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人心聲

純私人博客,僅代表個人觀點。

Monday, July 29, 2019

不動如山  

›
 中國國務院周一就香港當前局勢舉辦了記者,在此之前流言四起,傳得最盛的是特首將換人,「林鄭將因病辭職,由政務司長長暫代」。甚至有些社交群組的所謂「爆料」,繪聲繪影地詳述特區高官們和建制派如何逼宮。也有流言說中央會宣告香港進入緊急狀態,讓特首可以解散立法會云云。結果,這一切都沒...
Friday, July 26, 2019

刀口下求饒

›
  香港政務司司長周五公開就警方在七月廿一日處理元朗事件情況向公眾道歉;警察員佐級協會隨即發表聲明,認為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的道歉言論不負責任,抹煞警務人員在這件政治事件上的努力、付出、委屈及犧牲。   張建宗的道歉對化解目前香港的困局完全沒有一點正面作用,反倒是...
Monday, July 15, 2019

送警入虎口

›
    自六月份以來,香港發生了連串的暴力示威和衝擊政府機關事件,最新一宗是上周日,警察與暴徒在沙田發生激烈衝突,多名警員受傷,其中一名警員更被撕(一說咬)斷一節手指。從當日衝突的現場視頻所見,沙田騷亂的暴力程度要比過去都嚴重。   有這樣一段駭人的視頻,在沙...
Monday, July 08, 2019

林鄭又錯了

›
  真的很偶然下看到油管(youtube)在直播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的記者會,她宣佈犯逃條例修訂案死亡,一再致歉;並說沒有將示威定性為暴動。林鄭又長篇的論述政府如何跟民眾溝通不足,提出了若干改進措施。筆者沒有看完記者會,因為沒有必要。林鄭這番言論,再次證明特區政府沒有政治...
Monday, July 01, 2019

怎麼不鬧了

›
   香港反對派示威者近幾年多次衝擊立法會,昨晚終於如願以償了,一眾以武力成功攻佔立法會,在議事廳大肆破壞,在主席台掛上了港英殖民地旗幟。此情此境與台灣太陽花很類似,所不同者是港青沒幾小時便放棄陣地走人了。   為什麼這批年青暴徒會這麼容易放棄呢?是擔心警察反攻?抑或...
Monday, June 24, 2019

港府還能管治多久

›
    香港周五發生了只有特色一國兩制才會發生的事情,香港警察總部被一大批以青少年為主的示威者全面封鎖。所有出口不是被鐵馬雜物綁成的障礙物堵死,後門大閘遭鐵鍊鎖住。警總內的警察出不了去,民眾要報警也進不去。入夜後,示威者更在一片喝采聲中抬起鐵馬作勢衝向已下了大閘的警總大門...
Friday, May 31, 2019

都在演戲

›
    所謂的中美兩美女主播大辯論落幕後,不少人都感到失望,抱怨沒有看到真正的火爆交鋒。雖然如此,但在這十分鐘左右的「文明對話」中,仍是有不少有價值的觀察點。   首先是霍氏的女主播列根,好些美國網民和中國網民都認為在氣勢上列根贏了,話語間埋下不少地雷,讓劉欣...
Tuesday, May 21, 2019

中華有為

›
        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科技龍頭華為頻施重手,先是下達禁令不許美國公司與華為做買賣,試圖摧毀華為的零件供應鍊。當華為表態有自備芯片可用,不怕抵制後;谷歌便應美政府要求,宣佈停止對華為產品繼續提供安卓軟件的支援。翌日,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則公佈,華為自行研發的...
Monday, May 13, 2019

鐵軌上的根

›
       剛從猶他州的鹽湖城回到灣區,有點彷如隔世的感覺,而且是足足隔了一個半世紀。   與五十多名灣區星島讀者一同參加了上周五的美國橫貫鐵路完工150周年慶會,會場是「金釘國家歷史紀念公園」。據公園管理人員介紹,這條連接東西岸的鐵路就在這裡對接,150年前鐵...
Tuesday, April 23, 2019

不太明的聲明

›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千萬人期待的目光下發表了關於是否參加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的五點聲明,可是結果卻令不少人極度失望,網絡上及政論節目上負評不少。批評聲音主要不滿是韓並沒有直截了當的說選與不選,所以五點聲明非但沒有把狀況說清似的,還有親痛仇快之感。不過,於筆者看來,選與不...
Friday, April 12, 2019

