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軍事對峙終以印度退兵而落幕,印方聲稱是外交勝利,而支持印度的美國媒體強調是中印雙方同時退兵。至於中國外交部則重申中國軍隊會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維護國家主權,隻字不提退兵。
雖然是各自表述,但沒有任何的人員傷亡,應算是最理想的結局了。因為自從對峙發生後,印度一直態度強硬,還不斷增兵到邊境,大有不惜一戰之態勢。好面子可以說是深刻到骨髓的印度民族性格,為何願意自動撒出洞朗呢?那必然是現實異常緊逼之故。
印度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中國的崛起除了客觀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外,還刺痛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因為不論是宗教,還是少林功夫,印度都普遍認為中國是師承印度的。而在對抗西方殖民統治上,印度更顯得比中國人有骨氣,也更早進入現代化進程。所以,在精神上,印度的權貴精英是不能接受綜合國力已經被中國超前的事實;派兵進入洞朗正與拒絕加入一帶一路,同是要提醒中國,印度不服氣,並且有能力反制。
只可惜精神勝利是一回事,實力對抗又是另一回事。印度國內政局動盪,社會建設滯後,就算加上花鉅資購買外國先進武器的軍隊,也沒法令莫迪有足夠的底氣能與中國來一次硬碰。莫迪知道今天戰勝中國的機會極其渺茫,硬碰的結果反而會打碎了最珍貴的民族驕傲感,勢必大大不利其執政。從中國對峙事件可以總結出來的教訓,並不是哪一國的裝備更好;而是哪一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更有力量,更有底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