中他粗暴對待一名上前欲採訪他的大學生。按片中所見,Etheridge大力抓著男學生手不放,並搶去他的攝錄機,不停的質問對方是誰,最後更用力扳著男學生的頸,把他扯到自己的身邊,緊緊的壓逼他一下才鬆開。依此情節,男學生絕對有理由報警,投訴議員毆打和搶劫。Etheridge昨日就事件表示道歉,承認當時反應有問題,但卻不忘在道歉聲明中表示自己當時是受到騷擾。

  Etheridge雖然連番道歉,但事件已成為一場不小的政治風波,特別是在國會中期選舉年,民主黨已經多面受敵,這段短片只會帶來更多困擾。網民關於此事的熱議中,有的說想不到Etheridge的公關反應這麼差,遇到兩名學生攔路訪問,擺擺手說句無可奉告便是了,何必要動手呢?

  沒錯,要應付兩名學生並不難,難是難在掩飾本性。短片所呈現的是議員以大欺小的真性情,這本應是收藏得好好的。如果Etheridge未來的官運出了什麼問題,相信最錯是他沒有把戲演好。人前人後,鏡頭前鏡頭後,與咪前咪後,政客都是兩張臉孔的。誰的戲演得好,誰便會更順利和討選民喜歡。

  準政客、加州州長候選人惠特曼新近被揭任職電子灣期間曾粗暴推撞一名女下屬,結果還要公司出面賠錢私下和解。惠特曼發出書面聲明,指與該女下屬有
專業意見分歧,彼此已冰釋一切。被指與傳媒關係不好的惠特曼也許要以Etheridge為鑑,注意把自己的脾氣收藏得好一些。 

Friday, June 11, 2010

關於中大接收支聯會女神像精釆博文

http://momoballball1989.blogspot.com/

Thursday, June 10, 2010

大學式思考

大學式思考

  大學一年級時選修了著名宗教家沈宣仁博士的一門課,幽默開放的沈博士有一次講到什麼是大學生式的校園戀愛?他說,一名男生在荷花池畔(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的花園)的草地上,與相熱戀中的女生相偎而坐,女的輕聲溫柔地問男生:「你對柏拉圖的哲學有什麼看法呢?」話音一落,即引起哄堂大笑。

  沈博士的意思是,大學是追求知識及鍛鍊思考的地方,談戀愛也得要有格調和知識性強,提醒大學新生應明白如何利用大學給予他們的教育機會。事隔近卅年了,筆者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學最近成為了熱點新聞,不是因為它的學術,而是因為政治。

  事源中大學生會要接收香港支聯會的六四民主女神像到校園永久擺放,而校方管理層經會議一致決定以維持中大政治中立為由而拒絕接收。學生不接受校方的決定,硬要迎接女神像,一度傳出可能會出現激烈抗爭場面。結果女神像就位了,校方稱要再議是否准許永久擺放。其後,候任中大新校長沈祖堯明顯為討好部份學生公開表示,自己也為六四流過淚,並形容這次迎神像事件是自六四以來「中大遇到最大的政治風波」,又「承認校方缺乏經驗處理」。沈此番嚴厲「自責」的言論,隔一天,便遭即將卸任的校長劉遵義反駁,說「政治中立」決定是管理會議一致過通,包括沈祖堯本人。

  大學是追求知識、啟發和衝擊思考的地方,海納百川,才能刺激想思進步,不應接受強逼施加的一言堂。大學生或教授們可以有不同的思想偏好或政見立場,但作為校方卻應中立,才保證開放及不偏不倚的治學環境。可是,強行要求跳過常規程序,要校方接受只代表某單一政治立場的展品,在做法上是獨裁和粗暴的;中大神學系一名副教授更撰文批評中大恐懼政治。但為什麼硬要中大為支聯會的活動背書呢?大學如何做才不恐懼政治呢?今天擺一個女神像,明天別的學生要放另一件代表他們立場的展品,又是否可以呢?如果來者不拒,中大要變成政見碑像展館嗎?