韓流倒思

›
    韓流自去年高雄市長選舉一役形成後,至今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是越來越洶湧,甚至橫掃美國華人社會,來勢相當猛烈。首站在波士頓與昨天抵達洛杉磯,韓國瑜均受到僑胞們的熱烈包圍,其激烈程度一點不比島內遜色。從被民進黨驅逐出北農,至今天成為全台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韓國瑜只用了兩...
Friday, April 05, 2019

非常台肯

›
    台灣深綠政論節目主持彭文正最近自創新詞惹來網上熱議,彭所創的新詞語計有:「今古台外」及「台肯」。如看官一時不明白,只需把「台」字改為「中」字,便可以明白一切。原來為貫徹拒中政治立場,彭主持把帶「中」字的詞都改為「台」,似乎在展示其心裡只有「台」沒有「中」的堅定意志。...
Thursday, April 04, 2019

強國是怎樣煉成的

›
    不單是美國總統和議員們公開說不能讓中國變得更強大,就是連好些華人也愛嘲笑中國為「強國」,語氣中帶來嚴重的蔑視。這等人不論中外,基本論調就是中國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從不正當途徑得來的,勝之不武,絕非名正言順的強國。果真如此嗎?   昨日聽一位有豐富中國商貿經驗的...
Friday, March 29, 2019

商人與政客

›
    近日台灣新熱門新聞話題是郭台銘會否參選2020,來年的大選本已夠亂的,再加一位郭台銘,恐只會亂上加亂。這亂並不單純指選舉局勢,更多是台灣的前途。民進黨搞半份台獨,國民黨要一中各表,柯文哲要佔兩邊便宜,郭台銘要什麼呢?誰知道?   郭董被看成為熱門可能...
Tuesday, March 19, 2019

統獨之爭

›
  上周六的台灣四席立委補選,民進黨鐵票票倉的兩席守住了,賴清德於是乘勝追擊,隔日即宣佈挑戰蔡英文,領了表角逐 2020 總統大選的民進黨黨內提名。賴在補選戰打出恐中和哀兵牌,聲稱民進黨只剩一口氣,若掛了,台灣便會被大陸吞併。再加上選前好幾個突發因素,這恐中和哀兵牌似乎...
Friday, March 15, 2019

這一代下一代

›
    台灣政治評論員邱毅對於韓國瑜說「兩岸統一留給下一代解決」的說法不以為然,認為這與馬英九版的「不統不獨不武」無異,是沒有擔當。邱毅不相信下一代台灣人便能更有辦法面對統一議題,因為在現今的台獨教科書教育下,下一代台灣人只會更支持台獨,而不是韓國瑜所說的有更高智慧...

韓沒什麼本事

›
  整個台灣都被韓國瑜徹底翻轉了,他不但一舉拿下民進黨的大本營高雄市,韓流助選的威力更直逼阿扁的故鄉台南,令民進黨神級人物賴清德悲情地喊出一句:「民進黨只剩一口氣了」。在藍營裡頭,幾顆太陽本以為可以踏著韓扶起的青雲梯,順勢登上總統大位;卻沒想到韓國瑜在民眾中的聲望之高,把太陽們...
Friday, March 08, 2019

滅韓風起

›
  台灣紙媒最近公佈總統選舉民調,顯示朱立倫可以贏過柯文哲。於是忽然間拱韓出來選總統的風向變了,藍營名嘴和政客們開始說有了朱便可以不必要韓。他們的邏輯是國民黨勝選最大的障礙是柯文哲,而先前只有韓國瑜才能擊敗柯,所以必須要拱韓參選。可是,現在連朱立倫都可以超越柯文哲了,韓...

時代必然嗎

›
  日前在一場午餐聚會桌上,兩位同桌朋友對鄧小平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年過七十的那位對鄧讚譽有嘉,認為他很厲害,推出改革開放,成就了今天中國的偉大成就。另一位約五十歲上下的朋友,則以鄙視的口吻說鄧小平一點都不厲害,全因為中國當時己窮到見底,改革開放是必然的,鄧只是在其位而已,沒什...
Wednesday, March 06, 2019

關鍵錯誤

›
  台灣政論節目《關鍵時刻》是我每天必看的,主持人劉寶傑也是我所喜歡的政論主持之一,他思路清晰和口才了得,能以事論事,分寸掌握得頗精準。只是在三月四日的節目裡,他和嘉賓主持犯了一個頗令人不安的關鍵錯誤。這倒不是資料陳述的錯誤,而是歷史觀出了問題。   該集節目開首主題是推崇...
Monday, January 07, 2019

一國兩制

›
  北京提出以「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已有相當年月了,但自習近平上周呼籲台灣各界共議「一國兩制」後,「一國兩制」已成為了台灣 2020 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了。爭取連任的蔡英文指台主流民意是沒法接受一國兩制的,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有同樣的表述。為什麼「一國兩制」在台灣會...

現狀保持不了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元旦翌日發表了關於兩岸關係的重要講話,筆者觀察了台灣方面的各種回應,包括藍綠政治人物和政論名嘴,除小部份外,大多仍然沒有搞清楚狀況。兩岸關係因習近平的這篇講話進入了全新階段,北京已起動和平統一的進程,過去藍綠都在利用的所謂「維持現狀」擋箭牌...
Friday, September 28, 2018

靠的是努力

›
    台灣青年到大陸讀書和就業的人數近年急增,在網上看到一則深入報道視頻,其中訪問了一位留學北京的台灣高才生,他說入讀大一那年,很努力下在微積分課目中取得八十多分成績,回到宿舍向三位室友報喜,卻發現他們反應很平淡,後來才知道他的這三位大陸室友都是拿一百分的。 ...
Friday, September 21, 2018

假新聞之禍

›
        「假新聞」這政治術語最近有越炒越旺之勢,我們的總統特朗普是主將推手,而台灣的蔡英文也發覺這招好使,但更甚之,竟然發動黨政機關包括立法院,齊齊圍剿所謂的假新聞。   「假新聞」確是存在,也可謂由來已久。歷史上不少戰爭都是經由「假新聞」發動的,如越...
Tuesday, September 18, 2018

中國危機

›
  美中的關稅戰再度升級,一如過去幾輪交鋒,特朗普總統在宣佈加關稅的同時,也警告中國不能還手,否則下一招會來得更狠。只是中國除了最初似乎仍存有希望而配合美方的談判外,目前已採取乒乓球的對陣模式,你來我往,使出打持久戰的架勢。   反觀美方,特朗普重施在商場...
Friday, September 07, 2018

缺德與缺智

›
  關於香港各大學開學季節最為搶眼的新聞,居首的是學生會會長們紛紛表態支持港獨,其次是猥瑣的迎新營。從中反映出香港高等學府的問題,可以用四字來總結,就是:「缺德缺智」。   先說缺德,大學迎新營大搞色情猥瑣遊戲已成為了香港高等學府的低俗傳統。雖然公眾輿論也一直有些...
Thursday, August 30, 2018

被水沖垮的民主  

›
 在所謂普世價值的長久洗腦下,好些人會認為民主就只等同投票,選舉便是優質政治代名詞,更是人民生活品質的保證。這種誤會並非美麗的誤會這麼簡單,有些時候更可能會是致命的。   8月23日台灣南部發生強降雨,幾乎整個南都都遭遇水淹,而且多日不退。這回水淹雖不是如洪水般急流凶猛,但卻...
Friday, August 24, 2018

終有一戰

›
    這些年來在不同的場合,私下的或在電台節目上,我都重複一個對中美關係的基本看法,就是「中美必有一戰」。這其實也是好些觀察家的看法,因為中美在國家發展軌道上是注定碰撞的。   美國自獨立以來,都是一個向外擴張型國家,可以說是沒有一刻停止過對外的兼併,統治精...
Wednesday, August 08, 2018

似曾相識貿易戰

›
  上回本欄談論到自從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後,在華人輿論中不乏指責中國的言論,有的甚至已斷言中國已經敗了。今期筆者想抽離勝負之爭,談談貿易戰本質及其道德含意,如是便會發現貿易戰何等的熟識。   要認清貿易戰本質,不一定要懂得什麼現代金融或經濟理論。因為但凡戰爭的爆...
Thursday, July 05, 2018