Monday, June 07, 2010

能講嗎?

能講嗎?

  89歲資深女記者海倫‧托馬斯(Helen Thomas),自1961年起便開始採訪白宮新聞,前後經歷了十一任總統。在白宮的新聞發布室裡有托馬斯的專用座位,奧巴馬總統去年還拿著蛋糕到發布室為她祝壽。這位長壽、敬業及備受尊重的新聞工作者,昨日不情願地宣布退休,原因是她的東家把她開除了,理由是她說了一些敵視以色列的言論。

  事情發生在上月27日,一名猶太教拉比在白宮一個慶祝以色列傳統的活動上遇到托馬斯。該名拉比有自己新聞網站,拿出了攝錄機訪問托馬斯,問她對以色列有何評論。托馬斯劈頭一句:「滾出巴勒斯坦,他們是佔領者」,接著拉比問那麼以色列人要到哪裡去呢?托馬斯說:「波蘭、德國、美國,任何地方都可以。」

  托馬斯的言論被拉比放上網後即時引一遍譴責之聲,指她仇視以色列人,連白宮和聘請她寫時事專欄的新聞機構都加入批評行列。結果,這位傳奇式的年長新聞工作者有了一個極不光彩的退休理由。在她離開白宮採訪行列之後,曾與她一起工作的同行記者,表示對托馬斯的反以色列言論並不意外,她向來就是借提問來表示對以色列的不滿。

  托馬斯從事媒體工作數十年,但卻沒有得到行家的同情,因為她犯了新聞極大的禁忌──中立客觀,嚴重的政治不正確。好些人質疑如此帶有偏見的人能是一位好的新聞工作者嗎?

  公然要以色列人回到德國,實在是難以為人接受十分尖酸的言論,被譴責也是合理的。不過,犯了不客觀毛病的記者絕對不止托馬斯一人,再者,托馬斯當日是以被訪者身分發言,因此而被炒魷魚,又是否值得商榷呢?托馬斯事件深度反映了所謂「言論自由」,其實是很有界限的。

Tuesday, June 01, 2010

功夫+熊貓

功夫+熊貓

  周立波在他的海派青口秀曾問過這樣問題:「功夫是中國的,熊貓也是中國的,怎麼功夫熊貓就變成美國荷里活的呢?」這個引起哄堂大笑的笑話,刺中了今日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最關鍵問題。

  早前到中國廣東了解經濟轉型政策的推行情況,中央政府給廣東的新任務是產業重整和價值提升,從勞動密集的加工業轉向自主研發。這套最初叫做「騰籠換鳥」的新經濟政策,在推出初期引來爭議,連香港一些大學的經濟學者也認為在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出口已面臨壓力,更不宜推動產業轉型。而月來引發熱議的富士康事件,卻引證了廣東經濟必須要調整,這也是為什麼汪洋書記在四月中旬提出,廣東必須要變,拒絕轉變是不可能的,連慢轉也不行。

  脫離低端生產模式為何如此逼切呢?自中國推動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GDP一直領先全國,在國際經濟逐漸回升,出口有所改善之時,為什麼就不能讓珠三角繼續做世界的加工廠呢?如果有全面跟進廣東的地方政治新聞,會發現汪洋的工作不是只有經濟建設,他相當的精力放在社會事務上,特別是拉近城鄉的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過去卅年的發展,讓珠三角地區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但整個廣東並未全面受惠,甚至出現較凸出的發展不均衡現象。要全面讓廣東人民享受較接近的更優質的生活,低利潤的來料加工已不足以維持和推動社會的進步。富士康雖然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加工廠,但在產業技術層次,已跟不上廣東的整體發展需要。中國要進步,廣東要持續發展,單靠從五百至七百元的Ipad中分十二元的加工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