貿易戰打響了

›
  美國終於向中國打出了貿易戰的第一槍,我們任性又自大的總統將如何結束這場貿易戰呢?會否也像小布殊出兵伊拉克一樣,心裡只在預支勝利的甜蜜,對可能招引的禍害卻完全沒有準備。是貪勝不知輸嗎?抑或是美國的政經精英從來就沒有想過美國會失敗?大概應是後者吧。   因為美...
Thursday, June 28, 2018

勝負論

›
    所謂的「中美貿易戰」正打得激烈,關於誰將最終獲勝的議論更是沸沸揚揚的。其實在這議題上論勝敗真的不好說,因為這牽涉到如何定義勝與敗,而在下這定義之先,必先要搞清楚中美究竟有爭什麼?為何而戰?   貿易戰是由美方挑起的,最初理由是要平衡兩國貿易逆差。如果我們相...

2025

›
  香港有些媒體有一種很深的情意結,就是總愛以嘲笑和抹黑方式來報道中國。昨日看到香港有線電視關於中國國務院一個記者會的報道,會上有港媒提問中美貿易戰下會否影響《中國製造2025》大計。報道的焦點不在於官員回應的內容,而是嘲笑中國官方不敢再提2025,並且在報道結束前,找來一名所...
Monday, June 18, 2018

問前路  

›
 我們總統特朗普先生的「美國優先」政策,已經開罪全世界了。總統先生似乎毫不在乎,反正民調看起來不算太差,還有谷底反彈的跡象。可是,這些急進的貿易保護政策,能為美國年青人創造一個怎麼樣的未來呢?   真正偉大的領袖應是有前瞻能力,可以為國家的未來,規劃出一條既現實,...
Friday, June 15, 2018

鐵頭與中興

›
  剛推出的一齣網絡火紅電影《鐵頭無敵》故事主角是一名從小練就鐵頭功的白髮老翁。他因為晚年生活拮据,萌生了以畢生絕學賺錢的念頭,於是憑藉鐵頭功成了收債公司的頭號猛將。別誤會他是以頭傷人來要債,相反他每次上門要債都自備多個空酒瓶,如老賴不還錢,他便當場以酒樽砸自己的頭,一個、兩...
Friday, June 01, 2018

台灣大學生

›
    對不少人來說大學生涯是畢生難忘的經歷,也是剛離開家門與踏入社會前的一段人生蜜月期。昨日看到一群年青大學生在台灣教育部外示威的新聞報道,感慨萬分。   這群為數不多的學生是到教育部抗議大學準備加學費,結果當局派出警員粗暴將學生制服壓倒在地上,雙手索上膠帶抬走...
Thursday, May 31, 2018

你估我唔到

›
   我們的總統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世人面前上演變臉絕活,邊演邊說:「你估我唔到嘞」。繼發公開信取消美朝峰會翌日又說如期會面後,說好放過歐盟等友邦不加增關稅,昨日又反口說立馬要開徵了。   中國有一句成語:「深不可測」,意思是令人沒法捉摸。這成語是中性的,可褒可貶。特朗...
Friday, May 25, 2018

誰更自由

›
        特朗普前天宣佈取消了與金正恩的會面,有評論指韓國最受傷,因為好不容易得來的兩韓和解局面,又被蒙上陰影了。可是,昨日偉大的特朗普總統又反口了,說得到朝鮮方的好消息,六月十二日的美朝峰會可能又會如期舉行。不論是特朗普見或不見金正恩,事件凸顯了大韓民族的悲哀...

十三億強盜

›
  正當眾人都以為中美貿易戰偃旗息鼓之際,反覆無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會見韓國總統時竟表示對美中貿易談判結果不甚高興,就中興的問題亦尚未達成共識,而他個人則希望對中興施以重罰,款達大約十三億美元。聽到這天文數字,自然會想到中興到底「罪」有多重,特朗普的十三億元開價又是何所本的呢?...
Monday, May 21, 2018

錯在港警

›
  香港某電視台記者在北京被警員按倒在地上拘捕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而且事情焦點已被嚴重模糊,港府眾高官更落入極其不智的所謂「政治正確」漩渦中,爭相亂表態。如果要追究整件事錯在誰?誰應負最大責任?相信香港警方應要承擔大部份責任。   何解?從港媒及北京警方公佈的視頻...
Friday, May 04, 2018

共管台灣  

›
 一個讓人窒息的社會。一位經台灣最高學府選聘的候任校長,因為其政見不為執政黨所認同,政府便空巢而出對其全方位攻擊,由輿論抹黑到司法恐嚇,無所不用其極,直至最後公然違法否決任命。而與此同時,替政府對這可憐候任校長開刀的教育部長,自身的經濟和道德誠信醜聞卻一大籮筐。   而...
Monday, April 30, 2018

拔管錯在哪

›
  台灣蔡英文政府為了在政治上控制台大,可謂使出了洪荒之力來阻止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這位經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為下屆校長的管中閔,因為曾在馬英九內閣任職而遭到綠營鋪天蓋地的追殺。近四個月來,對管的各項欲加之罪如雪片飛至,可是因為指控站不穩腳,「卡管」一直辦不下來,期間...
Friday, April 27, 2018

民族自醒

›
    朝鮮半島迎來了世紀和平機遇,金正恩與文在寅周五的一整天互動,贏得了半島人民的熱烈鼓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趕緊發推特去領「頭功」,並以明讚暗損的方式說中國也有一份功勞云云。美國好些媒體對兩韓歷史性會晤的定調是特朗普強力制裁有功,而且美國將「除惡務盡」,在即將的美朝...
Thursday, April 26, 2018

阿金的兩度回首

›
  朝韓領導人進行了歷史性的會晤,金正恩作為首位跨越三八線到韓國訪問的朝鮮領導人,在韓國總統文在寅為他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其中兩次未經事前安排的回頭行動,可以顯示出這位曾經被「公認」為暴烈魯莽的朝鮮年青領導人,其實在應對大場面時的心思倒是十分之細膩...
Monday, April 23, 2018

中國模式二

›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繼續給世界帶來驚喜,上周金突然單方面宣佈停止導彈試射,並且會封存核試基地。即將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與金正恩見面的美國總統特朗立馬推特表示讚揚。於特朗普而言,朝鮮最近的種種邁向和平舉措,都會被解讀為美國嚴厲制裁的功勞。然而,仔細分析,金正恩今天所走的道路,並...
Friday, April 20, 2018

局由芯生

›
    在以貿易戰作為背景的新一輪中美角力中,美國使出狠招試圖獵殺中興通訊,並且喊出華為和聯想會是下一個被斬的中國電子科技企業。由於中國電子產品高度依賴來自美國的芯片,當美國政府下令禁止美企與中興做生意後,中興立即宣佈進入休克狀態。這種類近即時死亡的效應,很可能讓...
Tuesday, April 10, 2018

下台階在哪  

›
 中美貿易大戰驚動了全世界,若說目前兩大經濟體之爭已經到了何種階段?筆者認為應是找下台階的時間了,而有此需要的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從何見得?特朗普的一名經濟顧問在接受主流電視台訪問時說全世界都與美國站在一起向中國施壓,中國為了面子必將屈服,接受美國在貿易上開出的...
1 comment:
Tuesday, April 03, 2018

克里米亞教訓

›
    兩岸局勢自蔡英文上台以來發生了質變,儘管英政府嘴吧常說願意維持現狀,行動上卻一改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實行全方位的奔向台獨。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又似乎在支持蔡英文的台獨路;如特朗普接聽蔡的電話、國會通過支持台美官方高層互訪等等。來自美方的升格對待,讓一些台獨政客雀躍...
1 comment:
Friday, March 30, 2018

因投票坐牢

›
    德州一名年輕母親因為參與 2016 的總統選舉而被判監禁五年。這可不是什麼網絡標題黨吸引眼球和點擊的技倆,而是千真萬確的新鮮法庭判例。何解?   該名母親原職是報稅員,年前因為替客戶在報稅表上做假而被判刑。 2016 年總統大選之時,她仍是一名假釋犯人,在...
›
Home
View web version

About Me

My photo
梁建鋒
小圖不是我本人, 是我年前到四川探望災後一間小學時遇到的一名小學生。他每天步行數小時,從山裡到縣城上學。瘦弱的身軀,堅強的求學意志,自此成為鞭策我努力做好新聞的力量。
View my complete profile
Powered by Blogger.